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28) 作品数:20 被引量:473 H指数:13 相关作者: 李俊生 王伟 田瑜 陈冰 辛利娟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9 2016年 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reas)保护成效是指自然保护地对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及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成效。近年来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分别从不同空间尺度、评估对象、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近年来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了全球、区域、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不同尺度,针对森林、湿地、草地和荒漠等代表性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等主要保护对象进行了评估,发展了"matching"技术等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探索了系统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一些指标进行了保护成效的案例研究。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也相继开展了保护成效评估工作,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网络尺度和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将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与管理评估相结合,研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面临的新问题和潜在影响,为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王伟 辛利娟 杜金鸿 陈冰 刘方正 张立博 李俊生关键词: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滨海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成本效益研究——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2 2014年 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保护该系统所产生的成本。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评估法估算了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0年盐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保护成本为8.18×109元,其中管理成本为1.95×107元,机会成本为8.16×109元;保护区产生的效益为1.83×1010元。结果表明,盐城保护区获得的效益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盐城保护区的存在具有经济学上的收益优势。因此,在盐城滨海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为长期的综合效益,且难以用货币形式直接兑现。对待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形成整体、长期的理念,不能因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自然保护区,真正做到对保护区的永久保护和持续利用。 顾蓉 高军 张松贺 徐网谷 蒋明康关键词:滨海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于PSR模型的云南苍山保护区保护成效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索形成规范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逻辑框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研究方法,以云南苍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保护成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自苍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以来,仍存在一些影响保护成效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集体林地资源权属不清、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对保护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保护区的本底调查、科研、监测工作比较欠缺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苍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水平,具体表现在:近20年来,苍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森林面积减少了18.59%、森林破碎度指数增加了42.94%、代表性生态系统针叶林面积减少了28.63%、物种丰富度降低了3.02%。此外,保护区在机构设置、基础设施、运行经费、日常管护和总体规划制定与实施方面均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模型关系链分析表明,针对响应指标进行保护区工作的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保护成效的压力。 辛利娟 朱彦鹏 陈冰 靳勇超 罗建武 王伟关键词:PSR模型 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GIS技术,以云南省为案例,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之间的空间分布及管理权属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各类型保护地空间分布与重点物种的丰富度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布格局来看,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均匀度高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其中存在三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交叉重叠的现象;从管理权属来看,存在不同机构分别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代管和统一机构管理三种模式。此外,云南省各县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占面积比例与物种丰富度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平均面积比例随人口密度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其他类型保护地的面积比例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并不显著,但其平均面积比例随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的增长则呈现增多的趋势。 陈冰 朱彦鹏 罗建武 靳勇超 辛利娟 王伟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保护地 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29 2015年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促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2014年3月,我国已建立40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野生动物类型105个。尽管国家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如何,故很有必要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开展评估。基于保护目标物种,以10a为时间尺度,采用集成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示范研究法,率先构建了我国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保护对象为候鸟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指标进行赋分。评估框架包含1个目标层、2个系统层(生态有效性评估,分值占60%;管理有效性评估,分值占40%)、9个因素层、36个指标层,另增加人为影响赋分区(-12分—+8分)。其中,生态有效性评估包含代表性、适宜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共5个因素层及15个指标层;管理有效性评估包含管理对象、管理行动、管理保障、管理效果共4个因素层及21个指标层。为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近10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保护目标物种种群动态与生境的科研监测、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社区共管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快速发展的生态旅游对候鸟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针对候鸟的宣传教育、野外巡护方面的保护成效较好,但土地管理权属的混乱使候鸟的生境遭到� 杨道德 邓娇 周先雁 张志强 晏玉莹 张鸿 何玉邦 王伟 李俊生关键词:候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有效性 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中国鸟类分布数据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海拔、气温、降水等环境和地理因子数据,探讨中国鸟类及其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随纬度增高物种丰富度降低的趋势,物种丰富度高值地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江下游、武夷山、西双版纳、天山西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至横断山脉等若干地区,而在青藏高原大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等出现低值,但线性回归显示,纬度梯度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物种丰富度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环境因子有EVI、年均温、年平均降水等多种,说明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存在复杂的共同作用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环境因子可以分为能量、海拔变幅、气温稳定性、距最近大型水体的距离等4种主要因子。 刘澈 郑成洋 张腾 曾发旭 王逸然关键词:鸟类 环境因子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2015年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对于增加自然保护区保护投入、平衡围绕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切与诉求的分析,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框架。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可分为抑损性生态补偿与增益性生态补偿两种类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补偿内容,即开发利用者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的补偿、消费者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利用的补偿、自然保护区内原住民损失补偿、环保机构与个人付出的保护努力与成本的补偿,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补偿方式与途径应根据不同的补偿内容与补偿的主客体进行选择。在国家与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加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李果 罗遵兰 赵志平 孙光 吴晓莆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利益相关者 长期封育对内蒙古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4年 封育是当前恢复和改良内蒙古草地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草地固碳效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内蒙古封育32年和自由放牧的羊草草地,分析了其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变化,并运用13 C核磁共振波普法对土壤腐殖质的有机碳组分进行波普分析,探讨了长期封育对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土壤有机质结构的影响,期望能为科学地评估长期封育状况下草地固碳效应及其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有机碳组分中,除土壤微生物碳(MBC )含量降低外,其碳组分含量都相应增加。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长期封育草地是自由放牧草地土壤的4.53倍;长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地土壤0.25~2 mm 团聚体所占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长期封育提高了草地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UC)含量和胡敏酸/腐殖质碳,降低了富里酸碳(FAC)的含量,封育草地土壤的 H AC/FAC是自由放牧草地土壤的5.66倍。此外,长期封育草地土壤的脂族碳含量显著增加,芳香度相应增加,疏水碳/亲水碳增大。总之,长期封育不仅提高了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还能改善草地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王春燕 张晋京 吕瑜良 王莉 何念鹏关键词:草地 土壤有机碳 封育 团聚体 腐殖质 胡敏酸 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减少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全球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增长迅速,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全球生物质能源植物的大面积种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但直接或间接侵占了大片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原生栖息地的退化和消失,而且还易造成生态系统单一并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加剧面源污染,引起外来种入侵,甚至增加了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为减少生物质能源植物种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政府或相关单位需制订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能源生产管理规范,合理规划以避免在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脆弱区种植生物质能源植物,积极开发新技术并改变生物质能源原料的利用效益,加强生产方式管理并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胡理乐 李俊生 罗建武 刘文慧 王伟关键词:能源植物 生境破坏 生态系统 外来物种入侵 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14年 跨界保护区网络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保护国家或地区边界线附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跨界保护区网络已被列为《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框架下"保护区工作组"的一项战略任务,涉及生态、环境、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保护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跨界保护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如何构建不同尺度的跨界保护区网络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分析了全球、洲际、两个或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等不同尺度跨界保护区网络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节点"-"廊道"模式的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跨界保护区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跨界保护区网络构建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伟 田瑜 常明 李俊生关键词: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