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S054)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段建宏朱文广秦利国陈华赵艳霞更多>>
相关机构:长治学院南开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信仰
  • 6篇民间信仰
  • 5篇明清
  • 3篇清代
  • 3篇乡村
  • 3篇禁赌
  • 3篇碑刻
  • 2篇自治
  • 2篇宗族
  • 2篇明清时期
  • 1篇道教
  • 1篇地域化
  • 1篇信仰研究
  • 1篇仪式化
  • 1篇商汤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管理
  • 1篇社会史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神话

机构

  • 14篇长治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10篇段建宏
  • 5篇朱文广
  • 2篇陈华
  • 2篇秦利国
  • 1篇赵艳霞
  • 1篇李荣
  • 1篇李静
  • 1篇张瑞霞
  • 1篇李荣

传媒

  • 4篇长治学院学报
  • 3篇农业考古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历史档案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中华戏曲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台山现存文殊寺庙的时空分析
2016年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北魏、隋唐、明清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的需要不断对之以充实、丰富。目前,保存下来40余座文殊寺庙,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透过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空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信仰形态、文化内核以及历史积淀。
段建宏张瑞霞
舞楼碑刻与晋东南社会:金代舞楼碑发现的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碑刻资料在内容、方法以及研究范式上,对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大卫指出:"要想推动历史研究的进步,从碑刻中发掘新史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历史研究必从材料出发,因此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更多的研究内容,而且也可以引发方法论意义上的革命。"1碑刻资料的引入让更多的史学工作者走向田野,亲身感受历史的气息,同时获得新鲜的材料。相较于正史文献而言,碑刻资料在保存区域社会史的资料。
段建宏
关键词:史学工作者区域社会史戏曲文物金代《淮南子》《金史》
由贾村赛社《排神簿》、《祭文簿》看道教、民间信仰的特点被引量:5
2011年
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祭祀蝗皇时行赛所用的神祇排位册子,《祭文簿》是祭祀文本的集合,二者能较全面地反映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朝《排神簿》及民国《祭文簿》的分析,当地道教、民间信仰的一些特点得以呈现:这一时段的信仰体系是比较稳定的;道教、民间神信仰的广泛性远超佛教;它是以道教为中心的多神灵、多派别、多区域中心的信仰体系;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及民间神成为信仰的焦点。
朱文广段建宏
关键词:道教民间信仰
明清晋东南乡村规约与社会治理:以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2017年
规约,是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晋东南乡村社会设置了大量的规约碑刻,内容涉及禁赌、社会教化、禁山、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在基层社会起着维风励俗、保障社会秩序的作用。在规约碑刻的制定中,社、乡约等地方社会力量起着主导地位,通过约与罚两种方式对民众进行乡村社会内部惩罚,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则"禀官究治"。在此过程中,国家、乡村社会组织、民众之间形成了有机的互动关系,体现了晋东南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并体现了传统社会国家与基层社会组织之间在礼法、情理方面微妙的制约、协作关系。
陈华李荣
关键词:规约碑刻
晋东南三教信仰的形成、表现形态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由儒、佛、道而成的三教信仰,构成了晋东南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三教堂建筑,呈现出三教融合的文化风貌,更突显出晋东南社会独特的信仰形态与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这些数量众多的三教堂建筑中,最早的创建于金元时期,展现着三教信仰在晋东南基层社会早期的具体实践,金元以后的三教堂建筑更是遍及晋东南各地。从金元时期看三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这与晋东南社会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与风俗传统、国家政权与社会环境、基层社会与民众情感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恰恰正是晋东南区域社会的特色所在。
段建宏
关键词:金元时期
清代山西上党禁赌碑刻解读被引量:5
2015年
碑刻是研究乡村社会极其重要的资料。通过解读清代山西上党禁赌碑刻,可以发现:碑碣刻立的背景是赌博成风,目的在于改良风俗,重建社会秩序;碑碣材质的长久性及存放地赋予了规约不朽性与神圣性,同时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村社禁赌虽以官府为依靠,但主要以教化为目的,以社内议罚为形式,以经济惩罚为措施,形成了与官府律法不同的理路,带有很强的自主性。但是,终清一代直至民国,赌博也未能绝迹,碑碣刻立则在清末经历了低谷。
朱文广
关键词:清代乡村
建构、诠释与社会管理:新时期浊漳河两岸民间信仰研究
2015年
浊漳河两岸的民间信仰,涵盖了深深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成为晋东南区域社会的重要构成,成为理解民众生活的基点。进入新时期,民间信仰又表现出时代的特点,民众通过讲述故事体现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各种力量在对不同民间信仰的诠释过程中,折射出社会在思想引导方面的缺失,体现了他们的心理和需要。这些都给政府提供了新的机遇,只有重视这些信息,加强对民众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
段建宏李静
关键词:信仰
明清以来晋东南区域的宗族与民间信仰:兼论华北宗族的完整性
2018年
近十年来,北方宗族研究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而对北方宗族的研究却鲜少跳出华南学派的范式。通过整理碑刻资料、田野调查的方式,可以发现华北宗族缺少祠堂而多与民间信仰相关联,并且,宗族与民间信仰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利关系,从而在宗族建构当中民间信仰与宗族的结合也十分密切。进而我们可以立足于北方社会来探究华北宗族的完整性,认识北方宗族独特的外化形态,提出本土化宗族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界对中国宗族问题有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申茜茜段建宏
关键词:宗族民间信仰祠堂
民间信仰的泛众化——以三嵕信仰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3
2018年
民间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均经历了泛众化的过程。所谓泛众化,就是指民间信仰在民间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它包括民间信仰在时间上的传承、在空间上的扩散以及在民众心中的积淀。影响民间信仰泛众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庙宇碑刻、传说故事、仪式。碑刻与庙宇是民间信仰泛众化的物质载体,庙宇的存在为信仰的持久传播提供一个基本条件;传说故事是泛众化的基本内涵,通过传说故事,民间信仰更加接近民众,接近社会;仪式是民间信仰泛众化的助推和保障。晋东南三嵕信仰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段建宏雷玉平
关键词:碑刻传说祭祀仪式
明清时期关帝信仰在晋南社会中的建构
2016年
民间信仰中影响重大的关帝信仰,在明清时期的晋南社会中是由国家与地方社会双向影响共同建构的民俗事象。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由于所处社会地位的差异,在建构关帝的形象时都有着自己的解说。其中国家对关帝信仰的解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家将各不同社会群体对关帝的解说纳入到国家话语体系中,从而完成了关帝信仰在晋南社会的在地化过程。
秦利国李荣
关键词:明清时期关帝信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