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08003)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宋波李振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9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地震
  • 6篇振动控制
  • 5篇地震激励
  • 5篇半主动
  • 5篇半主动控制
  • 2篇土木
  • 2篇土木工程
  • 2篇抗撞性
  • 2篇混凝土
  • 2篇混凝土梁
  • 2篇拱桥
  • 2篇荷载
  • 2篇钢管
  • 2篇钢管混凝土
  • 2篇钢筋
  • 2篇钢筋混凝
  • 2篇钢筋混凝土
  • 2篇钢筋混凝土梁
  • 2篇冲击荷载
  • 1篇地震动

机构

  • 13篇北京科技大学
  • 9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燕山大学
  • 1篇中冶华天工程...

作者

  • 11篇杨润林
  • 9篇闫维明
  • 7篇周锡元
  • 3篇宋波
  • 2篇樊珂
  • 2篇李振宝
  • 2篇刘锡荟
  • 2篇聂婷
  • 1篇张娜
  • 1篇陈爱国
  • 1篇刘猛
  • 1篇唐曹明
  • 1篇孟霞
  • 1篇薛建阳
  • 1篇蔡叶宏
  • 1篇赵鸿铁
  • 1篇刘建明
  • 1篇赵力
  • 1篇周建中
  • 1篇赵军

传媒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中国港湾建设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辽宁工业大学...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0
2007年
近年来,半主动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受到了诸多关注,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研究过程中有待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首先综述了各种半主动控制装置和对应控制律设计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此外,也就足尺控制系统研发、控制律设计、控制装置优化和时滞补偿等半主动控制系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指出:常规变刚度控制系统抑制振动频带窄,并且不利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控制;粘性变阻尼控制与被动阻尼控制相比仅在结构远离共振时才有意义。
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
关键词:土木工程振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控制装置
减振孔防爆性能的试验研究
爆炸对有一定距离的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破坏作用主要是其产生的地震波。采用试验的方法,通过对爆炸作用下地震波在自由场地土中的传播规律分析,本文提出了在爆源与所需防护结构之间布置错列减振孔的防爆措施。试验表明,错排减振孔作为...
杨涛
关键词:防爆
文献传递
拱桥多点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欠质量一致相似律对某钢管混凝土拱桥进行缩尺,联动2个振动台组成小型振动台阵,采用正弦波激励,对缩尺模型进行多点振动台试验,以探寻大跨结构的多点振动台试验方法。将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相比较,互相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以及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表明传统的一致激励计算,有可能导致结构抗震性能的不足。
樊珂李振宝闫维明
关键词:拱桥缩尺模型多点输入振动台试验
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梁的抗撞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传统结构构件设计较少考虑碰撞效应,因此有可能因碰撞荷载而引起严重的冲击破坏。鉴于此,在前期提出的刚柔复合防护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梁的抗撞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分别考虑了无防护、刚性防护、柔性防护和刚柔复合防护四种不同的措施以及两端固支、两端铰支和一端固支一端铰支三种不同的梁端约束形式。通过观测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变、位移、加速度和冲击力等参数,可评价相应的抗撞效果。数值结果表明,提议的复合防护体系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抑制受撞构件的冲击响应;同时,构件约束形式对抗撞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杨润林聂婷白娜妮
关键词:冲击荷载钢筋混凝土梁数值模拟
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混合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2008年
基于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和神经-P315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模糊微分方程并得到其解,提出了该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过程流程图,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一套能对该混合控制体系进行基于模糊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计算机程序,使用该程序对受控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从而实现了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设计方法,是对减震结构混合控制抗震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周建中赵鸿铁杨润林陈爱国薛建阳
关键词:混合控制调谐质量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
行波激励下千岛湖大桥的随机地震响应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钢管混凝土拱桥因为其优秀的结构特性在工程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随着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工程的需要,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跨度越来越大,单纯的一致激励已经不能满足工程抗震的需要。因此本文对杭州千岛湖1号大桥采用随机振动方法,对拱肋内力响应随视波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大跨度拱桥在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下会出现迥异的响应。
樊珂闫维明李振宝刘猛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拱桥千岛湖大桥行波效应
结构离复位控制直接法的研究
2007年
针对传统控制算法通常难于处理结构控制系统在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行为、时变特征和参数不确定性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复位控制策略的直接法,可在相平面上通过网格划分设计控制力,这种控制方法可用于不同的控制系统.同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一个各层均设有主动拉索控制系统的3层剪切型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法的控制效果略优于LQR,而且无需建立控制系统的精确模型就可有效实施控制,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
关键词:振动控制地震激励
结构连续变刚度控制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经典范例之一,变刚度控制系统已经在结构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近来的研究显示传统变刚度控制系统抑振频带窄,而且对于加速度控制是不利的。鉴于此,拟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变刚度控制系统以提高其控制性能。首先通过反应谱分析了常规变刚度控制系统的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半主动连续变刚度控制(SCVS)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建议系统相比传统变刚度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大幅拓宽控制系统的抑振频带,而且有利于同时提高地震激励下结构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的控制性能。因此,相比传统的变刚度控制系统,建议系统更为有效。
杨润林闫维明周锡元
关键词:振动控制土木工程半主动控制地震激励
约束形式对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梁抗撞性能的影响
2015年
在前期研究的刚柔复合防护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复合防护梁的抗撞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梁端约束条件可能对防护效果产生的影响.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分别考虑了无防护、刚性防护、柔性防护和阵列式刚柔复合防护四种不同的措施以及两端固支、两端铰支和一端固支一端铰支三种不同的梁端约束形式.通过观测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变、位移、加速度、冲击力等参数,对比分析不同防护装置的抗撞效果.数值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冲击条件下,尽管复合防护的效果最优,但梁的约束形式仍对动力反应峰值的抑制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又以两端固支梁的防护效果为最好.
杨润林赵力聂婷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冲击荷载
狗骨式连接应用于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将狗骨式连接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结合起来研究,对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狗骨式节点的应力发展过程。对节点在未经过削弱处理和经过削弱处理两种情况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对相关指标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将狗骨式连接应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合理的,能明显提高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节点能起到保险丝的作用。
蔡叶宏刘建明陈超赵军
关键词:混合结构塑性铰狗骨式连接抗震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