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28002)

作品数:14 被引量:300H指数:9
相关作者:曾辉白钰魏建兵刘雅琴武剑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城市
  • 6篇城市化
  • 4篇生态足迹
  • 3篇珠江三角
  • 3篇珠江三角洲
  • 3篇快速城市化
  • 3篇快速城市化地...
  • 3篇城市化地区
  • 3篇城市群
  • 2篇珠江三角洲城...
  • 2篇污染
  • 1篇大珠江三角洲
  • 1篇信息提取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区
  • 1篇账户
  • 1篇账户核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人类经济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2篇天津市国土资...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13篇曾辉
  • 7篇白钰
  • 5篇魏建兵
  • 2篇刘语凡
  • 2篇李一静
  • 2篇秦佩恒
  • 2篇刘雅琴
  • 2篇武剑锋
  • 2篇马强
  • 1篇梁尧钦
  • 1篇程好好
  • 1篇李书娟
  • 1篇汪自书
  • 1篇赵宏伟
  • 1篇肖海燕
  • 1篇赵军
  • 1篇吴卉晶
  • 1篇张文娟
  • 1篇马振邦
  • 1篇武剑峰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被引量:47
2008年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是导致工作区障碍影响指数空间分异的主要景观成分类型;全市生态资源用地类型呈现明显的碎裂化和孤岛状分布格局,而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的无序性和不合理性是导致景观格局劣化的真正原因;摈弃以往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利用残存的生态资源辅助以必要的人工保护、恢复和建设工作来改善无连接区域内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强化建成区内的绿地建设工作,是提升深圳市景观连接度水平的3种有效策略途径。
武剑锋曾辉刘雅琴
关键词:城市化
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法的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被引量:9
2009年
针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传统贸易调整方法在城市尺度中仅仅考虑国际贸易过程而没有涵盖国内贸易以及各类产品间接贸易所产生的贸易足迹的缺陷,论文分别提出修正贸易足迹核算的生物产品贸易调整系数和能源贸易调整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城市尺度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盈余计算结果呈现出明显的外围高盈余、内核高赤字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万元GDP生态足迹却表现出相反的分布格局。生物产品贸易足迹的分析结果显然与各城市目前的生物资源产品方面的城市定位形式较为一致,而能源间接贸易足迹则真实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乃至区域发展的特点。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法的城市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城市尺度上生态承载力的真实状况。
白钰曾辉马强吴卉晶
关键词:生态足迹贸易调整珠江三角洲
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被引量:41
2008年
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生态足迹理论方法除了存在评价模型的静态性、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生态账户涵盖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的非对等性和忽略土地质量和功能的复杂性等方面的缺陷外,还存在贸易调整方法在概念上不足的问题。并针对各类缺陷提出一系列改进途径,分析这些改进途径的可行性和所要面临的挑战,以求对生态足迹理论及方法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白钰曾辉魏建兵
关键词:生态足迹方法论可持续发展
基于环境优先原则的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以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基于环境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的协调度评价方法,对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调度评价方法更加简捷,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揭示城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真实状态和差异性;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调度呈"汉堡包"式的空间分布特征,由外及内在产业功能上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资源利用上是供给与占用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决策部门协调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白钰魏建兵李一静马振邦
关键词:环境优先协调度城市群大珠江三角洲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分级的深圳市植被变化被引量:30
2008年
基于深圳市1988和2003年的TM遥感数据及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分级方法对深圳市植被覆盖变化及与其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快速城市化过程对深圳地区地表植被没有产生整体性影响,但平原台地地区的植被退化较明显;深圳市局部地区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侵占林地和园地、海拔100m以上区域林地向园地的转移、以及部分建设用地绿化率过低.今后深圳市植被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强化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尽可能避免建设用地侵占林地和园地等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尽快纠正海拔100m以上不合理的园地建设行为;强化城市内部的绿地建设.NDVI指数变化分级方法是揭示大尺度区域植被宏观变化趋势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数据噪声对NDVI指数的影响.
李一静曾辉魏建兵
关键词:城市化植被
基于环境污染账户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优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被引量:40
2008年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在账户设置中忽略对环境污染核算的缺陷,本文提出了涵盖污染账户的生态足迹模型,将污染物进行合理转化进而纳入核算账户,在生态足迹核算中增加了污染足迹的计算,在生态承载力核算中增加了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并通过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对优化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模型计算得出的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生态足迹结果与该区的实际发展特征和空间结构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优化的模型在内涵上为环境污染在生态足迹模型中进行了较准确的定位,使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核算的完整性和客观性上均优于传统的生态足迹核算体系.
白钰曾辉魏建兵张文娟赵宏伟
关键词:生态足迹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
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而传统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解决跨行政区环境问题时产生了许多矛盾。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已认识到跨行政区环境合作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建立跨行政区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研究显得不足。本文从机构、立法和手段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现状,指出了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体制、政策和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跨行政区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设策略。
马强秦佩恒白钰曾辉
关键词:跨行政区环境管理跨界污染
绿色GDP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5
2006年
人类经济活动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因为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及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显著的阻碍作用。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上述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本文将在回顾绿色GDP理论、方法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绿色GDP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以期为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曾辉褚艳玲武剑锋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体系人类经济活动社会生产力生态破坏财富积累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专家决策法提取红树林群落类型信息被引量:51
2007年
高光谱遥感是进行地表植被观测的强有力工具,研究并验证有效的算法和数据支撑技术,对于合理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地表植被监测与分析至关重要。在光谱特征分析和地面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决策树方法和高光谱分析方法的组合,以深圳市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红树林群落信息提取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Hymap数据对于红树林群落类型信息提取的数据支撑能力,以及相关方法用于红树林分类研究方面的有效性。
肖海燕曾辉昝启杰白钰程好好
关键词:决策树红树林信息提取
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道路作为重要的人为活动因素之一,对其两侧的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以深圳市为例,从道路等级和道路密度出发,采用缓冲区分析和城市化影响指数,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格局对土地利用存在显著影响,主干道路和街巷道路的影响范围分别为1 200和800 m;在道路高、中、低密度区内,道路的影响范围分别为600,1 200和1 000 m;主干道路对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形式是园地,街巷道路是建设用地;在道路高、中、低密度区,道路影响范围内面积比例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林地.研究区内道路的影响范围已占深圳市总面积80%左右,目前道路影响范围外区域主要零散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探讨了道路等级和道路密度在道路对土地利用影响中的关系.
汪自书刘语凡魏建兵曾辉
关键词:土地利用快速城市化地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