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958)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金鹏盛剑秋喻杨张静宜杨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形态学
  • 2篇修复基因
  • 2篇早期胃癌
  • 2篇胃癌
  • 2篇胃镜
  • 2篇胃镜检查
  • 2篇镜检
  • 2篇基因
  • 2篇激素
  • 2篇雌激素
  • 2篇雌激素诱导
  • 2篇错配修复
  • 2篇错配修复基因
  • 1篇凋亡
  • 1篇再表达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癌
  • 1篇结肠癌LOV...

机构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盛剑秋
  • 4篇金鹏
  • 2篇杨浪
  • 2篇杨欣艳
  • 2篇李爱琴
  • 2篇吕晨曦
  • 2篇何玉琦
  • 2篇王德智
  • 2篇张静宜
  • 2篇喻杨
  • 1篇郭花
  • 1篇王昕
  • 1篇王海红
  • 1篇陶玉荣
  • 1篇赵晓军
  • 1篇李娜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错配修复基因MLH1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雌激素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14年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绝经后妇女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雌激素能上调结肠癌细胞的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表达,在MLH1基因缺失的结肠癌细胞中再表达MLH1能明显增强雌激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目的:探讨MLH1参与雌激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p53及其相关基因在此凋亡通路中的作用。方法:以含人野生型MLH1(hMLH1)全长cDNA的质粒转染MLH1基因缺失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以转染空质粒的HCT1 16细胞作为对照,在有或无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采用电泳法检测凋亡DNA Ladde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5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转染hMLH1后,10^(-8)mol/L雌二醇(E_2)能明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转染hMLH1并经E_2处理的HCT116细胞(D组)与经E_2处理但未转染hMLH1的HCT116细胞(B组)相比,其caspase-3、caspase-9、p53、Bax、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D组上述蛋白表达亦均高于转染hMLH1但未经E_2处理的HCT116细胞(C组)。结论:MMR基因MLH1主要通过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雌激素诱导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凋亡。
吕晨曦王德智金鹏杨欣艳盛剑秋
关键词: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基因P53
错配修复基因MSH2再表达对雌激素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错配修复基因MSH2再表达对雌激素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按转染质粒不同及是否进行雌二醇干预将结肠癌LOVO细胞分为空质粒十乙醇组、空质粒十雌二醇组、MSH2+乙醇组、MSH2+雌二醇组、雌激素受体(ER)β+乙醇组、ERβ+雌二醇组、ERβ+ MSH2+乙醇组、ERβ+ MSH2+雌二醇组并予相应处理.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Rβ、MSH2的转染效率和凋亡相关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用凋亡DNA碎片提取试剂盒提取各组细胞的DNA碎片并观察DNA碎片的梯状条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 转染后,LOVO细胞中ERβ和MSH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其表达均不受雌二醇的影响.ERβ+雌二醇组和ERβ+ MSH2+雌二醇组caspase3蛋白的裂解活化片段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但该二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空质粒十乙醇组、空质粒十雌二醇组、MSH2+乙醇组、MSH2+雌二醇组、ERβ+乙醇组、ERβ+雌二醇组、ERβ+ MSH2+乙醇组、ERβ+ MSH2+雌二醇组的LOVO细胞活性分别为1.72±0.25、1.74±0.31、1.77±0.35、1.74±0.33、1.70±0.34、1.02±0.48、1.71±0.31、1.07±0.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1,P<0.05);其中ERβ+雌二醇组低于ERβ十乙醇组,ERβ+ MSH2+雌二醇组低于ERβ十MSH2+乙醇组,ERβ+雌二醇组低于空质粒十雌二醇组,ERβ+ MSH2+雌二醇组低于MSH2+雌二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8、3.075、3.648、3.253,P均<0.05).ERβ+雌二醇组和ERβ+MSH2+雌二醇组中可见细胞凋亡后DNA碎片形成的DNA梯状条带.空质粒十乙醇组、空质粒十雌二醇组、MSH2+乙醇组、MSH2+雌二醇组、ERβ+乙醇组、ERβ+雌二醇组、ERβ+MSH2+乙醇组、ERβ+MSH2+雌二醇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6±0.19、7.8
吕晨曦王德智金鹏何玉琦李爱琴杨欣艳盛剑秋
关键词:细胞凋亡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科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119例早期胃癌患者(130处病灶)和6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695处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结果早期胃癌癌灶多位于胃窦部(34.6%,45/130),镜下形态分类以0-Ⅱc型最多见(55.4%,72/130),白光内镜下97处(74.6%)病灶可见色调发红、121处(93.1%)具有清晰的边界、46处(35.4%)边缘部有明显“毛刺征”、116处(89.2%)具有明显不规则的表面形态或颜色、35处(26.9%)表面可见并发的溃疡、57处(43.8%)可见自发性出血、108处(83.1%)周边背景黏膜有肠化/萎缩改变、23处(17.7%)表面可见白色不透明物质,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90.8%,118/130);进展期胃癌癌灶多位于胃底/贲门部(39.1%,272/695),病理分型以未分化型为主(81.3%,565/695)。两者在病变分布和病理分型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晰的边界和表面不规则是早期胃癌的重要内镜下特征,胃镜检查时重视上述特点的观察将有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
喻杨金鹏杨浪张静宜何玉琦赵晓军李娜郭花盛剑秋
关键词:胃镜检查早期胃癌形态学
早期胃癌13O例的白光内镜下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普通白光内镜下特征,以及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与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由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巴黎分类标准分类,并按病灶最大径分为微小胃癌(最大径≤O.5cm)、小胃癌(0.5cm〈最大径≤1.Ocm),以及最大径〉1.0cm的早期胃癌,分析其在白光内镜下的病灶形态与病理特征。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早期胃癌以分化型为主(91%,118/130),形态学分类上以O-Ⅱc型最多见(55%,72/130),色调变化以发红多见(75%,97/130)。边界清晰(93%,121/130)及表面不规则(89%,116/130)是白光内镜下早期胃癌最显著的特征,但微小胃癌中病灶表面不规则者较少见(3/10)。83%(108/130)的早期胃癌病灶周围黏膜有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凹陷型病灶(O-Ⅱc和O-Ⅲ型)中58%(42/73)边缘部呈毛刺状、42%(31/73)并发溃疡,而表面覆白色不透明物质多见于隆起型病灶(O-Ⅰ和O-Ⅱa型,37%,17/46)。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全部为0-Ⅱ型,且以0-Ⅱc型(8/12)多见,未分化型癌色调发白或红白相间较多见(7/12)。结论在白光内镜下注意胃黏膜局部色调的变化,以及边界清晰和表面不规则的病灶,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病灶的形态和色调有助于预判肿瘤的病理类型。
喻杨金鹏杨浪张静宜王海红陶玉荣王昕李爱琴盛剑秋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镜检查病理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