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XJC820003)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庆李燕涛姚远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社会契约
  • 2篇主权
  • 2篇主义
  • 2篇功利
  • 2篇功利主义
  • 2篇边沁
  • 1篇学派
  • 1篇正途
  • 1篇治国
  • 1篇萨维尼
  • 1篇社会契约论
  • 1篇史学
  • 1篇内在逻辑
  • 1篇契约论
  • 1篇重访
  • 1篇主权思想
  • 1篇自然法
  • 1篇自然法学
  • 1篇自然法学派
  • 1篇外国法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篇姚远
  • 2篇李燕涛
  • 2篇陈庆

传媒

  • 2篇求索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南京大学法律...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厦门大学法律...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语义三角理论与法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兼论自然法学派“不义之法不是法”命题的逻辑自洽性
2017年
自然法学派以亚里士多德-托马斯语义三角理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语义三角理论认为,任何概念性理解蕴含三个维度:第一,言词与生命性受动之间的意指维度;第二,言词与物之间的意指维度;第三,生命性受动与物之间的相似性维度。前两个维度具有制度性,第三个维度具有自然性。从语义三角理论角度看,以哈特、拉兹与菲尼斯为代表的法理学家的方法论进路存在逻辑缺陷:当这些法理学家为了定义"法"而"挑选中心情形"时,他们就已经在运用一套"挑选标准",但该挑选标准的合理性是未加证明的。从语义三角理论看,自然法学派"不义之法不是法"命题具有逻辑自洽性。
陈庆
关键词:法哲学方法论自然法
重访黑格尔的现代法治国理论
2013年
黑格尔基于特定的"现实"概念,批判了智术师原则以及空洞的形式主义。他没有拘泥于普鲁士的政法现状,而是勇毅地面对法国大革命所表征出来的现代状况,认真考察了其中最明显的两种表现,即市民社会以及否定性的自由,最终站在现代的立场上扬弃了古希腊城邦生活,致力于建构以具体自由为原则的现代法治国。
姚远
关键词:黑格尔法国大革命
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罗马分别在三个时期向世界发布法律,她三次将世上各民族团结起来、融为一体。当她的人民自豪地拥有他们那臻于成熟的无敌权力时,她把各民族统合为一个国家;当这种政治支配不复存在时,她又把各民族统合在一个教会之下;最后,由于中世纪时罗马法得到采纳,她把各民族统合在一种法律之下。第一次归因于罗马军队的所向披靡;后两次则归因于罗马的理智力量。历史告诉我们,她的使命就是以普遍性的精神和理念取代民族性的原则。她所统驭的各民族。
鲁道夫·冯·耶林姚远
关键词:萨维尼历史学派现代法律万民法外国法基督教文明
从柏拉图“美诺之问”看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反思中国教育学研究之正途被引量:9
2017年
柏拉图"美诺之问"是西方思想史上经典的教育之问。"美诺之问"蕴含了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教育目的问题与教育手段问题,它也隐含了教育存在问题。依据"美诺之问",教育的目的与德性有关,教育的手段存在四种可能形式:教授、训练、自然地得到、以其他方式得到。通过回溯古典哲人关于教育的思考,我们发现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应该包括教育存在论与教育本体论。教育存在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社会为什么存在某种名为‘教育’的东西"。教育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这种名为‘教育’东西是什么"。经典思想家关于教育哲学的分歧既指向教育存在论问题,也指向教育本体论问题。通过赫尔巴特,教育哲学下降到"教育学",其问题被锁定在教育本体论。当前流行的教育定义是失败的定义,因为这些定义蕴含了"恶的教育是教育"命题。反本质主义教育研究,也不是教育学的正途。因为反本质主义所反的思想传统恰恰是西方思想的大道正统。如果反本质主义教育研究观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的主流,则中国教育学研究将走上一条歧路:偏离西学之"大道正统",以教育理论领域的"吃药"代替"吃饭"。从思想史角度看,中国的教育学应该做到"中西餐并举,中西药并用",从学科发展角度看,中国教育学应该回到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所指引的道路上。
陈庆
关键词:教育哲学教育目的教育手段
从社会契约到服从习惯:边沁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被引量:1
2012年
边沁基于功利主义和拟制理论对近代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批判。本文分析了边沁批判社会契约论的内在理路和服从习惯概念的内涵,并认为他实际上用基于功利考量的服从习惯取代了社会契约,并把服从习惯作为政治合法性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这为他后期主权理论奠定了基础,也是近代自由主义内部理论转型的表现。分析边沁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有助于从功利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自由主义的发展。
李燕涛
关键词:主权社会契约功利主义
边沁主权思想的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2012年
作为与社会契约论相对立的一种主权学说,边沁主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边沁早期的主权思想表现为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中期则指出了主权具有信托属性,并在法律渊源的意义上界定了主权的含义;后期则明确提出了他的人民主权说。尽管如此,边沁的主权思想仍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即用功利主义论证主权,这开创了一种用功利主义目的论的逻辑来论证主权的思想传统。
李燕涛
关键词:主权社会契约功利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