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294)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文范尔钟胡蓉韩德民张丽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声带
  • 2篇自体
  • 2篇自体脂肪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组织
  • 1篇声门
  • 1篇声门旁间隙
  • 1篇自体移植
  • 1篇组织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外
  • 1篇细胞外基质
  • 1篇细胞移植
  • 1篇筋膜
  • 1篇基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间质干细胞
  • 1篇固有层
  • 1篇干细胞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南京同仁医院

作者

  • 3篇范尔钟
  • 3篇徐文
  • 2篇胡蓉
  • 1篇韩德民
  • 1篇胡慧英
  • 1篇张丽

传媒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声带损伤后自身修复特点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兔声带固有层损伤后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变化情况,探讨声带损伤后的自身修复特点。方法对实验用兔声带行锐性损伤深达声韧带,于术后3 d~12个月观察声带形态学变化,HE染色、Masson染色、Alcian Blu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及固有层内胶原、透明质酸及纤维连接蛋白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兔声带损伤后3 d~3个月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加,40 d~12个月纤维组织持续增生,12个月声带局部无分层结构。ECM中胶原在损伤后3 d~12个月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固有层内不规则紊乱分布;透明质酸在损伤后40 d内含量有增加趋势,其后降低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纤维连接蛋白在损伤后40 d~12个月时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散在分布于固有层各层。结论兔声带损伤后,在损伤早、中期各种ECM分泌增加,主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且呈无序排列,透明质酸略有增加,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增加;在损伤后期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持续高于正常,声带局部瘢痕形成。
徐文韩德民胡蓉范尔钟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组织学
自体脂肪及筋膜植入犬声门旁间隙及固有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犬喉自体脂肪及筋膜植入后植入组织生长特性、填充机制及影响填充效果的因素。方法 16只犬32侧声带,除2侧声带作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手术处理外,其余30侧声带通过切断喉返神经建立声带麻痹动物模型后,分为以下4组:脂肪注射组(10侧)、脂肪填充组(5侧)、筋膜注射组(8侧)、筋膜填充组(7侧),除筋膜填充组填充于犬声带的固有层外,其余三组脂肪和筋膜注射分别注射于犬喉的声门旁间隙,于术后第1周、1、3、6、12个月对犬喉植入的脂肪、筋膜分别进行大体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比较。结果脂肪植入组在脂肪植入部位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于术后第3个月后消失,术后3月时开始有新生血管形成,12月时脂肪植入部位仍可见团状的成活脂肪细胞。筋膜植入组无明显炎性细胞反应,在筋膜植入部位,筋膜组织以密度较高的纤维组织形式存在,均于第1个月时观察到纤维母细胞,筋膜填充组术后第3个月后筋膜组织呈均匀排列,第6个月后椭圆形纤维母细胞密度增大,填充部位新生血管形成,术后12个月其密度与周围组织趋于一致。脂肪植入组纤维母细胞出现比例(4/15)小于筋膜植入组(9/15),而新生血管比例(7/15)大于筋膜植入组(3/15)。结论自体脂肪及筋膜作为声带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术后12月时仍在植入部位存活。填充物周围纤维包膜的形成及植入后纤维组织、纤维母细胞、自体血管等的生长,对保持填充效果长期稳定有影响。
胡慧英徐文范尔钟张丽
关键词:自体移植筋膜声带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声带修复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损伤声带后的生长分布及对声带固有层及其主要细胞外基质变化的影响特点.方法 对34只实验用兔(68侧声带)的53侧声带进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锐性损伤.分离培养、鉴定及定向诱导20只实验用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植入20侧损伤声带后,示踪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声带固有层内的生长分布;同时以单纯支架(胶原或透明质酸凝胶)植入18侧受损声带(胶原10侧,透明质酸8侧)及单纯损伤15侧声带作为对照组.术后15 d~12个月时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Alcian Blu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声带形态学变化及声带固有层胶原、透明质酸、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及分布变化.结果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植入损伤兔声带后持续分布于声带固有层.损伤声带在脂肪间充质于细胞植入6个月时形态接近正常,12个月时部分组织学结构类似正常;声带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于植入3个月内含量有增高趋势,无序分布于固有层,后逐渐减少至正常水平附近,12个月时部分分布略显不规则;透明质酸于植入40 d含量亦有增高趋势,分布于固有层各层,6个月含量减至正常水平附近,局限于固有层浅中层;纤维连接蛋白于植入后始终在固有层内散在分布,含量在40 d内有增高趋势,后逐渐减少,12个月时含量接近正常.单纯声带损伤3个月后局部开始出现瘢痕挛缩,以胶原纤维为主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12个月时仍紊乱分布于声带固有层各层.单纯支架植入组变化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兔损伤声带后具有促进声带细胞外基质分泌、合理分布及部分有序化排列的功能,具有促进声带修复再生的作用.
胡蓉徐文范尔钟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脂肪组织声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