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65001)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严华生杨素雨夏兰李跃清姚愚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环流
  • 3篇大气环流
  • 2篇海温
  • 2篇高度场
  • 1篇汛期
  • 1篇雨带
  • 1篇雨带类型
  • 1篇太平洋海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全球大气
  • 1篇全球大气环流
  • 1篇热带
  • 1篇主汛期
  • 1篇位势
  • 1篇位势高度
  • 1篇温场
  • 1篇西风

机构

  • 6篇云南大学
  • 3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作者

  • 6篇严华生
  • 2篇杨素雨
  • 1篇杨小波
  • 1篇陈琳玲
  • 1篇程建刚
  • 1篇李万彪
  • 1篇宋国琼
  • 1篇姚愚
  • 1篇马振锋
  • 1篇李跃清
  • 1篇夏兰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CEDING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SUBTROPICAL HIGH INDEXES OF MAIN RAINING SEASONS
2009年
Wit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s, the effects of preceding Pacific SSTs on subtropical high indexes of main raining season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SSTs on five subtropical high indexes differ in seasons and regions. The variation of SSTs mostly affects the area and intensity indexe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followed by the western ridge index, and the effect on the ridge line index is more remarkable than on the north boundary index. The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first common factor of SST of each season reflected mainly the inverse relation of SSTs vari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of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which correlates better with the subtropical high indexes in the main raining seasons than other common factors of SST. The analysis of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SSTs was conducive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La Ni?a event before the end of 1970s, such that in the summer the subtropical high is likely to be weaker and smaller and located eastward and northward. After the 1980s, the opposite characteristics prevailed.
姚愚严华生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海洋表面海面温度
近60年全球大气环流经向模态的气候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根据1948~2004年NCEP/NCAR1000hPa、500hPa、100hPa高度场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60年全球大气环流经向模态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近60年来第一模态从低层到高层都表现出高纬与低纬地区之间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且随时间有明显的增强趋势.第一模态位相发生了相反的改变,低纬地区由负距平演变为正距平,高纬地区由正距平演变为负距平.1000hPa和500hPa高度场上的南半球比北半球变化激烈,而100hPa高度场上的北半球比南半球变化激烈.第二模态在1000hPa高度场上,主要表现为南极涛动(AAO)和北极涛动(AO),且两涛动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100hPa高度场上,主要表现为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之间的反向变化;500hPa高度场是1000hPa和100hPa的一个过渡层次,主要表现出明显的南极涛动(AAO).第二模态可能是南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相互作用的桥梁.
严华生杨小波马振锋
关键词:全球大气环流高度场气候变化
中国年降水气候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从观测资料出发,利用反演方法,获得了描述我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二阶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中的系数,并在无外源强迫的情况下对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作了定性的分析,对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进行气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存在弱的非线性振动特征,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正阻尼的动力系统,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自身能量的变化dEdt<0,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固有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6≤ω0≤1.417,其固有周期的变化范围为10.4≥T≥4.4年。从空间分布特征上可以看到,其固有周期的长短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向特征。在17个站中,兰州、成都、重庆、南宁、福州、上海、温州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是一个类似于具有渐软弹簧特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而昆明、长春、哈尔滨、北京、广州、西安、厦门、长沙、南京、杭州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是一个类似于具有渐硬弹簧特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从其空间分布特征上看也有东西向特征。全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动力系统都存在一个稳定的焦点,在无外源强迫作用时,各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将逐渐趋向于各自的稳定的焦点,但都不存在极限环。在仅考虑降水自身振动的情况下,利用我们反演得到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年降水气候振动做模拟,位于内陆地区的模拟情况可以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靠近海洋的地区模拟效果没有内陆好。这一结果说明在降水气候振动中,靠近海洋地区的外源强迫影响作用比位于内陆地区大。
严华生陈琳玲程建刚
冬季北太平洋南北海温异常对我国汛期雨带类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使用1951—2002年前期(1—5月)北太平洋海温场月平均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我国汛期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太平洋海温的时空分布关系。分析表明:尽管汛期各雨带类型对应着前期不同的海温距平场,但它们之间只有部分海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1月表现最显著。各雨带类型对应海温距平场显著差异关键区主要位于北太平洋的南北海域,即北部中高纬亲潮附近(40°~50°N,160°E^180°),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30°~40°N,175°~145°W)及南部近赤道太平洋中部(10°S^0°,175°~145°W),且南北海温呈反相关关系。将海温关键区作为判别因子,对雨带类型进行判别分析表明:用多个海温关键区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方程,其判别准确率比仅用某一海温关键区或海温区之间的和差简单定义的指数作为判别因子建立的判别方程判别准确率高,说明我国东部汛期降水型的分布与多个海温关键区的综合作用是密切相关的。进一步分析判别方程定义的1月海温判别指数与前期高度场和夏季副热带高压各特征量的相关关系表明,该指数对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影响的可能途径是:一是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北太平洋涛动的异常,并形成PNA大气遥相关型,从而引起我国汛期降水异常;二是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主要是面积、强度和西伸脊点位置的异常,从而引起我国汛期降水异常。可见,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南北异常与我国汛期雨带类型关系密切,且具有重要的天气气候学意义。
杨素雨严华生
关键词:雨带类型海温场大气环流
前期太平洋海温与6~8月西太平洋副高指数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使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前期太平洋海温对主汛期副高指数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海温对副高各指数的影响存在季节和区域上的变化,海温变化主要影响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指数,对西伸脊点的影响次之,对脊线位置的影响比对北界位置显著。从各季节海温对副高5个指数(脊线位置、北界位置、西伸脊点、面积、强度)集合整体的线性拟合能力上看,秋、冬季海温较春季效果稍好,赤道中东太平洋及北美西海岸海温对副高指数的影响较西北太平洋显著。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前期各季节海温第1公共因子主要反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海温的反相变化关系,该公共因子与主汛期副高指数相关最显著,且较好地反映海温与副高各指数的相关特点,其它公共因子与副高指数相关性均较弱。年代际变化分析表明:1970年代末以前,海温变化使LaNi?a事件易为出现、夏季副高偏弱偏东、面积偏小、位置偏北,1980年代以后则相反。
姚愚严华生
关键词:海温主汛期
500hPa高度场上两极和赤道位势高度气候演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运用近50 a来500 hPa层次上南极、赤道和北极位势高度以及南北半球西风指数的资料,分析了它们的时间演变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极位势高度显著下降;赤道位势高度显著上升.南极、赤道和北极位势高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总体上,南极位势高度与赤道位势高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极与赤道的位势高度之间以及两极位势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共振的特定频率中,北极位势高度振荡落后于南极位势高度,赤道位势高度振荡又落后于两极位势高度振荡,气候变化最先开始的区域为南极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伴随着以上三个区域的位势高度趋势变化及其周期振荡,必然引起高空西风的增强与周期振荡.研究表明,南北两半球西风指数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南半球西风指数上升幅度较北半球大,其振荡落后于南极位势高度.
严华生宋国琼杨素雨李万彪
关键词:赤道位势高度西风指数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间关系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在参考前人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的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出1957—2003年的典型积雪异常年。采用NCEP提供的全球144×73个格点1957—2003年前一年12月至当年5月100 hPa和500 hPa的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大气环流异常影响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可能的天气气候成因机制;应用三因子最优子集二级判别,建立了判别青藏高原积雪多雪年/少雪年的判别方程,作为客观、定量判断高原积雪异常的指标;结合初步确定的典型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用得到的最优判别方程进行划分,并经反复论证后,确定出1957—2003年青藏高原积雪正常略多年和正常略少年。
钟爱华严华生李跃清夏兰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度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