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无)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赵菁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认同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调控
  • 1篇农牧
  • 1篇青年
  • 1篇自在
  • 1篇文化功能
  • 1篇文化融合
  • 1篇西方道德
  • 1篇西方道德教育
  • 1篇教育
  • 1篇国家认同

机构

  • 4篇甘肃政法学院

作者

  • 4篇赵菁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发展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文化认同的实质与核心被引量:21
2013年
文化认同是指对一个群体或文化身份的认同感,或个体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的认可或赞同,其指标是人们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甚至利益取向性。文化认同中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人性的三维性(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与生存空间的三重性(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历史空间)决定了人的文化本质,并在文化的创造活动中不断地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参与到文化中是人趋向于中心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作为人类理性的象征符号,始终能够以自身与意图和表征物之间建立关系,以传达、交流、沟通特定语境中符号的创造者和运用者相互间的目的和意图。因此,文化认同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共同体共享的意义或价值体系。
赵菁张胜利廖健太
关键词:文化文化认同
略论西方道德教育的生活基础
2012年
文章论述了西方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认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道德教育是习俗的、社会的,中世纪,虽然道德教育与宗教实现了异化结合,但仍未脱离人们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以来,伴随着科技理性对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全方位影响,造成了现代人实存的本体性的生活矛盾:无法从超越的意义上把握生命真谛,道德教育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张胜利赵菁
关键词:道德教育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的国家认同现状研究——以合作市、夏河县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少数民族青年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状况关系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认同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集体认同,表现为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政治效忠、责任意识、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文章从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意识3个维度,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精神状态积极务实、社会认同讲求平等互动、民族认同共同性与差异性并在、国家意识良性理性。同时,也指出影响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的传统的贫困问题、宗教问题和部落意识等因素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广大农牧村青年国家认同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赵菁廖健太宋秉武
关键词:青年国家认同
论文化的社会调控困境与责任
2012年
人是一种文化性存在,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文化提供塑造个体社会角色行动的价值与规范体系,社会据以维护共同体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个体的成长与进步。"现代社会"的理论建制遭遇的种种困境,表征着人类文化将进入一个自觉与自律的新时期。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正是对这一变化的积极应答。
赵菁
关键词:文化文化认同文化融合文化功能社会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