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SZD0419)

作品数:63 被引量:939H指数:21
相关作者:石大兴王米力胡庭兴张健涂利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植物
  • 18篇植物名
  • 18篇植物名称
  • 14篇快速繁殖
  • 12篇土壤
  • 9篇氮沉降
  • 9篇培养基
  • 9篇模拟氮沉降
  • 8篇植株
  • 8篇植株再生
  • 8篇茎段
  • 8篇巨桉
  • 7篇组织培养与快...
  • 6篇凋落
  • 6篇增殖培养
  • 6篇增殖培养基
  • 5篇凋落叶
  • 5篇土壤呼吸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机构

  • 61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四川省林业调...
  • 2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工程职业...
  • 1篇全国畜牧兽医...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 1篇凉山州林业局
  • 1篇绵竹市林业局
  • 1篇甘孜州林业科...
  • 1篇洪雅县林场

作者

  • 27篇石大兴
  • 25篇王米力
  • 23篇胡庭兴
  • 15篇张健
  • 11篇涂利华
  • 9篇李仁洪
  • 8篇麦苗苗
  • 7篇雒守华
  • 7篇李贤伟
  • 7篇向元彬
  • 6篇戴洪忠
  • 5篇刘闯
  • 5篇韩珊
  • 5篇黄立华
  • 4篇陈文德
  • 4篇宫渊波
  • 4篇廖静
  • 4篇王景燕
  • 4篇冉华
  • 4篇范冰

传媒

  • 19篇植物生理学通...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林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花天竺葵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5
2005年
陈桂兰石大兴王米力黄小均廖静
关键词:天竺葵快速繁殖大花植物名称蝴蝶
双歧卫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3
2007年
  1 植物名称 双歧卫矛(Euonymus distichus Lévl.).   2 材料类别 幼嫩茎段.   3 培养条件 启动培养基:(1)MS+6-BA 1.0 mg·L^-1(单位下同)+IBA 0.1+3%蔗糖.继代培养基:(2)MS+6-BA 2.0+IBA 0.1+3%蔗糖;(3)MS+6-BA 0.2+NAA 0.2+3%蔗糖.壮苗培养基:(4)MS.生根培养基:(5)1/2MS+IBA 1.0+1.5%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8%琼脂,pH 5.8~6.0.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强度为30~40 μmol·m^-2·s^-1,光照时间12 h·d^-1.
周魏石大兴王米力谢翠苹王雪婧
关键词:快速繁殖卫矛继代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植物名称幼嫩茎段
巨桉林草间作模式中牧草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7
2008年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hl)含量增大,间作下牧草的Chl含量和叶绿素b(Chlb)都高于对照(CK),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叶绿素a/b(Chla/Chlb)值随郁闭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先增加后下降,下降时的林分郁闭度为0.60;鸭茅和多年黑麦草Fv/Fm值大于扁穗牛鞭草,但在间作条件下其Fv/Fm值增加程度小于扁穗牛鞭草;3)3种牧草在对照和间作条件下的光合日进程都是单峰曲线;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3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42时,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都高于对照,间作条件下扁穗牛鞭草的Pn低于对照;4)扁穗牛鞭草对照的生物量最高,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其生物量逐渐减小,但在不同郁闭度下的生物量均比其他牧草对应郁闭度下的生物量高,在郁闭度为0.56时,扁穗牛鞭草生物量仍大于其他牧草的最大生物量。从总体来看,3种牧草对弱光环境的响应方式不同,鸭茅和多年黑麦草主要表现在提高Chlb含量,而扁穗牛鞭草主要表现在提高Fv/Fm值,3种牧草的耐荫性为鸭茅>多年黑麦草>扁穗牛鞭草。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4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34时,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适度的遮荫有助于提高这2种牧草的生物量。
刘闯胡庭兴李强李仁洪谢财永吴小山
关键词:巨桉林草间作郁闭度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光合速率
黄檗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被引量:15
2005年
郭勇石大兴孙雁霞林桂芸陈先才
关键词:快速繁殖黄檗植物名称
昆明杯冠藤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2009年
1植物名称 昆明杯冠藤(Cynanchum wallichii Wight),又名断节参。 2材料类别 带芽茎段、叶片、节间。
徐霞石大兴王米力任雅君袁迎燕郝玉立汪静
关键词:植株再生植物名称带芽茎段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对土壤的影响被引量:37
2007年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were determin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itter on soils in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the 0~20 cm layer and incubated for 15, 30, 45, 60, 75 and 90 days in the laboratory at 25 ℃ with natural water content and different lit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showed the ranked order of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when the forest litter was not added to the soil. The added forest litter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regardless of the forests. Comparing with the litter from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the litter from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led to higher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of the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to the Sassafras tzumu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might lead to the low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 soils.
龚伟胡庭兴王景燕宫渊波冉华
关键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土壤有机碳矿化微生物量碳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37
2010年
从2008年1月起,对华西雨屏区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5 g.m-.2a-1)和高氮(30 g.m-.2a-1)。在模拟氮沉降1.5 a后,按土层深度取土样和根样,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根生物量。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浸提性溶解有机碳和活性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氮沉降显著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性碳含量,显著增加了浸提性溶解有机碳含量,并使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减小。同时,慈竹林根密度在氮沉降条件下减少了12%-14%。说明氮沉降的增加减少了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部分,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淋溶流失,降低了慈竹林土壤碳库质量。同时,根系生物量的减少,间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碳周转过程。在未来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慈竹林土壤对碳的保持能力可能会下降。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李仁洪何远洋田祥宇肖银龙景建飞
关键词:氮沉降活性有机碳根生物量慈竹
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悖论中毒害草的地位及悖论解决途径被引量:12
2005年
探讨了毒害草存在的生态价值、利用价值及毒害草防治的弊端。认为过度放牧是畜牧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毒害草的繁衍只是草原退化的直接反映,防除缺乏依据。现有的防治措施存在各种弊端,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利;并指出毒害草可以覆盖地面、减少水土流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有利,故认为毒害草的大量繁衍是草原生态系统与放牧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是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防御机制,具有极大生态价值。同时提出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从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着眼,要改变现有生活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实行跨区域经济补偿;要控制人口数量,对现有人口要实现城镇化。
杨渺李贤伟马金星
关键词:协同进化生态恢复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人工更新后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被引量:50
2006年
对川南林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人工更新成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层蓄积量天然常绿阔叶林(25.68 t/hm2)>水杉林(18.14 t/hm2)>檫木林(9.95 t/hm2)>柳杉林(1.13 t/hm2)。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分别是檫木林、柳杉林和水杉林的3.18倍、41.33倍和1.53倍。在整个持水过程中,前2 h内各林分枯落物层持水作用较强。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V=ktn。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是天然常绿阔叶林>水杉林>檫木林>柳杉林。因此,保护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更新对于提高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龚伟胡庭兴王景燕宫渊波冉华
关键词:天然常绿阔叶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2008-01—2010-01,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hm-2a-1)和高氮(30gN.m-2a-1),把年施氮量分12等份,每月下旬对各处理施氮(NH4NO3),探讨氮沉降持续增加对巨桉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及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限制值。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存在一个质量快速损失的淋溶期,而分解后期(14个月以后)质量损失极其缓慢,残留凋落物处于较稳定状态;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巨桉凋落叶后期分解,并且低氮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但氮沉降对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无明显影响;自然分解状态下,巨桉凋落叶分解限制值大约为90%(CK),而氮沉降使得这一限制值降低,并且低氮(限制值大约为72%)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胡红玲张健刘洋涂利华向元彬
关键词:氮沉降巨桉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