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188)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韩春梅高庆华郑永富张勤王姗姗更多>>
-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新疆塔里木马鹿茸c-myc基因cDNA克隆和bHLHZIP结构分析及表达被引量:2
- 2016年
- 采集6头成年马鹿生长60 d茸组织,获得塔里木马鹿茸c-myc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比对分析其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结果表明:得到塔里木马鹿茸c-myc基因cDNA 1 840 bp序列,其中ORF区长1 314 bp,编码438个氨基酸;马鹿茸c-myc序列比对,与牛和羊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6%和97%;氨基酸比对分析,在序列121位处马鹿比牛、羊、猪、人类及鼠少1个天冬氨酸(D);马鹿茸c-myc基因的DNA结合域由bHLHZIP结构组成,共80个氨基酸残基,在bHLH区的第16和46位氨基酸处,塔里木马鹿分别为天冬氨酸D和精氨酸R,而牛、羊、猪、人和鼠为天冬酰胺N和赖氨酸L。6个DNA结合位点和E-box的结合位点没有氨基酸变异;羊、牛、猪、人、鼠和马鹿的cmyc基因的Zip序列变异较大。本实验通过0.8 mmol/L IPTG诱导,2 h后构建的Pet-28b-c-myc原核表达载体开始表达目的基因,PAGE检测获得约48 ku目的蛋白质,同时发现随着诱导时间延长没有发现表达量的变化。
- 韩春梅高庆华王姗姗郑永富马梦婷张勤
- 关键词:C-MYC基因原核表达
- 原癌基因c-fos在塔里木马鹿茸不同组织表达特性的研究
-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分析采用三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d、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两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
- 韩春梅赵书红唐继伟马万才任科李杰武延凤高庆华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鹿茸原癌基因C-FOS
- 文献传递
- TGF-β1诱导马鹿茸MSCs软骨分化及c-myc基因的表达被引量:6
- 2016年
- 鹿茸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维持茸再生与骨化的重要组织,旨在研究鹿茸MSCs的软骨分化及原癌基因c-myc对该过程的调控作用。利用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60 d的鹿茸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MSCs,P2),通过TGF-β1(10 ng/m L浓度)刺激,诱导塔里木马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采用免疫组化和阿利新蓝染色鉴定诱导结果,并通过q PCR方法检测软骨分化过程中c-myc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MSCs在诱导后的第9天开始出现细胞形态变化,由梭形向多角形转变,原来菊花状的分布逐渐向铺路石状变化,至14 d可观察到软骨陷窝,21 d软骨细胞基质明显,并开始出现细胞凋亡。非诱导组28 d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内发现空泡。35 d两组细胞凋亡明显,细胞折光性变差,间隙变大。阿利新蓝染色鉴定,诱导至第14天细胞基质中开始出现大量阳性染色。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诱导至21 d的细胞基质中出现棕色Col II阳性反应物,随培养时间增加颜色加深,并集中分布在细胞及其周围基质中。在软骨分化进程中,第7、14、21和28天,诱导组c-myc基因表达与非诱导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但诱导至35 d,诱导组c-myc表达与非诱导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TGF-β1刺激下,塔里木马鹿茸MSCs可以分化成软骨,原癌基因c-myc下调表达诱导鹿茸MSCs进入凋亡状态并分化为软骨细胞。
- 韩春梅王姗姗高庆华郑永富马梦婷张勤
- 关键词:马鹿茸软骨分化C-MYC基因
- 原癌基因c-fos在塔里木马鹿茸组织中表达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探讨原癌基因c-fos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采用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和毛母质及皮脂腺、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处呈阳性反应;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未观察到阳性细胞。在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2种方法均没有观察到c-fos的阳性表达细胞。定量分析发现,c-fos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且在茸皮的表达量显著的高于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P<0.05)。在同一生长期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层和软骨层c-fos的表达量很低;生长30与60d比较,c-fos在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变化不大,在茸皮层和软骨层表现为下调表达。本研究表明c-fos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起着调控作用。
- 韩春梅李世军唐继伟马万才任科李杰武延凤高庆华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鹿茸原癌基因C-FOS
- 增茸素对塔里木马鹿茸形态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塔里木马鹿鹿茸组织的形态学是研究鹿茸生长发育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增茸素处理和自然生长的生长期为30和60d的塔里木马鹿二茬鲜茸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等方法,对其茸皮层、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生长60d的鲜茸茸皮组织切片中除了静脉数(8.56±2.66个.mm-2)外,动脉数(9.14±2.32个.mm-2)、毛囊数(15.6±6.45个.mm-2)、神经数(16.44±5.67个.mm-2)均分别高于30d的(分别为2.53±1.17、6.67±2.99、3.62±2.32个.mm-2),其中动脉和神经生长变化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织层附属器官生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用增茸素处理后,茸皮仍有相类似的生长变化,神经生长变化差异仍显著(P<0.05);生长60d间充质细胞层组织切片中动脉数(3.21±1.08个.mm-2)显著高于30d的(2.47±1.17个.mm-2)(P<0.05),而生长30d的成软骨细胞层中的动脉数(10.17±2.87个.mm-2)高于60d的(8.27±2.33个.mm-2)(P<0.05)。增茸素处理组30d茸皮组织切片中的动脉数(8.74±2.90个.mm-2)和神经数(8.62±2.18个.mm-2)显著地高于自然生长组30d的(2.53±1.17、3.62±2.32个.mm-2)(P<0.05),因此增茸素对鹿茸早期生长的影响较大。马鹿茸从生长30d到60d,各组织层的变化以茸皮层最明显,以间充质细胞层的生长变化最小。
- 韩春梅廖秋萍杨可沈波高庆华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鹿茸组织形态学
- 马鹿生茸期原癌基因c-myc、fos的表达调控
- 2010年
- 为对马鹿生茸期原癌基因c—myc、fos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表达调控机理。分别于2009年3月份和7月份到31团塔里木马鹿原种场采集不同生产水平茸鹿DNA样本300头,并完成提取及分析、鉴定工作;采集生长期分别为30天和60天鹿茸样本16个。
- 韩春梅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原癌基因生茸期FOSNA样本
- 原癌基因c-myc在塔里木马鹿茸不同生长期的表达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鹿茸生长的调控作用,选择3头成年塔里木马鹿生长期为30、60d的新鲜鹿茸,剖分成茸皮层、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首先用2种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位,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定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茸皮的毛囊内根鞘、毛母质和皮脂腺呈阳性反应,在动脉血管的环形平滑肌、真皮乳头层与表皮基部连接的基底层呈阳性反应。在静脉血管、神经和其他附属器反应均呈阴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层均有表达。茸皮层从生长期30~60d,c-myc表达下调,而在其他3个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同一生长期茸皮和软骨层的表达量均高于间充质细胞层和成软骨层(P<0.05);不同生长期30、60d组织间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参与了茸皮的增殖与分化;在软骨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生长后期,说明原癌基因c-myc对马鹿茸软骨发育及骨形成有着一定调控作用。
- 韩春梅高庆华李世军唐继伟张新悦刘西萍李杰
- 关键词:塔里木马鹿鹿茸原癌基因C-M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