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286)
- 作品数:6 被引量:92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艳敏樊晓寒黄毕田力朱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 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陈昭然黄毕刘斯思田力樊晓寒杨艳敏惠汝太
-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腔内隔绝术
-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住院死亡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2-02到2013-01期间连续入选我院急诊,且由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成像确诊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3例,男96例,平均年龄(52.0±10.7)岁,平均住院日为(12±10)天,同时检测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浓度。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9)和存活组(n=114),依据血浆D二聚体浓度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20μg/ml组(n=36),D二聚体<20μg/ml组(n=97)。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确定。结果:133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9例,死亡率为14.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D二聚体浓度的均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D二聚体浓度≥20μg/ml组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浓度<2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浓度≥20μg/ml增加住院死亡风险(HR:4.845;95%CI,1.840~12.76;P=0.001)。调整年龄、收缩压、入院血小板计数和疼痛至入院时间后,血浆D二聚体≥20μg/ml是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3.399;95%CI,1.252~9.229;P=0.016)。当把手术干预进入回归模型时,D二聚体浓度≥20μg/ml不再与住院死亡相关(HR:1.185,95%CI,,0.354~3.968;P=0.783),而入院血小板计数仍和住院死亡相关(HR:0.987;95%CI,0.977~0.998;P=0.021)。结论:对于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干预治疗前较高的入院D二聚体浓度和住院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入院血小板计数也可以作为评估发生住院死亡风险的参考指标。
- 田力樊晓寒朱俊梁岩李建东杨艳敏
- 关键词:D二聚体
- 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主动脉夹层是致死性很高的大血管疾病,其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由于对主动脉壁退行性变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主动脉夹层形成、进展和破裂的措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敲除动物的广泛应用,使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 黄毕杨艳敏樊晓寒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退行性变分子机制
-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02至2013-05就诊于我院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的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83例,男性126例(68.9%)。分组:①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57),死亡组(n=26);②根据血小板计数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五组,即血小板计数第1分位(≤119×109/L)组(Q1组,n=36),血小板计数第2分位(120~149×109/L)组(Q2组,n=37),血小板计数第3分位(150~173×109/L)组(Q3组,n=36),血小板计数第4分位(174~228×109/L)组(Q4组,n=37),血小板计数第5分位(〉228×109/L)组(Q5组,n=37);③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分为≤119×109/L组(n=36)和〉119×109/L组(n=147),再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将其分为≤119×109/L手术者(n=18)、≤119×109/L非手术者(n=18)和〉119×109/L手术者(n=96)、〉119×109/L非手术者(n=51)。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D-二聚体等值。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率。结果:183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为14.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血压较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 Q1组患者死亡率(38.9%)显著高于Q2、Q3、Q4和Q5四组(10.8%、11.1%、8.1%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Q5组较Q1组死亡风险增加(HR=11.2,95%CI 2.13~123.3,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的因素后,血小板计数≤119×109/L无论在手术治疗进入Cox模型前(HR3.90,95%CI 1.67~9.09, P=0.002)还是进入模型后(HR2.67,95%CI 1.15~6.19,P=0.023)均增加住院死亡风险。结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19×109/L住院死亡率风险明显增加。即使接受手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值较低的患者仍与住院死
- 黄毕田力樊晓寒朱俊梁岩李建东杨艳敏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死亡率
- 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正常对照主动脉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讨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健康对照(各4例)的主动脉组织,通过组织芯片筛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健康对照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实主动脉组织芯片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对照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基因有129个,其中83个基因表达下调,46个基因表达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编码与细胞、细胞外基质粘附相关的蛋白。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中受影响最大的两条通路是粘附斑和肌动蛋白骨架调节相关通路。结论通过组织芯片分析筛选到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主动脉夹层的病理过程,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王晓建黄毕张良苏文君路天怡田力杨艳敏张澍樊晓寒惠汝太
- 关键词:组织芯片急性主动脉夹层基因差异表达
- 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4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 1 087例AAD患者中Stanford A型AAD患者595例(54.7%),Stanford B型AAD患者492例(45.3%),出院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2(10.9,40.8)个月.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共733例(67.4%),其中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Stanford A型[71.3% (351/492)比64.2% (382/595),P=0.01].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和B型AAD患者年龄均较大,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较低(P均<0.05).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入院时血压、血肌酐水平及多种炎性标记物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P均<0.05).Stanford A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9% (38/382)比5.6% (12/213) (P =0.07)和9.0% (31/344)比8.9% (18/201) (P=0.98).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4%(19/351)比0.7%(1/141),P=0.02],但二者长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23/332)比7.9% (11/140),P=0.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不是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tanfordA型AAD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对于Stanford B型AAD患者而言年龄和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AAD常见的合并症,Stanford B型AAD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偏�
- 陈昭然黄毕樊晓寒陆海松赵振华惠汝太杨艳敏朱俊张澍
- 关键词:高血压预后急性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