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5AA121620)

作品数:19 被引量:126H指数:6
相关作者:张顺颐王攀刘世栋李君孙雁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网络
  • 2篇带宽
  • 2篇对等网
  • 2篇对等网络
  • 2篇神经元
  • 2篇组播
  • 2篇网络业务
  • 2篇下一代
  • 2篇下一代网
  • 2篇下一代网络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服务质量
  • 2篇覆盖网
  • 2篇覆盖网络
  • 1篇代理
  • 1篇代理服务
  • 1篇代理服务器
  • 1篇电子商务
  • 1篇端到端

机构

  • 17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长沙通信职业...
  • 1篇中国联通

作者

  • 15篇张顺颐
  • 6篇王攀
  • 4篇刘世栋
  • 3篇李君
  • 3篇孙雁飞
  • 2篇周井泉
  • 2篇於建华
  • 2篇邱恭安
  • 2篇李薇
  • 2篇王浩云
  • 2篇金婷
  • 1篇严军荣
  • 1篇赵振东
  • 1篇龙华
  • 1篇李翠莲
  • 1篇欧阳秀平
  • 1篇卢彦卿
  • 1篇孙莉
  • 1篇汪英
  • 1篇王振华

传媒

  • 3篇电信快报(网...
  • 2篇电子与信息学...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应用科学学报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广东通信技术
  • 1篇重庆邮电学院...
  • 1篇High T...
  • 1篇光子技术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识别引擎的下一代网络业务识别模型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目前IP网络业务识别机制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问题,独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匹配、净荷匹配、协议分析、连接模式、拓朴特性、业务特性等多识别引擎的业务识别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中国电信IP骨干网的流量分析系统上,通过现网测试,识别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
欧阳秀平王攀饶翔李薇汪英
网络业务流统计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07年
针对网络业务复杂、端口识别和应用层检测方法失效的情形,设计并实现了网络业务流统计分析平台,为网络业务的有效识别与分类创造了条件。通过实验证明,该平台采集的业务流以及获取的流量统计分析结果,能实现网络业务的有效识别,为基于流统计特征来识别网络上的P2P应用创造了条件。
卢彦卿李君赵振东张顺颐
关键词:数据挖掘
下一代网络新业务的识别及应用
2006年
下一代网络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各种业务,具有综合开放的特点。不同的业务对服务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各种网络新业务进行识别,并加以控制。本文论述了用于识别新业务的网络框架,提出了新业务控制方法,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於建华张顺颐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
一种基于端到端测量的路径性能参数估计算法被引量:4
2007年
现有的网络性能估计技术不能实现对路径容量和可用带宽的同时测量。该文通过对存在拥塞链路的路径作随机分析,得到了一种对路径可用带宽的近似估计式,并通过对Kapoor(2004)中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的可以同时对单拥塞路径的容量及可用带宽进行估算的算法。在较准确估算路径容量的同时,达到了用同一组样本实例同时估计路径容量和可用带宽的目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刘世栋张顺颐邱恭安孙雁飞
关键词:网络测量可用带宽时延差
电子商务系统集群综合QoS控制算法
2006年
电子商务系统运用越来越广泛,但网络流量的指数性增长和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增长,极大地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以及网络性能和扩展。集群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文章对集群负载均衡算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请求的优先化调度和服务器集群的Content-aware动态负载均衡相结合的综合QoS控制方法,最后我们将该集群技术综合QoS控制机制应用到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极佳的性能。
李超锋张顺颐
关键词:负载均衡QOS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经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用户肖像塑造、行为深度分析、用户流量拉动及提升流量价值等方面,提出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移动互联网精细化流量经营策略及建议。详细阐述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数据清洗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尤其是对用户点击行为的区分及识别原理提出若干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在现网实际环境中进行验证,效果良好。
陈晓天陈望都王攀张顺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
基于双层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求解最优组播路由
2007年
基于覆盖网络的组播作为一种新的IP网络组播解决方案已得到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双层递归神经网络模型求解VPON网络环境下的QoS(服务质量)最优组播路由的方案。该方案在选择路由时综合考虑链路的可用带宽及节点的剩余处理能力,并运用一种基于改进的双层递归神经网络模型——MTLRNN进行求解,与其它启发式组播路由算法相比,该方案在满足应用的QoS要求的前提下,使全网的负载分配更加均衡,同时在解的有效性及接纳的组播应用会话数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善。
刘世栋张顺颐周井泉
关键词:神经元组播覆盖网络代理服务器
一种改进的P2P网络业务路由算法被引量:1
2008年
业务路由是研究如何在覆盖网络环境下提供有QOS保证的复合业务的问题。针对目前的业务路由算法扩展性差、业务路由不稳定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大规模P2P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业务路由改进算法-LBLD。对系统内的所有业务节点按其地理位置进行分簇形成一种层次化的拓扑结构,通过簇首之间汇总信息的传递减少了节点之间传输报文的信息量,改善了算法的可扩展性。同时在选择业务路径中的节点主机时,考虑了主机的生命周期,使最终采用的业务路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节点异常离开而造成业务中断的概率。模拟实验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刘世栋张顺颐
关键词:对等网络生命周期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Peer-to-Peer识别方法被引量:11
2009年
网络业务分类与识别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和安全的必要途径,而Peer-to-Peer(P2P)流量由于采用伪装端口、动态端口以及应用层加密,已成为业务分类与识别的主要难点.该文提出了P2P业务的精确识别方法,通过对流统计特性的分析,提取相关特征属性,应用遗传算法选取最优特征属性子集,并采用贝叶斯网络机器学习方法识别P2P流量.实验表明K2,TAN和BAN能有效快速地识别P2P业务,分类精度高达95%以上,很大程度上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和BP神经网络方法.同时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识别未知的P2P流量,并适用于实时分类识别环境.
李君张顺颐王浩云李翠莲
关键词:PEER-TO-PEER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
Research on internet traffic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using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被引量:1
2009年
Internet traffic classification is vital to the areas of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raditionalclassification methods such as port mapping and payload analysi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asnewly emerged applications (e.g. Peer-to-Peer) using dynamic port numbers, masquerading techniquesand encryption to avoid dete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chine learning (ML) based traffic classificationscheme, which offers solutions to a variety of network activities and provides a platform of performanceevaluation for the classifiers. The impact of dataset size, feature selection, number of applicationtypes and ML algorithm selection on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by the followingexperiments: (1) Th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feature selection can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without diminish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2) The chosen ML algorithms can achieve high classificationaccuracy. Particularly, REPTree and C4.5 outperform the other ML algorithms when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and accuracy are both taken into account. (3) Larger dataset and fewer application types wouldresult in better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Finally, early detection with only several initial packets is proposedfor real-time network activity and it is proved to be feasible according to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李君Zhang ShunyiWang PanLi Cuilian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解决方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