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078)

作品数:44 被引量:524H指数:14
相关作者:姜在兴田继军王红亮李国斌向树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7篇层序
  • 16篇地层
  • 13篇层序地层
  • 11篇盆地
  • 10篇凹陷
  • 7篇圈闭
  • 7篇沉积相
  • 6篇油气
  • 6篇沙河街组
  • 6篇沙四上亚段
  • 6篇古近系
  • 5篇地层学
  • 5篇东营凹陷
  • 5篇岩性
  • 4篇地质
  • 4篇沙三段
  • 4篇微相
  • 4篇孤南洼陷
  • 4篇沉积微相
  • 3篇地质意义

机构

  • 34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新疆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化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24篇姜在兴
  • 10篇田继军
  • 6篇王红亮
  • 4篇向树安
  • 4篇吝文
  • 4篇李国斌
  • 4篇郑宁
  • 3篇冯磊
  • 3篇李世臻
  • 3篇苑保国
  • 3篇陈诗望
  • 3篇王林
  • 2篇郭建宇
  • 2篇游国庆
  • 2篇彭兴鹏
  • 2篇刘晖
  • 2篇李熙喆
  • 2篇张满郎
  • 2篇邓宏文
  • 2篇阎丽艳

传媒

  • 6篇大庆石油地质...
  • 5篇现代地质
  • 5篇油气地质与采...
  • 4篇中国地质
  • 4篇特种油气藏
  • 3篇地学前缘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Acta G...
  • 1篇Petrol...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汶凹陷官庄组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研究,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粒度分析,识别出冲积扇、辩状河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对官庄组的沉积相垂向演化和平面展布有了系统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新汶凹陷官庄组自下而上发育冲积扇-辩状河-湖泊和冲积扇两大沉积体系。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凹陷掀斜下沉时的冲积扇、辩状河沉积,中期凹陷扩张阶段的湖泊相沉积,晚期凹陷收缩时的冲积扇进积沉积。
王剑陈世悦张宝真
关键词:沉积相
孤岛油田西南缘馆下段断层封闭性与油气成藏被引量:7
2010年
油源分析表明,孤岛油田西南缘Ng下油藏原油主要来自渤南洼陷Es3烃源岩,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层封闭性是研究区Ng下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主要断层封闭性研究结果表明:Ng7下、Ng8下断层封闭性较好,利于形成油气藏;Ng8下以下断层封闭性较差,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研究区Ng下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渤南油源型断阶输导-断层封堵成藏模式,断块油气藏和与断层伴生的逆牵引微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Ng下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方向,该成藏模式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孤岛油田西南缘地区Ng下油气藏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王蛟束青林
关键词:孤岛油田馆陶组油源对比断层封闭性成藏模式
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09年
在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东古近系在营组发育有较深水湖-浊积扇、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辫状三角洲、低弯度河-泛滥平原等沉积体系,并分析了其沉积相构成及特征。结果显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前的古地貌特征对东营组下部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从储集砂体类型、储集砂体的分布位置、有利发育层系及空间展布特征等方面明确了沉积特征研究的油气地质意义。
吴光华王红亮林会喜汪生好高小鹏
关键词:古地貌浊积扇沉积相东营组渤海湾盆地
惠民凹陷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对比与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基于对惠民凹陷和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这2个地区滩坝沉积体研究的分类方案。通过对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的惠民凹陷和勘探研究程度较高的东营凹陷滩坝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惠民和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和展布模式受可容纳空间、湖平面升降与古岸线变迁、沉积水动力转换带、物源、古地貌及地层坡度等因素的控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构造运动对凹陷形成所造成的沉积地形上的差异性、物质供给来源以及沉积水动力对滩坝砂体空间分布的控制。滩坝相的2种空间分布模式:东营凹陷单断单超水下低隆型滩坝分布模式和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型滩坝分布模式。
田继军姜在兴
关键词:惠民凹陷东营凹陷滩坝
Alkaline diagenesis and its genetic mechanism in the Triassic coal measure strata in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China被引量:5
2009年
The reservoi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3x) in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 is a set of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in an environment of coal measure sediments.Diagenesis greatly control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through different responses of minerals to acidic and alkaline diagenetic environment.The dissolution of unstable components such as feldspar,rock fragments,carbonate cement,and clay minerals is the major source of secondary pores under acidic diagenesis,while the dissolution of quartz increases the reservoir space in the fault-fold zone of Longmen Mountain and Leikoupo paleo-hills.The dissolution of quartz is a result of cross-formation flow of fluid in the Himalaya epoch and the invasion of alkaline formation water from the Triassic Leikoupo and Jialingjiang formations through fault and fracture systems.In the vertical succession,acidic dissolution occurs at a shallow depth of less than 2,180 m,and alkaline dissolution occurs at a greater depth of more than 2,280 m.The reservoir space is formed by the influence of both acidic and alkaline dissolution in the depth interval of 2,180-2,280 m.
Jiang ZaixingQiu LongweiChen Guiju
关键词:SICHUANUPPERTRIASSICALKALINEDIAGENESISPOROSITY
松辽盆地南部大布苏地区青山口组高频层序沉积微相分析与岩性圈闭预测被引量:10
2009年
松辽盆地大布苏地区的斜坡背景与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侧向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配合,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良好条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研究层段划分为9个砂组。通过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等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浊积水道、浊积席状砂和半深湖泥质沉积等微相类型。以高频层序划分的砂组为单元,分析了各砂组的沉积微相构成与分布特征,指出垂向上高频层序下降半旋回的砂组,河口坝较发育;上升半旋回的砂组,分流河道较发育;青一段、青二段中,下部砂体厚度大,上部砂体厚度薄。平面上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西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发育;东北部以半深湖泥质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浊积扇;砂体向北西斜坡方向的侧向减薄、尖灭明显。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斜坡背景上的鼻状构造背景相互匹配,易于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领域;结合地震特征,进一步预测了3个岩性圈闭勘探目标。
王红亮夏志远李世臻王启明龙凡
关键词:高频层序沉积微相岩性圈闭
霸县凹陷鄚州地区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华北油田鄚州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该地区的地层划分未能归一细化,因此极大制约了鄚州地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充分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古生物等资料,结合各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地震、测井、钻井和古生物等界面划分统一,建立起地震和地质统一的层序对比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地层的发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为鄚州地区沙河街组的进一步深化勘探奠定了基础。
苑保国杨光
关键词:地震层序界面沙河街组霸县凹陷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层序地层模式与岩性地层圈闭预测被引量:12
2010年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钻测井等标志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陆架边缘、海侵和高位体系域。陆架边缘体系域以潮汐水道沉积为特征;海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陆棚相泥岩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加积式陆棚相灰岩沉积。最后识别出潮汐水道砂体、水下浅滩和M1岩性尖灭带3种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综合预测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的潮汐水道砂体发育区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田继军姜在兴陈诗望
关键词:层序地层岩性地层圈闭
古湖岸线的识别及其对砂体和油气的控制
古湖岸线是一定历史时期湖平面与古陆地的交线,即陆上与水下沉积的分界线。古湖岸线的识别过程就是一个沉积环境恢复的过程,识别标志包括地貌特征、特殊岩性、古生拘特征、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指标、地震反射特征以及沉积相变等多个方面。...
姜在兴刘晖
关键词:储集砂体储盖组合圈闭油气
文献传递
川西—川中上三叠统地层对比及层序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川西上三叠统的须家河组与川中香溪群地层对比问题一直富有争议,而且由于前陆盆地的活动性、不对称性、沉积中心的迁移性等特点让川西—川中地层的划分对比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本次研究重在借助钻、测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并结合露头剖面和地震资料,寻找全区可对比的标志性的层序界面,然后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古生物资料等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川中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提出了合理的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地层对比方案。这对盆地范围的岩相古地理重建、沉积体系的展布、有利相带的预测、油气资源评价等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田继军姜在兴李熙喆张满郎
关键词: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香溪群地层对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