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4-006-00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汝生林鑫李萍陈奎李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导流能力
  • 1篇动力学方程
  • 1篇冻胶
  • 1篇盐岩
  • 1篇酸压
  • 1篇酸压工艺
  • 1篇酸岩反应
  • 1篇酸液
  • 1篇酸液稠化剂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离子
  • 1篇离子型
  • 1篇两性离子
  • 1篇两性离子型
  • 1篇流变性
  • 1篇活化能
  • 1篇稠化剂
  • 1篇传质

机构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作者

  • 3篇张汝生
  • 2篇林鑫
  • 1篇谭鸿
  • 1篇李洁华
  • 1篇杨兆中
  • 1篇张鹏
  • 1篇熊伟
  • 1篇贾振福
  • 1篇周成裕
  • 1篇崔佳
  • 1篇李靓
  • 1篇陈奎
  • 1篇李萍

传媒

  • 2篇应用化工
  • 1篇油田化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RD自生酸的酸压工艺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设计了一种室内实验方法,研究这种RD自生酸缓速酸的有效H+浓度。实验测得常温下RD自生酸缓慢释放出的有效H+浓度最高可达4.166 7 mol/L。140℃,8 MPa条件下与实验岩样的反应级数为m=1.090 1,反应速率常数k=1.974 2×10-5,反应动力学方程J=1.974 2×10-5·C1.090 1;8 MPa、500 r/min条件下活化能E a=196 06 J/mol,频率因子k0=0.005 8,变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J=0.005 8 exp(-19 606/RT)·C1.090 1;140℃,转速达到1 200 r/min时,H+有效传质系数De为1.94E-07 cm2/s。70℃时,实验用的岩板在RD自生酸作用下的导流能力大于胶凝酸。
李靓张汝生李萍杨兆中
关键词:活化能导流能力
碳酸盐岩用冻胶酸高温流变性及其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了延长具备支撑能力的酸蚀裂缝,从而实现高温深部穿透,增大油气产量,对新型研制的耐高温的冻胶酸进行了流变性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运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测定了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酸岩反应旋转岩盘仪测定得到了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氢离子传质系数。结果表明,6种体系中DJS-2的弹性模量大于粘性模量;该体系不同稠化剂浓度酸液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是:J=7.43×10^(-6)×C0.514 9,J=8.38×10^(-6)×C0.454 0和J=7.93×10^(-6)×C0.491 0,对应的传质系数分别为1.904×10^(-8),1.857×10^(-8),1.026×10^(-8)cm^2/s,为工业应用提供了设计参数。
张汝生周成裕熊伟崔佳林鑫张鹏贾振福
关键词:流变性动力学方程传质系数
两性离子型酸液稠化剂的合成与酸降解被引量:3
2016年
为揭示两性离子酸液稠化剂在高温酸液中的降解行为,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共聚物酸液稠化剂CXS,通过降解前后的黏度、分子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的变化研究了CXS在120℃高温和不同酸浓度条件下的降解行为,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酸浓度的增加,CXS降解程度增大,降解产物中低分子量组分的含量增加,CXS在2%HCl中降解后的黏度降幅小于40%,在10%HCl中降解后的黏度降幅大于80%;CXS共聚物在酸和高温的作用下主要以主链的断链为主、伴有酯键和酰胺键的断裂。
张汝生林鑫陈奎李洁华谭鸿
关键词:酸液稠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