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02091)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饶国宁解立峰彭金华陈际洋韩志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奥信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爆轰
  • 3篇炸药
  • 3篇爆轰合成
  • 2篇氧化铈
  • 2篇爆轰法
  • 2篇爆破
  • 1篇点火
  • 1篇点火具
  • 1篇点火能量
  • 1篇电子雷管
  • 1篇渡槽
  • 1篇衍射仪
  • 1篇药剂
  • 1篇乙烯
  • 1篇载荷作用
  • 1篇振动
  • 1篇直接起爆
  • 1篇乳化炸药
  • 1篇三硝基甲苯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机构

  • 10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上海化工研究...
  • 1篇湖南南岭民爆...
  • 1篇北京奥信化工...

作者

  • 5篇饶国宁
  • 5篇解立峰
  • 4篇彭金华
  • 3篇韩志伟
  • 3篇陈际洋
  • 2篇邓吉平
  • 2篇李斌
  • 2篇郑俊杰
  • 2篇解一超
  • 2篇黄丽媛
  • 2篇冯凇
  • 1篇梁瑞
  • 1篇周莉
  • 1篇梁济元
  • 1篇潘峰
  • 1篇王伯良
  • 1篇倪欧琪
  • 1篇汪斌
  • 1篇肖秋平
  • 1篇曹卫国

传媒

  • 3篇爆炸与冲击
  • 3篇高压物理学报
  • 2篇工程爆破
  • 1篇爆破器材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爆轰法合成纳米CeO_2粉末被引量:1
2014年
爆轰合成过程中采用Ce(NO3)3·6H2O制备的可爆药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成的纳米CeO2粉末进行了检测,研究了起爆方式对于合成产物结晶化度、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e(NO3)3·6H2O制备的可爆药剂,可以合成立方晶系的球形纳米CeO2;提高可爆药剂的爆速,可有效降低纳米CeO2的粒径,得到球形化更好的纳米粒子。
韩志伟解立峰邓吉平解一超陈际洋
关键词:爆轰合成立方晶系XRDTEM
温压炸药水中爆炸的后燃反应研究
2018年
为了研究温压炸药的后燃反应,采用双层容器充气装置,通过水下爆炸实验,计算了温压炸药的冲击波能、气泡能。通过对温压炸药的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结构的研究,计算得到了不同气体氛围下的后燃反应释放能量。作为对比参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TNT进行同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5MPa氧气环境下,铝粉含量为40%时,温压炸药的比冲击波能最大,当铝粉含量为50%时,温压炸药的比气泡能与总比能量最大,分别为同等实验条件下1.99倍、1.62倍、1.55倍TNT当量;随着气体中含氧量的增大,后燃效应增强,TNT在氧气中的后燃值是空气中的1.94倍,温压炸药在氧气中的后燃值是空气中的2.70倍。
冯凇饶国宁彭金华王伯良
关键词:温压炸药水下爆炸
复杂环境下高大渡槽拆除爆破的控制爆破技术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待拆渡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高度高、跨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倒塌范围受限的情况,决定采用1#槽墩至11#槽墩向西定向爆破倒塌,13#槽墩至18#槽墩向南定向爆破倒塌,12#槽墩采用机械拆除的施工方案。合理确定了每个槽墩爆破切口高度及爆破参数,为了提高起爆网路的延时精度,本次起爆网路采用电子雷管起爆网路;为了有效控制爆破有害效应,在爆破前合理设定了每个炮孔的延时时间,采用多层防护措施;为了合理确定炸药单耗,对1#墩进行试爆;为了给2#墩留出倒塌空间,对1#、2#墩之间槽身及桁架进行机械预拆除;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渡槽完全塌落、有效控制爆破危害效应,,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伍锡南聂群富
关键词:电子雷管渡槽拆除爆破复杂环境
CL-20基炸药水中爆炸气泡脉动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研究CL-20基炸药、CL-20基含铝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情况,在2m×2m×2m的实验水箱中开展小当量实验,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得到炸药水中爆炸冲击波传播曲线,同时清晰地观测到气泡的产生、膨胀和收缩过程。拟合得到气泡脉动过程中气泡半径、速度、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对比分析了CL-20含铝与非含铝炸药水下爆炸气泡脉动规律。在实验条件下,首次直观地拍摄到CL-20含铝炸药水下爆炸的二次反应放热现象。实验表明:CL-20基含铝炸药的气泡半径、脉动周期都明显升高,半径增大13.7%,周期增大6.9%;冲击波峰值压力略有下降;水下爆炸测试技术以及高速摄影技术是研究观测含铝炸药二次反应的有效手段。
冯凇饶国宁彭金华汪斌
关键词:气泡脉动高速摄影CL-20含铝炸药
三硝基甲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与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以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TNT和AM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NT与AM之间作用力较强,有助于形成结构稳定、亲和性强的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不同制备条件下印迹聚合物的表观形貌,发现乙腈用量为100m L,缓慢的搅拌速率下制备的聚合物形貌较优异;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聚合物的结构特征,验证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模板分子的洗脱;平衡吸附实验表明,MIP对TNT的吸附存在两种作用位点并且吸附量随TNT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动力学吸附实验发现印迹聚合物对TNT的吸附速率远大于非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吸附实验中,MIP对TNT表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性能,而对于TNT的结构类似物DNT、RDX吸附能力较差。
吴萍蔡爽郭建良饶国宁
关键词:三硝基甲苯分子印迹
石松子粉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研究石松子粉火焰传播特征,采用哈特曼管装置对石松子粉在燃烧管中进行试验,利用高速摄影和红外热成像技术记录石松子粉火焰传播过程,并对石松子粉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点火能量为200mJ,粉尘浓度在125~500g/m^3范围内,火焰在燃烧管中向上传播所达到的最大速度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石松子粉浓度为250g/m^3时达到最大速度11.08m/s;火球的面积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0ms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高温度1100℃;随着火焰的向上传播,火焰的最高温度区域也随之向上移动。
郑俊杰肖秋平彭于怀黄丽媛
关键词:粉尘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火焰温度点火能量
云爆药剂爆炸超压测试及威力评价被引量:13
2018年
借助压力测试系统,在自由场及地面布置压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了熔铸TNT、一次云爆药剂和二次云爆药剂在自由场和地面的爆炸场冲击波超压,经分析处理后拟合得到适用于3种炸药的自由场和空中爆炸超压发展公式,并计算云爆药剂的TNT当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选用的二次云爆药剂的自由场和地面平均TNT当量相比一次云爆药剂分别提高了60%和69%,说明二次云爆药剂比一次云爆药剂具有更大的超压作用效果;3种药剂的自由场超压峰值都比地面小10%左右,说明地面的反射效应依旧存在,在实际超压威力评估时应采用一定的修正系数。实验结果可丰富云爆药剂和传统炸药的小当量实验对比数据,为云爆药剂爆炸场参数的研究和威力评估提供参考。
饶国宁周莉宋述忠解立峰李斌彭金华
关键词:爆炸场
点火具爆炸压力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自身爆炸特性以及对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影响,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不同质量的点火具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过200目筛、中位径为32μm的煤粉进行了爆炸下限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爆炸压力随点火具质量的增加而呈现线性上升;随着点火具质量的增加,煤粉的爆炸压力逐渐增加,爆炸下限浓度逐渐降低,当点火具质量由0.24 g增加至2.40 g时,煤粉的爆炸下限浓度由40~50 g/m3下降到30~40 g/m3,引爆煤粉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曹卫国黄丽媛梁济元郑俊杰刘向阳苗楠秋珊珊潘峰
爆轰法合成纳米氧化铈粒径的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为获得爆轰合成过程中纳米氧化铈粒径的控制方法,采用乳化炸药爆轰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铈粉末,研究了乳化炸药基质中水相液滴的尺寸对乳化炸药爆速和纳米氧化铈粒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仪,对不同乳化条件下得到的乳化炸药基质和相应的纳米氧化铈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化炸药基质中水相液滴的尺寸对乳化炸药爆速和纳米氧化铈粒径均有较大的影响,乳化炸药基质中水相液滴的尺寸越小,相应的乳化炸药爆速越高,爆轰合成的纳米氧化铈的粒径越小,且粒径分布越均匀。
韩志伟解立峰邓吉平王栋陈际洋解一超
关键词:粒径控制纳米氧化铈爆轰合成乳化炸药
扩散时间对乙烯-空气燃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究在有限空间中,初始压力为0.25MPa、两处乙烯气体瞬时源在不同扩散时间下的燃爆特性,在内径200mm、高5 400mm的立式激波管中,采用上下进气方式,在强起爆条件下,测定5个不同扩散时间下3种浓度的乙烯-空气混合气体(C2H4-Air)的燃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扩散时间大于1h后,3种浓度的C2H4-Air混合气体燃爆参数趋于一致。4.00%(体积分数)C2H4-Air在当前实验条件下未能达到爆轰。6.67%C2H4-Air在5个扩散时间均可达到爆轰,扩散时间为1h时的爆压、爆速分别为4.24 MPa、1 719m/s。8.89%C2H4-Air在0.08h扩散时间下只发生爆燃,扩散时间为0.5h及以上发生爆轰,扩散时间为1h时的爆压、爆速分别为4.31 MPa、1 813m/s。通过烟熏技术捕捉到6.67%、8.89%的C2H4-Air混合气体的爆轰波胞格,胞格宽度分别为8.22、14.15mm,长宽比分别为1.44、1.57。
杨理饶国宁解立峰王永旭彭金华
关键词:气相爆轰直接起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