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绍明严丽丽徐如祥夏永勤王向宇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损伤
  • 5篇亚低温
  • 5篇重型
  • 5篇重型颅脑
  • 5篇重型颅脑损伤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痉挛
  • 3篇亚低温治疗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3篇后脑
  • 3篇后脑血管
  • 3篇后脑血管痉挛
  • 2篇电图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机构

  • 8篇兰州军区乌鲁...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刘绍明
  • 5篇夏永勤
  • 5篇徐如祥
  • 5篇严丽丽
  • 3篇王向宇
  • 2篇王清华
  • 1篇张东
  • 1篇姜文亭
  • 1篇郑刚
  • 1篇司军强
  • 1篇张永久
  • 1篇汉瑞娟
  • 1篇田远虎
  • 1篇赵磊
  • 1篇许永华
  • 1篇李泽信
  • 1篇窦彩绘
  • 1篇杏玲芝
  • 1篇乔够梅
  • 1篇焦耿军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爆炸伤创面病人护理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软组织爆炸伤创面护理质量标准,探讨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为客观评价VSD治疗爆炸伤创面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与检测工具。[方法]采用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拟订护理质量标准,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1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定量分析各指标的权重。选择采用常规护理的病人50例为对照组,选择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损伤创面感染病人50例为观察组,以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指引进行专科护理及质量评价。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日、抗生素使用天数以及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标准包括Ⅰ级指标5条、Ⅱ级指标40条。观察组病人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对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爆炸伤护理质量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杏玲芝张华焦耿军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护理评价
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伤后0、1、3、7、14、21 d用脑循环动力学(CVDI)检测仪检测CVDI。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在伤后4~8 h将肛温降至33℃,维持3~5 d。比较两组CVDI参数、伤灶脑水肿大小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与正常组(24例查体正常者)比较,对照组伤后CVDI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脑血管痉挛期(4~14 d)、好转期(〉15 d);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和脑血管痉挛期。伤后第14天,对照组伤灶脑水肿体积最大,为(140.9±22.95)cm^3,治疗组为(81.72±15.95)cm^3,两组相比,P〈0.05。伤后1周内对照组清醒率为22.2%(4/18),治疗组为55.6%(10/18),两组比较,P〈0.05。随访3 a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1),两组比较,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sTBI后大脑急性高灌注并改善迟发性低灌注,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预后。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清华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疗法脑缺血再灌注
液压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液压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研究以探讨其在外伤后癫痫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建立液压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进行为期3个月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观察、记录。结果液压脑损伤后50只大鼠死亡19只,存活的31只中有11只出现癫痫。癫痫的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面肌痉挛、点头样运动,其次为四肢抽搐、翻转跳起等。液压脑损伤后第2个月为癫痫发生的高峰期。癫痫发作时同期脑电图可见癫痫样放电。液压脑损伤后部分非癫痫大鼠脑电图表现为1—5导联波幅增高、频率增快。结论液压脑损伤后癫痫动物模型与临床外伤后癫痫相似,与其他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相比,更具有研究价值。
李雪峰刘绍明郑刚窦彩绘李建
关键词:液压脑损伤外伤后癫痫脑电描记术动物模型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伤后0,1,3,7,14,21d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4~8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d。分析比较2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同期选择24例正常人检测其脑循环动力学参数,作为正常组。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可划分为4个期,而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出现脑血管痉挛变化分别为8例(44.4%)和2例(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得出脑循环动力学参数诊断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参考值。(2)随防3个月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61.1%(11/18),治疗组为33.3%(6/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防3年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向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脑血管痉挛脑循环
大鼠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研制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后癫痫(PTE)动物模型模型的制作方法和稳定性。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液压损伤组40只,手术对照组10只。液压损伤组的大鼠在清醒状态下给予液压打击造成其重度颅脑外伤,于致伤后6个月内观察大鼠的行为、脑电图改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液压损伤组在致伤后约有42.86%的大鼠出现典型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上痫样放电。病理检查见伤侧脑皮质有局部挫伤,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有出血灶和胶质结节形成等改变。液压损伤组其发作形式、脑电图特征和病理学改变与人类的PTE特征基本一致。结论:颅脑液压冲击伤可建立起清醒状态下大鼠的PTE动物模型,操作简单、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好,有望为PTE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田远虎司军强刘绍明赵磊
关键词:液压冲击伤外伤后癫痫动物模型脑电图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清华
关键词:血管痉挛
沙漠干热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肝细胞凋亡和肝功能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沙漠干热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肝细胞凋亡和肝脏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肝细胞凋亡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各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肠管火器伤动物模型后,采用TUNEL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ALT水平.结果:伤后各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沙漠干热环境:21.18%±2.23%,49.51%±4.18%,42.61%±3.20%,76.47%±3.64%72.26%±4.98%,61.41%±3.98%vs2.98%±0.74%,P<0.05;常温环境:60.37%±3.99%73.40%±2.93%,48.97%±1.73%,32.17%±1.50%,42.92%±1.98%,19.04%±0.72%vs2.65%±0.37%,P<0.05),并于伤后2h出现第1个高峰,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分别于伤后8h和12h出现第2个高峰;血清ALT的变化趋势与肝细胞凋亡的趋势一致;在沙漠干热环境和常温环境下,肝细胞凋亡指数和ALT均呈正相关(r=0.91,0.93;均P<0.01).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脏的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干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减少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刘江伟张永久李泽信许永华姜文亭张东雷权
关键词:腹部火器伤肝损伤沙漠干热环境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伤后0、1、3、7、10、14、21 d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在4-8 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d。分析比较两组CVDI变化规律和远期预后。同期筛选出24例正常人检测其CVDI,作为正常组。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CVDI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CVS期(4-14 d)、好转期(〉15 d);而亚低温组仅表现出三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和CVS期。②随防3个月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61.1%(11/18),亚低温组为33.3%(6/1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防3年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亚低温组为22.2%(4/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sTBI术后要注重CVS的防治。亚低温能稳定sTBI术后脑循环功能,减少CVS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向宇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老年男性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自我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深入了解老年男性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自我照顾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9例老年男性膀胱造瘘病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结果]老年男性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自我照顾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负性情绪;压力来源为自护能力不足、经济负担及并发症;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为对亲情的渴望和社会支持的期待。[结论]老年男性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经历了艰难的自我照顾体验,负性情绪较多,护理人员及时疏导病人的心理问题,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呼吁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给予老年人更多关爱与支持。
李娟乔够梅陆皓陆筱钒张晓丽汉瑞娟
关键词:老年男性膀胱造瘘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8例。伤后0、1、3、7、14、21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查,手术后病人均持续监测颅内压7d。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人院后在4.8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并维持3~5d。比较两组颅内压、伤灶脑水肿体积变化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在伤后第7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颅内压分别为(3.15±0.24)kPa和(1.78±0.24)kPa;在伤后第14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伤灶脑水肿体积分别为(140.90±22.95)cm^3和(81.72±15.95)cm^3;伤后1周内患者清醒率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为22.2%(4/18)和55.6%(10/18);伤后3年随防时,预后不良率对照组为55.6%(10/18),亚低温组为22.2%(4/18)。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法能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稳定其颅内压、缩短其昏迷时间,从而改善其远期预后。
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向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脑水肿颅内压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