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502)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开高玉伟胡桂学李元果国娇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禽流感
  • 3篇流感
  • 3篇H5N1亚型
  • 3篇H5N1亚型...
  • 2篇鸭源
  • 2篇禽流感病
  • 2篇禽流感病毒
  • 2篇细胞
  • 2篇H5N1亚型...
  • 1篇东北虎
  • 1篇东北三省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耶尔森氏菌
  • 1篇疫苗
  • 1篇增殖

机构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病原微生物生...

作者

  • 4篇胡桂学
  • 4篇高玉伟
  • 4篇王开
  • 2篇夏咸柱
  • 2篇王海军
  • 2篇王军政
  • 2篇国娇
  • 2篇李元果
  • 1篇吴小红
  • 1篇曾林
  • 1篇杜娟
  • 1篇王虎
  • 1篇杨瑞馥
  • 1篇王效义
  • 1篇詹林盛
  • 1篇周欠欠
  • 1篇杨永海
  • 1篇邱业峰
  • 1篇张青雯
  • 1篇祁芝珍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鸭源H5N5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BALB/c鼠感染试验被引量:4
2015年
比较鸭源H5N5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Changchun/01/2010)和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Liaoning/N/2011)对BALB/c鼠的致病性。以106EID50/50μL剂量鼻腔感染6周龄BALB/c鼠,攻毒后3,5,7,10,14 d取小鼠的肺、脑和肝脏,处理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做病毒回收试验,取死亡鸡胚的尿囊液进行RT-PCR检测;分别取接种病毒后5 d小鼠的脑、肝脏、肺脏、脾脏、肾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小鼠接种H5N5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肝脏中分别于接种后3,5 d分离到病毒,肺脏中于接种后5 d分离到病毒,脾脏、肾脏和粪便中均未分离到病毒。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病毒对小鼠的脏器组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以肺脏、脑和肝脏较为明显,且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小鼠脑和肝脏的病理损伤比H5N5亚型更严重。这表明2株鸭源禽流感病毒对小鼠均有一定的致病性,且H5N1亚型强于H5N5亚型。
王军政王开张宁宁高玉伟胡桂学
关键词:鸭源BALB/C鼠
免疫组化分析鼠疫疫苗免疫和鼠疫菌攻毒后恒河猴脾组织中T和B淋巴细胞增殖(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在我们先前的研究中发现,鼠疫疫苗免疫的猕猴脾组织中B细胞和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然而,是否这些细胞是由鼠疫疫苗引起的增殖性B细胞和T细胞还不得而知。方法为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使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了猕猴脾组织中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应用Ki67抗体以及T细胞和B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双标法,对脾组织T细胞和B细胞增殖进行检测。脾组织分别来自于亚单位疫苗SV1(20μg F1+10μg rV270)免疫的猕猴以及分别通过SV2(200μg F1+100μg rV270)、减毒活疫苗EV和铝佐剂免疫并分别攻毒的猕猴。结果与正常动物相比,受试动物脾组织生发中心有较多的B细胞增殖,边缘区有较多的静止B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区有较多的静止T细胞,提示原始T细胞可能在免疫早期发生增殖。经SV1、SV2或EV76免疫并攻毒的动物脾组织生发中心较仅用SV1免疫动物的生发中心扩大。此外,铝佐剂免疫并攻毒的猕猴脾组织生发中心不完整,这可能归因于强毒株鼠疫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B细胞增殖、静止B细胞增加、静止T细胞增多及生发中心扩大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保持免疫记忆反应的标志。结论这些结果与我们先前的发现的SV1、SV2或者EV76免疫动物激发较高的抗体和IL-4分泌相一致。
吴小红田光邱业峰祁芝珍张青雯毕玉晶杨永海李豫川杨晓燕辛有全李存香崔白忠王祖郧王虎杨瑞馥王效义
关键词:鼠疫疫苗恒河猴免疫组化鼠疫耶尔森氏菌淋巴细胞增殖
Noggin基因沉默对BMP和Wn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检测分析Noggin基因沉默对毛囊发育中BMP和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Noggin基因沉默的MC3T3-E1稳转细胞系中BMP-2、BMP-4、BMPR-IA、BMP-6、BMP-7、LEF-1、β-caten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MP信号通路中的五个基因的表达都受到Noggin基因沉默的显著的影响,其中BMP-2(P<0.001)、BMP-4(P<0.01)、BMP-6(P<0.001)、BMP-7(P<0.001)表达量均升高;BMPR-IA(P<0.01)表达量降低。同时Wnt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基因LEF-1(P<0.001)、β-catenin(P<0.001)的表达也都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条信号通路中这几种蛋白的表达也都受到影响,其中显著升高的有BMP-2(P<0.05)、BMP-4(P<0.05)、BMP-6(P<0.05)和BMP-7(P<0.05);显著降低的是β-catenin(P<0.05)、BMPR-IA(P<0.01)和LEF-1(P<0.001)。结论在体外Noggin基因对BMP信号通路可能存在反馈性抑制机制,而对Wnt信号通路存在反馈性激活机制,为下一步探究在体内Noggin基因对BMP和Wnt信号通路表达的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马雨楠游颖沈欢欢孙兆增曾林法云智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毛囊
圈养白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HA和NA基因的生物信息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采集某动物园病死白虎(Panthera tigers)的组织样本,置于灭菌的PBS中充分研磨,离心后取上清液并加入双抗后,接种于9~10日龄鸡胚,分离到1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HA和HI试验表明该病毒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其HA基因属于Clade 2.3.2.1分支。结果表明:该虎感染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本试验对我国圈养野生虎流感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王海军王开李元果李胜楠国娇胡桂学高玉伟夏咸柱
关键词:H5N1亚型禽流感生物信息
东北三省圈养东北虎重要病毒性传染病血清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东北虎(Pantheratigris)是我国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截至目前,危害东北虎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犬瘟热(CDV)、禽流感(AIV)和细小病毒病(FPV)。为了解我国东北三省圈养东北虎CDV、AIV和FPV的潜伏感染和免疫情况,利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对75只圈养东北虎进行了CDV、AIV和FP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圈养东北虎H5亚型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和犬瘟热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3%(7/75)、61.33%(46/75)和16.00%(12/75)。说明,我国圈养东北虎AIV和CDV感染率较高,对圈养虎健康构成一定威胁。圈养虎群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00%,这与其接种猫瘟热、传染性鼻气管炎和鼻结膜炎三联疫苗有关。
王海军王开李元果国娇胡桂学高玉伟夏咸柱
关键词:东北虎犬瘟热细小病毒血清学调查
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HA基因和NA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及遗传进化特点。采集健康鸭的肛门拭子,常规处理后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收取24~96h内死亡鸡胚尿囊液,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核酸鉴定及HA和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命名为A/Duck/Liaoning/N/2011(H5N1)。进化分析显示,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 704nt,编码567个氨基酸;N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 350nt,编码449个氨基酸。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PQRERRRKR,含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该毒株属于新型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2.3.2.1系,主要在东亚地区流行。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鸭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进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王军政王开王文娟裴志花高玉伟胡桂学
腺病毒转染法构建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小鼠肝癌细胞系及其在乙肝疫苗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构建一种可高效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心蛋白(HBc)C57BL/6小鼠来源肝癌细胞系,并以其作为靶细胞评价乙肝基因疫苗在C57BL/6小鼠体内所引起的HBe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活性。方法以HBV全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HBe基因,插入AdEasy腺病毒穿梭载体,构建携带HBe蛋白的腺病毒穿梭载体AD—HBe,电转携带有腺病毒骨架质粒(Ad—Easy)的EcoliBJ5183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AD-CMV.HBc,经Pme,线性化处理后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得到相关的重组腺病毒,再感染C57BL/6小鼠来源肝癌细胞系Hepal-6。结果成功构建表达HBc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对Hepal一6细胞的感染率几乎为100%,并且HBc蛋白得到高效表达。以此为靶细胞用于pVAX1-HBe基因疫苗免疫C57BL/6小鼠产生的CTL活性的体外检测。结论我们成功构建HBe蛋白表达的靶细胞系,对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及乙肝发病机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苑振楠周欠欠闫虎杜娟詹林盛吴德全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