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291)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6
相关作者:陆清声景在平赵志青周建冯翔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0篇主动脉
  • 9篇腔内
  • 7篇腔内治疗
  • 7篇夹层
  • 6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
  • 3篇动脉疾病
  • 3篇手术
  • 3篇主动脉疾病
  • 3篇主动脉瘤
  • 2篇动脉弓
  • 2篇血管疾病
  • 2篇手术后并发症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腔内隔绝
  • 2篇主动脉弓

机构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陆清声
  • 12篇景在平
  • 4篇周建
  • 4篇李振江
  • 4篇赵志青
  • 4篇冯翔
  • 3篇冯睿
  • 3篇包俊敏
  • 2篇梅志军
  • 2篇冯家烜
  • 2篇张勇学
  • 2篇陈燕青
  • 1篇张雷
  • 1篇洪毅
  • 1篇赵亮
  • 1篇吴梦涛
  • 1篇宋超
  • 1篇裴轶飞

传媒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限制性裸支架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总结应用限制性裸支架(restrictive bare stent,RBS)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腔内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6例病例纳入本研究。结果169例行经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187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限制性裸支架植入术(TEVAR4-RBS)。其中10例支架远端再发夹层(stent—graft induced distal redissection,SIDR)。术前不匹配率(覆膜支架远端15径/术前该水平夹层真腔长径)〉120%的患者SIDR发生率高于术前不匹配率≤120%的患者(4.0%和0%);选用RBS的放大率(RBS口径/术前该水平夹层真腔长径)为100%-120%的病例SIDR发生率低于放大率〉120%的病例(0%和3.7%)。当腔内移植物口径与主动脉管腔相匹配时,可降低SIDR发生率(0%和3.9%,P〈0.05),并减少再次腔内治疗的发生率(2.4%和8.2%,P〈0.05)。结论腔内移植物口径与夹层真腔长径不匹配是SIDR的主要危险因素,RBS使用指征及其15径选择标准的把握是降低SIDR发生率的关键。
章思梦冯家烜陆清声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冯睿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
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5例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肾上段下腔静脉受累部位和范围。肿瘤类别: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9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3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1例。依据肿瘤累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下腔静脉阻断平面及方法、重建方式、预防癌栓脱落的方法。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结果19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10例在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0例行全肝血流阻断,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19例均行肿瘤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2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5例患者均切除病变段下腔静脉,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1例合并右肾切除者单纯结扎肿瘤近端和远端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3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并同时行子宫切除。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和2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行全肝血流阻断;5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直接缝合,1例行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后补片成形。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显露下腔静脉近、远端后悬吊,未阻断;均完整将肿瘤从下腔静脉剥离。1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拟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但术中发生癌栓脱落肺栓塞,患者死亡。35例患者中,3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
冯翔宋超张雷
关键词:肾肿瘤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癌栓
限制性裸支架预防腔内隔绝术后支架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总结限制性裸支架预防腔内隔绝术后支架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中心1997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6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共465例病例纳入本研究。结果311例行经典腔内隔绝术,154例行腔内隔绝术+限制性裸支架植入术。共9例发生远端再发夹层。远端再发夹层组术前不匹配率和随访期不匹配率(腔内移植物远端口径/术前腔内移植物远端水平主动脉夹层真腔长径)明显大于正常组。与传统腔内隔绝术相比,限制性裸支架能有效预防远端再发夹层的发生(O%比2.9%,P=0.033),明显减少再次腔内介入治疗的发生率(3.9%比9.3%,P=0.040)。在腔内隔绝术后的主动脉重构方面,限制性裸支架能明显扩张降主动脉最窄段和腔内移植物远端附近的真腔口径。结论腔内移植物远端口径和主动脉夹层真腔受压后的口径不匹配是腔内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作为传统腔内隔绝术的辅助技术,合理使用限制性裸支架能降低腔内移植物远端再发夹层的发生率。
冯家烜陆清声赵志青包俊敏冯翔冯睿周建梅志军景在平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
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03年—2014年已发表的关于应用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同时保留内脏分支动脉的文献,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及病死率等近中期临床结果。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的277例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3%,早期Ⅰ型内漏率为6%,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为3.90%;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血管通畅率为98%,共35例患者出现随访期内漏(Ⅰ型内漏10例,Ⅱ型内漏25例,无Ⅲ型内漏),随访期Ⅰ型内漏率为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30 d病死率和随访期病死率分别为2.89%和8.38%。结论应用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
李振江陆清声周建景在平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技术要点以及应避免的误区被引量:10
2014年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已有10余年历史,目前国内越来越多医院在起步尝试开展此项技术,对此我们总结开展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技术开展初期应注意如下几点:充分重视术前血管评估与测量,准确选择近端锚定区,勿轻易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合理选择移植物长度,合理选择远端移植物口径以预防破裂,重视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加强远期随访。总之,把握技术要点,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避免治疗误区,提高手术安全性。
陆清声景在平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动脉瘤夹层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诊治回顾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机制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经腔内膈绝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入我院。从最初发病到并发症的出现的3年内,共发生了2次支架远端再发内膜破裂及1次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在外院及我院先后行2次开胸手术、2次腔内隔绝术,病情恢复良好,随访1.5年病情稳定。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预防与治疗重点在于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合的覆膜支架及远端限制性裸支架,以保障手术安全性。
赵亮陆清声景在平洪毅冯嘉烜张勇学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膜手术后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历史与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腹主动脉瘤的传统治疗为开腹手术。20世纪90年代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开始兴起,早期EVAR受到患者解剖条件、年龄以及器械的限制,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其沿用传统的手术指征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其后腔内技术日趋成熟,腔内器械性能不断改善,使EVAR能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病变,治疗效果得以提高。目前EVAR发展仍需面对和解决复杂近端瘤颈、术中术后内漏、累及内脏动脉或髂动脉的腹主动脉瘤以及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完全腔内治疗等难题。在探索这些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和“三明治”技术等新技术和新器械得以创造和发展。相信在血管外科医师的努力下,EVAR将更加完善,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景在平陆清声李振江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
急腹症中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15年
急腹症是以急发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外科疾病,而由血管疾病导致的急腹症,即血管源性急腹症却很少见。血管源性急腹症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而诊断困难。一旦发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故临床医师亟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陆清声陈燕青
关键词:急腹症血管疾病
弓上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附22例报告)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需进行主动脉弓上动脉重建、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以下简称B型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0月—2009年3月我科对22例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行腔内隔绝治疗,病变均累及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内。根据夹层形态选择应用移植物开槽、移植物开窗、"烟囱"式分支支架置入和弓上杂交技术等治疗方式。出院后6~12个月进行第1次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随访,后每年进行CTA随访1次,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果本组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7.5~51.3个月,平均27.1个月。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覆盖造成术后脑梗死,术后6 h行左颈外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手术,术后12 d死亡。1例2期手术后出现心肌梗死,于术后7 d死亡。应用移植物开槽技术的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左锁骨下动脉闭塞,但患者无相关缺血症状。在获得中、长期随访的20例中,所有旁路血管通畅、良好,无近端内漏或移植物移位,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其中18例假腔直径缩小,平均缩小14.0 mm,另2例假腔直径无变化。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的B型夹层,腔内隔绝手术是行之有效的。
裴轶飞陆清声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冯翔冯睿梅志军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主动脉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最佳诊治时机和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SMVT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急性组19例和慢性组23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急性组表现为上腹部、脐周及全腹部绞痛或胀痛,慢性组表现为腹部及脐周胀痛,且急性组血白细胞、体温显著高于慢性组(P均<0.001)。两组均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根据病情分别行小肠切除术、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及药物抗凝治疗等,急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病死率为5.2%,慢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5.7%,病死率为4.3%。结论 CTA是确诊SMVT的首选手段,并能明确剖腹探查术的适应证。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防止远期血栓复发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是SMVT的主要治疗策略。
吴梦涛张勇学陆清声景在平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