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017)

作品数:12 被引量:127H指数:7
相关作者:宋国华于雷郝艳召胥耀方王宏图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动车
  • 3篇功率
  • 3篇比功率
  • 2篇油耗
  • 2篇排放因子
  • 2篇VSP
  • 2篇柴油
  • 1篇动态仿真
  • 1篇短行程
  • 1篇行驶工况
  • 1篇氧化碳
  • 1篇上机
  • 1篇排放特性
  • 1篇排放特征
  • 1篇平均行程速度
  • 1篇汽油
  • 1篇汽油车
  • 1篇轻型
  • 1篇轻型汽油车
  • 1篇重型柴油车

机构

  • 1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10篇宋国华
  • 9篇于雷
  • 7篇郝艳召
  • 5篇胥耀方
  • 2篇王宏图
  • 1篇虞明远
  • 1篇郭芸
  • 1篇刘仍奎
  • 1篇潘海泽
  • 1篇程颖
  • 1篇徐龙
  • 1篇汪磊
  • 1篇高艺
  • 1篇邵春福
  • 1篇黄远春
  • 1篇刘娟娟

传媒

  • 3篇交通运输系统...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汽车工程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交通标准化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移动源排放测算机制与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国内移动源排放测算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从移动源排放测算的法律体系和机制两方面,总结了美国在移动源排放测算工作上的经验。从平均速度、车辆行驶里程、机动车注册数据、行驶工况和行驶特征等排放测算的关键变量,分别阐述了美国移动源排放测算的数据特征和收集方法。进一步论述了移动源排放测算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移动源排放测算的主要模型,以期对国内移动源排放测算工作提供借鉴。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建议将移动源排放测算工作上升到国家法律层次,并建立起交通和环保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包括责任划分、数据收集与共享、技术方法以及决策过程等,将排放控制上升为交通和环保部门共同的目标和责任。
徐龙于雷虞明远宋国华
关键词:环境工程
重型机动车比功率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在交通环境领域,利用比功率进行机动车排放量化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比功率公式的来源及其基本理论,对比功率系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依据国内情况探讨了我国重型机动车不同车重区间下的比功率计算公式,利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不同比功率算法的结果,并重点分析了利用轻型车比功率算法计算重型车比功率所产生的误差,结果表明利用轻型车算法计算重型车比功率会产生显著的误差,且该误差随比功率绝对值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在加速度-0.5~0 m/s2区间内计算误差最大。
王宏图于雷郝艳召宋国华郭芸
关键词:比功率尾气排放误差分析
分道路类型的不同速度行驶工况开发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传统行驶工况建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逐秒浮动车数据的分道路类型和速度的行驶工况的建立方法,并提出利用机动车功率分布选择短行程的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建立的行驶工况能够反映不同交通状态之下油耗和排放测算的机动车行为特征。
宋国华
关键词:行驶工况排放因子
基于灰色GM(1,1)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轨道几何不平顺预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国外轨道不平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大多是建立在对轨道动态检测数据的不同分析手段和方法上,然而由于各国检查数据的不同使得国外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轨道状态预测。基于昆明铁路局的实际数据,提出了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通过将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证明灰色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较长区段的TQI(轨道质量指数)预测,对于更长区段的TQI预测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同时证明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不仅能够预测随机性较强的TQI数据,也能应用于较长时间范围内的预测。
潘海泽黄远春汪磊刘仍奎胥耀方
关键词:轨道不平顺轨道质量指数灰色预测
城市快速路上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被引量:35
2010年
在交通油耗和排放模型的研究中,利用机动车比功率(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了最新研究需求.然而,现有交通工程还缺乏对常见交通参数与VSP间关系的认识,更缺乏利用交通参数求解VSP分布的模型.为了研究交通状态对VSP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大量城市快速路上的浮动车数据,建立了其不同行程速度下对应的VSP分布.经分析,发现了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之间的规律性特征:当平均行程速度大于20 km/h时,VSP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分布均值为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的VSP值;分布标准差可表达为平均行程速度的幂函数.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利用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测算.通过与实测油耗的对比分析,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测算.本研究指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交通状态下VSP分布的可能性,该模型可有效地与交通数据或模型结合,实现油耗和排放的实时量化评价.
宋国华于雷
关键词:平均行程速度油耗
针对二氧化碳的轻型汽油车VSP区间划分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PEMS对北京市16辆轻型汽油车进行了排放测试,分析了机动车比功率VSP对CO2的排放影响.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排放速率和排放分担率两种因素,按CO2排放特性对VSP区间重新划分.新划分区间的排放率最小值为0.5587g.s-1,最大值为3.4013g.s-1,排放分担率最小值为4.61%,最大值为14.17%.此外,VSP=0的数据排放率为0.5587g.s-1,低于周围区间,分担率为14.17%,与其它区间相当,因此,其被划入独立区间.接着,引入速度及发动机负荷ES两个参数,对VSP区间进行再划分,分别分为30个排放区间.最后,通过北京不同类型道路排放实例进行验证,发现针对快速路和非快速路而言,MOVES预测误差分别为11.43%,14.34%,IVE为12.23%,15.53%,新VSP划分方式为10.05%,12.57%,新VSP-速度组合区间的划分方式为9.10%,11.56%,新VSP-ES组合区间的划分方式为9.90%,12.23%,其中,新VSP-速度组合区间的划分方式误差最小.
胥耀方于雷宋国华郝艳召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特性车载测试
机动车尾气遥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机动车尾气遥测技术代表了车辆尾气快速检测的发展方向,具有快速高效、费用低和代表性好等诸多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尾气遥测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综述了该技术在机动车排放规律分析、区域机动车污染评估、I/M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以及路上实时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比较了该技术在我国和美国的应用差距,提出了在我国充分利用该技术进行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建议。
郝艳召于雷王宏图
关键词:机动车污染控制I/M制度
基于PEMS的MOBILE与COPERT排放模型对比研究被引量:25
2011年
为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宏观模型,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MOBILE与COPERT模型的算法原理、特点及应用;然后描述了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EMS)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并利用车载尾气设备检测的实测数据对两模型进行了参数校正;最后从排放因子和道路等级角度将两模型输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测试车辆总行驶周期内以及各道路等级下,COPERT模型的NOx、HC和CO排放因子预测值较MOBILE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在测试车辆总行驶周期内,前者误差比后者分别小19.2%、40.8%和22.0%.最后得出结论:在预测中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时,COPERT模型较MOBILE模型更为适用.
程颖于雷王宏图郝艳召宋国华
关键词:交通工程排放因子
交通路网中重型柴油车油耗和排放多层次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系统(PEMS)进行北京市交通路网中重型柴油车实时油耗、排放和行驶数据收集,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对动态交通网络中的油耗和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行驶特征分析表明:重型柴油车在低、中速状态下行驶时间最长;在中速状态下行驶里程最长;同时匀速工况下的行驶时间和里程所占比例最高.油耗和排放分析表明:重型柴油车(国III)平均油耗水平为18.6L/100km,NOx和PM污染水平分别为4.63g/km和0.087g/km.其中在微观层次,高速和高加速是引起车辆瞬时高油耗和排放的主要原因;在中观层次,怠速和低速行驶是造成单位距离高油耗和排放的主要原因;在宏观层次,行驶里程是总油耗和排放评估的一个重要影响参数.
郝艳召邵春福于雷宋国华胥耀方
关键词:公路运输重型柴油车
交通排放量化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实现被引量:6
2012年
面对日益凸显的交通排放问题,设计用于定量计算的交通排放模型是制定和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的前提,而如何反应由交通特征的微观变化引起的排放变化是目前交通排放模型建立的核心。基于此,首先利用车辆比功率(VSP)变量搭建了交通特征数据与机动车排放间的关系,在建立VSP-Bin分布率、VSP-Bin污染物排放率和车型分布三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从交通特征微观变化出发的交通排放量化模型。然后,通过对ArcGIS进行二次开发,搭建了交通排放动态仿真平台。最后,结合北京市西三环RTMS(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远程交通微波传感器)交通流量和浮动车速度数据对其及其周边主干路的交通排放进行动态的量化仿真和分析,为整个北京路网交通排放的量化仿真及节能减排政策的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艺于雷宋国华胥耀方郝艳召
关键词:动态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