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英东基金(141086)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0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斌开张川川申广军杨汝岱金箫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企业
  • 2篇增值税
  • 2篇增值税转型
  • 2篇税改
  • 2篇住房
  • 2篇住房价格
  • 2篇资本
  • 2篇经济增长
  • 2篇房价
  • 1篇动态无效率
  • 1篇新型农村社会
  • 1篇新型农村社会...
  • 1篇信任
  • 1篇养老
  • 1篇养老保险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业绩
  • 1篇移民
  • 1篇移民就业
  • 1篇增值税改革

机构

  • 12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瑞士日内瓦大...

作者

  • 12篇陈斌开
  • 2篇张川川
  • 1篇陆铭
  • 1篇吴溪
  • 1篇杨汝岱
  • 1篇许伟
  • 1篇申广军
  • 1篇徐润
  • 1篇陈琳
  • 1篇金箫

传媒

  • 3篇世界经济
  • 3篇经济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管理世界
  • 1篇金融研究
  • 1篇经济学(季刊...
  • 1篇中国会计评论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去产能”为契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战略与路径被引量:15
2017年
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和经营绩效下滑对国民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供给侧"改革应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抓手。国际经验和中国历史都表明,国有企业改革是恢复企业活力、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新形势下,应该以"去产能"为契机,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剥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和落实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为核心,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化的竞争主体。以"去产能"为契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渐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未来发展方向。
陈斌开于也雯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性负担
理解中国消费不足:基于文献的评述被引量:104
2014年
本文全面归纳了中国储蓄过高、消费不足的典型事实,澄清了对中国需求结构失衡现象的诸多质疑和争论。我们发现,居民和政府储蓄率持续攀升、政府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是中国国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现有研究尚不足以解释中国消费不足的"典型事实",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市场扭曲可能是需求疲软的根本决定因素。因此,构建启动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必须从供给面改革入手,而不是使用短期的需求刺激政策。
陈斌开陈琳谭安邦
个人所得税改革可以刺激居民消费吗?——来自2011年所得税改革的证据被引量:58
2015年
本文研究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刺激效应。基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面板数据,文章考察比较了工薪收入和个体户经营收入个税变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对于提升工薪阶层消费效果非常显著,个税下降100元,居民消费将上升138元;由于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和短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个税改革对不同类型家庭消费的刺激效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同时,税收下降对个体户消费行为影响较小且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税赋过高直接抑制了居民消费,降低个人所得税、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是刺激居民消费的有效手段。
徐润陈斌开
减税能否提振中国经济?——基于中国增值税改革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72
2016年
中国宏观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减税能否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有效工具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9年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冲击,基于微观数据考察增值税税率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为理解减税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提供了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减税不仅可以提升短期总需求,还可以在长期内改善供给效率。具体而言,降低增值税有效税率短期内会刺激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效果对于私营企业、中西部地区和非出口企业尤为明显;同时,减税可以提升供给效率,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和出口企业的资本和劳动产出效率明显增强。本文对于制定稳定经济的减税政策乃至具体的减税方案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申广军陈斌开杨汝岱
关键词:减税经济增长增值税转型
“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被引量:316
2014年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基于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性。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新农保养老金收入的农村老年人,其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的概率下降了大约32-56个百分点,然而,对于已经获得转移支付的老年人,并未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他们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社会养老"对传统"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但当前效果有限,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张川川陈斌开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
住房价格、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被引量:210
2015年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两大挑战,本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传统"以高房价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本文发现不断上涨的住房价格是阻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高房价将导致资源错配,降低资源再配置效率,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2003年以来,中国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和资源再配置效率则双双下降。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1%,资源再配置效率下降0.062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045个百分点;高房价导致的企业利润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倒挂"机制是产生资源错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陈斌开金箫欧阳涤非
关键词:住房价格资源错配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和中国城市住房价格被引量:159
2016年
中国住房价格上涨具有"非平稳性"和"异质性"两个核心特征。基于微观家户数据,从人力资本增长视角分析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动态演变和区域差异发现,1999年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导致的人力资本规模扩张和空间集聚,是造成房价上涨两个核心特征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住房价格将上涨4.6%—7.9%,这可解释2002—2009年间房价增幅的约12%—20%。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效应"、"外溢效应"和"预期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规模扩张速度趋于下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新常态",以短期政策刺激房价无益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陈斌开张川川
关键词: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住房价格城市化
税收激励和企业投资——基于2004~2009年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被引量:180
2016年
定量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对于发挥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优势、加强不同宏观调控措施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工具变量(FE+IV)的方法,分析了2004~2009年期间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由于存在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OLS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会显著低估改革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显示,如果增值税有效税率(实际缴纳税费/销售收入)降低1个百分点,企业投资约增加16%。按此计算,2004~2009年期间渐次推进的增值税改革效果非常明显,对所覆盖的装备、石化、农产品加工、采掘、电力等行业而言,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投资大约增加了8%。这说明减税对投资特别是私人部门投资有明显促进,用好减税清费措施对稳增长、调结构非常重要。
许伟陈斌开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自然实验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基于历史投入产出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基于古典多部门分析框架,本文在新编制的中国1957—1973年历史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研究了重工业基础对轻工业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工业基础没有改变轻工业技术演进的方向,但对轻工业技术效率产生了正面影响。分解结果表明,1957—1992年的技术效率变化中,1957—1973年重工业技术系数变化贡献了34.3%,1973—1987年重工业技术系数变化贡献了-14.1%,而1973—1987年轻工业技术系数变化贡献了55.8%。对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优先发展重工业对技术效率提升有一定作用,但符合比较优势的轻工业技术的发展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林晨陈斌开
关键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投入产出表
“互联网+”的企业战略选择与转型业绩——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被引量:20
2017年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研究"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考察上市公司选择"互联网+"战略的动因,以及该战略伴随的市场反应与会计业绩变化。公司通常出于两类目的进行"互联网+",其中85%是为了促进现有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销售型),15%则是参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多元化型)。我们发现:(1)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进行"互联网+"的重要动因,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营业成本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互联网+"战略;相对于多元化型"互联网+"公司,销售型"互联网+"公司具有更强的降低交易成本动机;(2)与未实施"互联网+"的控制样本相比,销售型和多元化型"互联网+"公司在宜告日附近的市场反应显著为正;(3)销售型和多元化型公司在"互联网+"后两年的经营业绩并无显著提升,交易成本没有明显下降,产品周转速度和货款周转速度也没有显著提升。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尽管交易成本越高的公司越有动机实施"互联网+"战略,但"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企业业绩的贡献至少在短期内尚未显现,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能偏于乐观。
吴溪朱梅陈斌开
关键词:交易成本企业业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