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M8011)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占文赵祥模王姣姣李强沈超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子电信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网络
  • 4篇联网
  • 3篇车联网
  • 3篇车辆
  • 2篇移动性
  • 2篇智能交通
  • 2篇显著性检测
  • 2篇IEEE
  • 2篇IEEE_8...
  • 1篇第四代移动通...
  • 1篇第四代移动通...
  • 1篇对比度
  • 1篇多媒体传感器
  • 1篇多媒体传感器...
  • 1篇多示例学习
  • 1篇多样性
  • 1篇信任模型
  • 1篇信任评估
  • 1篇信誉度
  • 1篇行车

机构

  • 13篇长安大学
  • 1篇陕西交通职业...
  • 1篇中国电信集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刘占文
  • 5篇赵祥模
  • 4篇王姣姣
  • 3篇李强
  • 3篇李珺
  • 3篇郑继亭
  • 3篇王润民
  • 3篇胡锦超
  • 3篇沈超
  • 1篇徐婷
  • 1篇林涛
  • 1篇王苑超
  • 1篇高涛
  • 1篇杨楠
  • 1篇王青龙
  • 1篇樊娜
  • 1篇许宏科
  • 1篇林杉
  • 1篇程瑶
  • 1篇马静

传媒

  • 3篇电子设计工程
  • 2篇现代电子技术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联网环境下IEEE 802.11p移动性支持仿真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针对IEEE 802.11p协议移动性支持的评估需求,构建基于IEEE 802.11p协议的车联网应用场景,利用泊松过程描述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辆到达模型。基于Veins平台搭建仿真场景并对仿真参数进行设置,从端到端延迟、丢包率、吞吐量方面测试并分析车流密度、车辆行驶速度对IEEE 802.11p性能的影响以及IEEE 802.11p应用于车联网环境的适用性。测试结果表明,车辆行驶速度对基于IEEE 802.11p协议的车联网性能影响较大,而车流密度对其性能影响较小,同时IEEE 802.11p协议适用于主动道路安全应用且有助于提高合作交通效率。
胡锦超赵祥模王润民李骁驰
关键词:车联网IEEE移动性车流密度车辆行驶速度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隧道区域通行环境特性,研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隧道路段时的换车道、加速、减速等微观交通现象,在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STCA模型基础上,引入车辆速度控制条件和车道控制条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不同长度高速公路隧道对区域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车辆在高速公路隧道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高速公路隧道瓶颈会对紧邻瓶颈下游的特定长度路段的交通流产生缓冲作用;隧道路段区域的最大流量以及平均车速与无隧道路段区域相比,将会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林杉许宏科刘占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瓶颈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基于CAN的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17年
对于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基于CAN总线技术,分析设计车载故障诊断系统的需求,并基于SAE J1939协议,从系统需求分析、总体结构、功能设计、CAN总线设计、硬件、软件代码设计方面优化设计实现车载故障诊断系统。结果证实,基于CAN设计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可以提升系统在诊断车载故障时的准确率,提升34.0%,可以在线完成对车辆故障的诊断工作,发挥积极应用性能。结论表明,基于CAN技术设计实现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发挥积极设计实现效益,可以在实践中推广该系统设计方案。
程瑶
关键词:车载故障诊断系统CAN系统设计
基于组态软件和智能仪表的温度监控系统被引量:3
2016年
本系统利用组态软件及智能仪表实现多点温度的监控。该温度监控系统由岛电型智能仪表、装有组态软件的PC机、热电阻、固态继电器、风扇以及散热器等设备组成。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并利用三级控制结构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与智能仪表进行通信,并实时监控、存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智能仪表能够设定温度的上下限,并通过继电器控制风扇及加热器调节温度,以实现温度的准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温度监控系统测量精准,便于监控,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王姣姣李强杨楠
关键词:智能仪表组态软件RS-485总线
任意进制计数器实现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以74290为基础,设计24进制计数器,在不限定计数器状态编码的前提下,分析、讨论了电路实现的多种可能性,给出了12种电路实现形式,并指出了其它可能的电路实现方案。以此为例,论证了以现有集成计数器为基础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时,其实现途径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文中分析表明,所论述的设计思路对其它型号的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刘占文王姣姣沈超林涛
关键词:设计方法灵活性多样性
面向智能车辆应用的智能仿真车研究与设计
2016年
针对面向智能车辆研究的智能车仿真平台的构建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仿真车,在研究智能车仿真平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智能仿真车的软硬件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霍夫变换的车道线识别方法,首先采用霍夫变换对车道线进行检测,之后使用多示例学习对车道线进行跟踪。实际应用表明,该智能仿真车能够满足相关技术的研究需求,具备良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刘占文李强沈超王润民
关键词:智能交通智能车辆仿真平台车道线识别霍夫变换
基于图模型与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被引量:36
2016年
为了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模型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交通标志识别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应用的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R-CNN)交通标志识别系统。构造了基于超轮廓图(UCM)超像素区域的图模型,有效利用自底向上的多级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模型的层次显著性检测方法,以提取交通标志感兴趣区域,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感兴趣候选区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检测结果表明:针对限速标志,基于UCM超像素区域的图模型比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的图模型更有利于获取上层显著度图的大尺度结构信息;基于先验位置约束与局部特征(颜色与边界)的层次显著性模型有效地融合了局部区域的细节信息与结构信息,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测目标更加完整、均匀,查准率为0.65,查全率为0.8,F指数为0.73,均高于其他同类基于超像素的显著性检测算法;基于具体检测任务的CNN预训练策略扩展了德国交通标志识别库(GTSRB)的样本集,充分利用了CNN的海量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习目标内部的局部精细特征,提高了学习与识别能力,总识别率为98.85%,高于SVM分类器的95.73%。
刘占文赵祥模李强沈超王姣姣
关键词:交通控制交通标志显著性检测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车联网的交叉口行车事故预警方案及仿真被引量:11
2016年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事故多发且无有效地手段进行事故预警的问题,以城市路网中的交叉口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采用车联网技术的交叉口行车事故预警方案。首先,在分析一种交叉口处常见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辆运行参数实时监测方法;其次,设计了一种交叉口安全等级判定方法,完成了预警方案的设计;然后,针对在真实场景中对车联网进行测试难度较大的问题,搭建了一种基于Veins的车联网仿真平台;最后,通过Veins仿真平台对基于车联网的交叉口行车事故预警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车联网的行车事故预警方案可以使交叉口事故发生率降低约90%。
刘占文王润民赵祥模
关键词:智能交通车联网交叉口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弱对比度下车辆目标分割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决弱对比度车辆目标分割不准确的问题,结合多示例学习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弱对比度车辆目标分割方法。首先提取基于训练图像局部区域的亮度梯度与纹理梯度特征,再采用多示例学习方法进行特征学习并得到具有学习能力的显著性模型,实现预测测试图像的显著性结果;然后利用显著性结果构建精简的加权图模型,对传统图割框架进行优化,最后求解图割代价函数表示的广义特征系统次小特征值所对应的最优分割状态向量,得到测试图像车辆目标的精确分割。试验结果表明:将有监督的显著性检测方法与图割方法结合,能够针对特定类别的图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习到的显著性检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利用显著性检测结果作为图割输入,有效提高了图割方法的效率和精度;当弱对比度情况下目标与背景边界过渡缓慢且差异极小时,能够得到较好的车辆目标分割效果;所提算法的PRI均值(0.899)和F指数(0.70)均高于其他3种图割方法,GCE值相对集中在0.15-0.17之间,误差较小。
刘占文赵祥模王姣姣高涛李淑英
关键词:显著性检测图割多示例学习
一种新型分布式汽车多检测线系统体系结构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汽车检测站中多检测线各自独立控制,且功能主要局限于满足工业测控的问题,在对传统汽车单检测线控制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方法和第四代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检测线的新型体系结构,该系统分为过程控制级、集中监控级、数据服务级、管理决策级和用户服务级。应用结果表明:新型体系结构将多条汽车检测线统一控制管理,比传统的单检测线控制模式更能充分利用资源,大幅提高检测站的检测能力;通过对网络结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优化,不但能实现传统检测线的测控功能,还可将其扩展为集中控制、分散处理、资源共享、面向服务的集检测、控制、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
金涛马静王苑超韩李疆徐婷
关键词:汽车工程汽车检测测控系统体系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