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87)
- 作品数:10 被引量:86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德志程立丽王浩何莹莹赖苏雯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光资源强度变化对结缕草植株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克隆植株的生长特征及其表型可塑性反映了其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论文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均质光照水平(全光照、30%、50%和70%遮荫比例)和9种异质光照格局对结缕草进行处理,旨在揭示不同光照对结缕草不同发育时期克隆生长特征和表型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70%均质全光照(即均匀遮光30%)条件下结缕草克隆植株生长情况最好,其总生物量和分株数目等指标都达到最大值。其次为全光照、50%和30%均质全光照。(2)对结缕草克隆植株实施异质光照处理时,30%遮荫条带对克隆植株生长和克隆构型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50%遮荫条带处于植株基部相比处于中、尾部时,植株根冠比高,B分株数目低,但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70%遮荫条带处于植株基部相比处于中、尾部时,植株根冠比高,并且其它指标都显著降低;不同强度的遮荫条带处于植株中、尾部时,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有助于了解结缕草克隆植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和适应策略,对于结缕草地的科学经营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王浩李德志程立丽何莹莹纪倩倩刘薇赖苏雯陈慧娟
- 关键词:结缕草光照水平发育阶段表型可塑性
- 不同光照条件下结缕草全株碳素生理整合格局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8
- 2013年
- 在4种光照处理条件下(处理Ⅰ:对所有分株光照处理;处理Ⅱ:对所有分株遮光处理;处理Ⅲ:仅对引入13CO2的复合节分株进行遮光处理;处理Ⅳ:仅对引入13CO2的复合节分株进行光照处理),分别从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克隆植株的基部、中部和梢部(分别为第7、第17和第24复合节)分株引入13CO2,对13C在克隆植株不同器官内的分配格局及传输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克隆植株的不同部位引入13CO2,13C的传输格局均表现出以引入点为起始点沿匍匐茎向基和向顶双向运输的趋势,但向顶传输的陡度值均小于向基传输的陡度值,向顶传输的距离则均大于向基传输的距离,说明13C的向顶传输更具优势。分株叶片、匍匐茎和复合节根中13C的传输格局有一定差异;引入点分株叶中δ13C值较高,其他分株叶中δ13C值均迅速降低;匍匐茎内δ13C值总体较低,但13C传输范围广;当13CO2引入点位于基部和中部时复合节根的δ13C值高于匍匐茎,但当13CO2引入点位于梢部时复合节根的δ13C值低于匍匐茎。从13C的传输范围及陡度值看,总体上分株叶中13C的陡度值显著大于复合节根和匍匐茎;在匍匐茎中13C呈现出平缓的传输格局但传输距离最远。此外,在4种光照处理条件下,处理Ⅳ的根及匍匐茎中13C向基或向顶传输的陡度值总体上均最高,且各器官13C的传输距离均最远;但从基部、中部和梢部分株引入13CO2后,分别在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Ⅰ的分株叶中13C向基或向顶传输的陡度值均最高。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结缕草克隆植株不同器官内光合产物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探讨。
- 何莹莹李德志徐洁王浩程立丽刘微
- 关键词:结缕草光照条件克隆植物生态效应
- 两种生境常绿和落叶树种叶片氮素分配及与光合能力的关系被引量:5
- 2015年
- 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顶旷地生境和木荷林林下生境18种主要常绿与落叶树种为对象,研究了单位面积叶干重(LMA)、单位叶干重氮含量(N_(mass))、叶细胞壁氮素分配比率(N_(cw)/N_m)和单位叶干重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ss))在2个生境中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旷地生境各树种间的LMA显著高于林下生境,A_(mass)则显著低于林下生境,N_(mass)、Ncw)/Nm在两种生境中差异不显著;落叶树种具有较小的LMA、较小的Ncw/Nm及较高的A_(mass),未受到光抑制;常绿种具有较大的LMA和Ncw/Nm,在旷地受到显著光抑制。2)2种生境中LMA与N_(mass)、A_(mass)呈显著负相关,与Ncw/Nm呈显著正相关,N_m与A_(mass)呈显著正相关。3)从林下生境到旷地生境,常绿树种表现为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适应策略,而落叶树种表现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适应策略。
- 刘微李德志纪倩倩陈惠娟赖苏雯耿松贠小涛陈青青
- 关键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氮素分配光合能力
-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生境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2年
- 应用GI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崇明东滩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Steud.〕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种群斑块的分布格局和沿潮位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部分环境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 500 m×100 m尺度内共有42个斑块;其中,互花米草种群斑块数量较少(13个)但面积和周长均较大,呈集中化分布特征;芦苇种群斑块数量最多(25个)但面积和周长均较小,呈现破碎化特征;芦苇种群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均大于互花米草种群,但二者的聚集度指数及连通度指数均较高。沿潮位降低,芦苇种群数量减少,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增多;中、低潮位以互花米草种群为主,中、高潮位以芦苇种群为主。不同潮位二者活体与立枯体株数有明显差异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互花米草总株数与芦苇活体株数、互花米草立枯体株数与芦苇立枯体株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该区域内各景观和斑块类型格局指数数值均较高,Shannon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较大。不同潮位的环境参数差异明显且与距堤坝的距离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中潮位相对高程最高(9.2 m),低潮位土壤盐度最高(37.17 ng.L-1);随潮位降低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总体上下降,但中高潮位土壤总磷含量最高、高潮位土壤总氮含量最高。芦苇活体株数与距堤坝的距离及土壤盐度、互花米草活体株数与相对高程及土壤总磷含量、互花米草总株数与相对高程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揭示:该区域景观已出现破碎化现象;互花米草种群规模逐年增大,与芦苇种群有明显的竞争,二者呈明显的镶嵌分布格局。高潮位的相对高程低而土壤盐度高,这种微生境有利于互花米草生长却能抑制芦苇生长,对二者的扩散和分布格局产生复杂的局部性影响。
- 潘宇李德志袁月徐洁高锦瑾吕媛媛
- 关键词:芦苇互花米草潮位环境参数
- On generalized models for single species population dynamics
- Two generalized models for single species population are presen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qualitative theories,...
- P.BiD.Z.LiJ.Xu
- 关键词:DYNAMICS
- 芦苇和互花米草入侵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6
- 2014年
-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均为世界著名入侵种,作为研究生物入侵的模式植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互入侵的特性,芦苇在北美入侵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在欧洲和中国入侵芦苇群落。芦苇和互花米草都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具有克隆植物共有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往的研究表明,二者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对生境也具有相似的适应特征,本文比较了芦苇和互花米草的生长能力、表型可塑性、生境适应能力和耐盐、耐淹能力,指出它们的入侵模式既相似又有区别: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芦苇和互花米草入侵提供了机会,而芦苇较强的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互花米草较强的抗胁迫能力和有性繁殖能力,分别为二者在新生境中定居并扩散提供了重要的生理基础。通过结合生境分析,可以理解芦苇和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的相互入侵特征,并预测两种植物的潜在入侵区。
- 袁月李德志王开运
- 关键词:入侵植物芦苇互花米草入侵模式
-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N、P利用策略的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内芦苇和互花米草各器官及土壤中的N、P含量和N:P,揭示了它们的季节性动态,并对其N、P利用对策进行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且芦苇>互花米草;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随生长节律发生明显变化;N、P含量的器官分配模式对于芦苇和互花米草均是叶>茎>根;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N、P含量5月>9月>7月;芦苇N、P积累量>互花米草;2种植物地上部分N、P含量差异显著;互花米草生境土壤各月份N含量均高于芦苇生境土壤;P含量仅在5月份高于芦苇生境土壤,其它月份均低于芦苇生境土壤。芦苇叶片N含量与生境土壤N含量相关不显著,叶片P含量与土壤P含量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叶片N含量与土壤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P含量与土壤P含量相关不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叶片N:P与土壤N、P含量及N:P间相关均不显著。芦苇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的N:P<14,表明其生长受到N限制;处于生长旺季时,14
- 赵美霞李德志潘宇吕媛媛高锦瑾程立丽
- 关键词:芦苇互花米草崇明东滩湿地
- 常绿阔叶林8种乔灌木叶片氮含量及其分配与光合能力的关系被引量:4
- 2014年
-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5个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的4种乔木以及4种灌木叶片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L)、叶片氮素在细胞壁的分配比例(细胞壁N/叶片总N,NCW/NL)、氮素在光合酶中的分配比例(NR/NL)、单位面积叶干重(LMA)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演替系列4种乔木和4种灌木各种间指标除NL外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前期种较后期种具有更高的NR/NL、PNUE、Pmax,而后期种LMA、NCW/NL、MCW/ML(细胞壁干重/叶片总干重)更大,NL在乔木各种间差异不明显,在灌木种间则差异显著;乔木种较灌木种具有更大的LMA、NCW/NL、MCW/ML,而NR/NL则较灌木小;8种植物的Pmax与NL以杨梅为最高,连蕊茶最低;苦槠具有最高的PNUE,而栲树最低。(2)随着演替的进行,前期种的NR/NL、PNUE、Pmax有减小趋势,而LMA、NCW/NL、MCW/ML逐渐增大,后期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3)NR/NL与Pmax、PNU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LMA、NCW/NL、MCW/ML则与Pmax、PNUE、NR/NL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NR/NL与NCW/NL之间的负相关性及其对PNUE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树木在光合与维持两方面的权衡关系以及演替的生理机制。
- 纪倩倩李德志刘微赖苏雯陈惠娟陈青青耿松贠小涛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氮素分配比叶重
- 崇明东滩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的时空动态特征被引量:3
- 2013年
- 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种群和本土植物芦苇种群在潮间带生境形成竞争态势。文中对2种植物体内各部分的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生长发育时期、各个潮位生境以及植株各部位,几乎总是芦苇体内的NSC质量分数多于互花米草,且随着潮间带高程的降低,芦苇和互花米草都表现出体内的NSC质量分数增加的趋势,尤其以互花米草更为明显,这可能有助于提高它们的耐盐能力。从生长初期到生长中期再到生长后期,芦苇与互花米草植株体内NSC总质量分数依次递增;芦苇与互花米草各部位中所含NSC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叶片、茎、根;互花米草体内的NSC总质量分数低于芦苇,但互花米草地下部分NSC质量分数所占比例大于芦苇,互花米草地上部分茎基部的NSC质量分数所占比例小于芦苇,表明互花米草的根和地下根茎的生长能力、耐干扰性及基部分蘖能力可能要强于芦苇。随着潮间带高程的升高,芦苇和互花米草地下部分NSC质量分数所占比例均有下降趋势,且植物体内NSC质量分数从地下部分占优势逐渐变为地上部分占优势。
- 吕媛媛李德志徐洁许丽丽高锦瑾潘宇赵美霞程立丽王浩何莹莹
- 关键词:芦苇互花米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潮位
- 根系隔离条件下的谷子亲缘识别被引量:4
- 2015年
- 在根系隔离情况下,通过研究邻株身份(亲缘株、非亲缘株、陌生株)及其与种植密度(高、低)和土壤养分水平(高、低)交互作用对谷子(Setaria italica)形态学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探索谷子地上部分是否能够识别亲缘邻株,以及谷子的这种亲缘识别能力对环境因子如何响应。结果显示:1)亲缘组谷子叶生物量分配显著降低,茎秆显著增粗,暗示着亲缘组谷子植株间减少竞争,并增强对当地多风气候的适应。而非亲缘组谷子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表明非亲缘组谷子植株间竞争较强。2)与非亲缘组相比,陌生组谷子种子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株高显著减少,表明陌生组谷子植株通过不对称竞争(与邻株糜(Panicum miliaceum)植株相比,株高显著增加),进一步限制邻株(糜)生长,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将更多的生物量投资于繁殖,增加适合度。3)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谷子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在各邻株身份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在低密度种植条件下,与非亲缘组相比,亲缘组谷子茎生物量显著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减小;随着种植间距的增大(种植密度减小),亲缘组谷子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减少,而非亲缘组和陌生组叶生物量分配在高、低种植密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4)在低土壤养分条件下,亲缘组和非亲缘组谷子叶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差异,前者穗长显著小于后者,而在高土壤养分条件下,亲缘组谷子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小于非亲缘组,前者穗长显著大于后者。结果表明,在根系隔离的情况下,谷子能够识别亲缘邻株,且谷子地上部分竞争信号在亲缘识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较低种植密度和较高土壤养分水平有利于谷子亲缘识别能力的表达。
- 陈青青李德志
- 关键词:谷子生物量分配亲缘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