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

作品数:52 被引量:728H指数:17
相关作者:刘红旭陆菊明卢艳慧潘长玉刘力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梗死
  • 25篇心肌
  • 25篇心肌梗死
  • 25篇急性心肌梗死
  • 17篇住院
  • 13篇中医
  • 10篇住院患者
  • 9篇心肌梗死患者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 9篇急性心肌梗死...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中医药
  • 6篇转归
  • 6篇细胞
  • 6篇老年
  • 5篇血压
  • 5篇证候
  • 5篇高血压
  • 4篇血糖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北京高血压联...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刘红旭
  • 12篇尚菊菊
  • 9篇田慧
  • 9篇王淑玉
  • 9篇刘力生
  • 9篇潘长玉
  • 9篇卢艳慧
  • 9篇陆菊明
  • 8篇周琦
  • 7篇郑润平
  • 6篇杨丽娟
  • 6篇张良登
  • 6篇张育青
  • 6篇李春霖
  • 6篇王先令
  • 5篇刘剑刚
  • 5篇李浩
  • 5篇高伟
  • 5篇雷燕
  • 4篇姚魁武

传媒

  • 7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医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国临床营养...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9篇2011
  • 17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益气补肾颗粒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益气补肾颗粒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应用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前后32例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Th细胞、非HLA依赖的细胞毒T细胞、γδT及NKT细胞、CD8+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45RA细胞、淋巴细胞和CD4+细胞中CD45RO表达均降低,CD8+细胞中CD45RO百分数升高,CD8+细胞和CD56+细胞分泌的颗粒酶增加,穿孔素降低,树突细胞正常。经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NK细胞、CD8+细胞中CD45RA升高,Th1/Th2、Tc1/Tc2平衡有所恢复,γδT、NKT细胞、CD28+细胞、颗粒酶及穿孔素水平无明显改善。结论: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应用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有所恢复。
孙淑贞许勇钢杨晓红胡晓梅王洪志麻柔
关键词: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免疫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代谢综合征状况的调查被引量:54
2004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糖尿病 (DM)高危人群的代谢综合征 (MS)发病状况。 方法 对空腹血糖≥ 5 6mmol/L( 10 0mg/dl)和 (或 )餐后 2h指血血糖≥ 6 7mmol/L( 12 0mg/dl)者进行体检及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检测 ,分析MS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本组受试者中超重( 37 0 % )、肥胖 ( 8 8% )、中心性肥胖 ( 4 8 4 % )、高血压 ( 2 1 7% )、糖调节受损 ( 15 6 % )、DM ( 7 9% )以及血脂异常的发生率甚高。上述代谢指标存在异常者 ,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而且存在增龄效应。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6 0岁以上达到高峰。 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严重 ,并且存在增龄效应。
向红丁陈伟张晓林方京徽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DM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方案组(简称联合组)、中医治疗组(简称中药组)与西医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联合组45例(其中37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药组45例(其中35例完试验)以中药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其中38例完试验)以尼莫地平胶囊治疗。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降压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降低收缩压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各证型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同组非阴虚阳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阴虚阳亢型和非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阴虚阳亢型症状积分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联合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值(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对阴虚阳亢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应用安全的中西医结合降血压治疗方案。
赵文明刘龙涛李浩刘剑刚崔玲刘丽王雪梅姚明江郭仁真
关键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阴虚阳亢证
后再灌注时代心血管病难题与中西医结合靶向干细胞治疗策略
2011年
目前,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心脏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极大地降低了ACS患者病死率。
姚魁武张良登王阶王师菡
关键词:心血管病再灌注治疗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的腰围切点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分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中适用于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方法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无糖尿病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对1870例完整资料进行统计,通过对腰围预测各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分析,讨论适用于该人群的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结果(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甘油三酯(TG)、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FBG)的中位数均随腰围的增加而呈线形增加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线形下降趋势;(2)高TG、高血压、高FBG、低HDL-C及≥2个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随腰围的增加而增加;(3)腰围预测各代谢异常因素的敏感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以及Youden指数均显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时预测各代谢异常因素的真实性较好;(4)预测≥2个代谢异常危险因素的OR值在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时增加最为显著。结论北京城市中老年人群中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是IDF诊断MS的标准中诊断中心性肥胖的合适切点。
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李春霖刘力生郑润平田慧王先令杨丽娟张育青潘长玉
关键词:腰围肥胖症代谢综合征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医证候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并发症、预后的关系,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AMI的水平,进一步降低AMI病人病死率。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8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AMI住院病人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中医证候、并发症、预后等进行调查。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并发症、预后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病人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病人年龄66.7岁±12.3岁。按证素、临床证型、分类证型进行证候研究,证素分布中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其中单一证型8个,共129例(11.5%),复合证型66个,共995例(88.5%);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59例(5.2%),实证347例(30.9%),虚实夹杂718例(63.9%)。结论证素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病人疾病的实质,相关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层面。临床实际证型繁多,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通过证素规范化研究,是进一步标准化临床证候诊断重要手段。
王玲刘红旭邹志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病死率
清脑宣窍滴丸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6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对清脑宣窍滴丸治疗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的观察。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6例急性期L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良NIHSS量表和中医临床证候计分法进行评价。结果:LI的中医证候诊断中以风证最为常见,其次依次为火证、瘀证、痰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证。通过对两组改善中风证候的疗效分析显示,具有熄风清热,化痰活血作用的清脑宣窍滴丸能够较西药组在改善风、火、痰、瘀证候方面疗效显著。因LI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多符合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诊断,依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风病中经络诊断标准,观察发现LI患者以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最为常见,其次是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血瘀证。此外,清脑宣窍滴丸可明显改善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治疗“善忘迟钝、头痛、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苔黄”这七个症状上效果显著。结论:两组在总体临床疗效上均具有显著的意义,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
韩振蕴张允岭石任兵王玉来
关键词:清脑宣窍滴丸腔隙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
CT三维容积重建测量正常人乳突中耳气房系统内气体容积被引量:6
2006年
金和娟赵守琴韩德民常青林燕飞夏寅于子龙雷历
关键词:三维容积重建正常人CT气体遗传学说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临床治疗现状被引量:1
2006年
周琦刘红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治疗溶栓
清热活血方药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临床症状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清热活血方药(中药组)和清热活血方药联合甲氨蝶呤片(中药+MTX组)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瘀阻证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142例湿热瘀阻证R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71例和中药+MTX组71例,以临床症状/体征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期为12周,采用全数据集(FAS)和符合方案数据集(P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可减轻关节疼痛[分别为(4.82±1.98)分、(4.31±1.85)分],减少关节压痛数[分别为(8.72±6.24)个、(7.14±5.03)个]及肿胀数[分别为(4.87±4.05)个、(4.20±3.36)个]、缩短晨僵时间[分别为[(39.56±46.68)min、(36.65±42.58)min],并可减轻疲乏症状[分别为(4.13±2.34)分、(3.74±2.20)分],且安全性较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湿热瘀阻证RA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中药+MTX组较中药组无明显疗效优势。但清热活血方药可较好改善湿热瘀阻证RA患者的临床症状。
焦娟姜泉曹炜唐晓颇
关键词: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