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6q029)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元刚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英汉
  • 1篇英汉习语
  • 1篇语境
  • 1篇语义
  • 1篇认知语境
  • 1篇俗语
  • 1篇主题
  • 1篇主题阐释
  • 1篇文化心理
  • 1篇习语
  • 1篇民族文化心理
  • 1篇关联翻译
  • 1篇关联翻译理论
  • 1篇国俗语义
  • 1篇涵义
  • 1篇翻译
  • 1篇翻译理论

机构

  • 2篇湖北大学

作者

  • 2篇杨元刚

传媒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大学成人...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英汉习语中的宗教文化精神对比被引量:1
2010年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宗教是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性体现,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运用对比文化学的原理,从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对英汉习语中所蕴含的天道观、人神观和社会观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在英汉习语中的积淀和折射,探讨了英汉习语表达法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杨元刚
关键词:英汉习语民族文化心理
语用、语境与关联——《望夫石》主题的阐释和翻译被引量:3
2007年
翻译的本质是一个跨文化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翻译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诗歌的翻译应是意美、音美、形美三者的有机结合。中唐诗人王建的《望夫石》是一首著名的新乐府,其译文的准确与否依赖于译者对作品产生的认知语境的把握和解释,译者应该用自然、贴切、语境效果对等的目标语形式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翻译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比较《望夫石》两种译文的得失,并探讨原作的主题。
杨元刚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认知语境主题阐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