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2804)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秦宇郭新彪邓芙蓉魏红英许珺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纳米
  • 2篇蛋白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细胞
  • 2篇细胞间
  • 2篇连接蛋白
  • 2篇间隙连接通讯
  • 1篇低浓度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传导通路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性因子分泌
  • 1篇氧化钛
  • 1篇遗传毒物
  • 1篇诱变
  • 1篇诱变剂
  • 1篇增殖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篇邓芙蓉
  • 4篇郭新彪
  • 4篇秦宇
  • 3篇魏红英
  • 2篇许珺辉
  • 1篇翟庆峰
  • 1篇郑玉新
  • 1篇李红丽
  • 1篇邱玉刚
  • 1篇赵健
  • 1篇韩丽敏
  • 1篇戴宇飞
  • 1篇段化伟
  • 1篇牛勇
  • 1篇王云
  • 1篇杨迪
  • 1篇刘越
  • 1篇王斌

传媒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维持细胞稳态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GJIC由连接蛋白(Cx)构成,许多外源性化学物质均可通过作用于Cx而影响GJIC的功能。该文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了GJIC的缓慢调节和快速调节机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秦宇郭新彪邓芙蓉
关键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连接蛋白
纳米银材料中可溶性银离子对皮肤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中可溶性银离子对皮肤细胞HaCaT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将1 g/L纳米银储备液于4℃,20 000×g离心2 h后,吸取上清作为银离子储备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银离子含量。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检测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改变;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银离子(0.01、0.1和1.0 mg/L)对HaCaT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经上述不同浓度银离子作用后,细胞Cx43蛋白及mRNA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纳米银材料中可溶性银离子对HaCaT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其作用特征可能与纳米银不同。
秦宇邓芙蓉魏红英韩丽敏许珺辉郭新彪
关键词:金属纳米粒子细胞间通讯连接蛋白43
核酸内切酶改良型彗星实验用于检测遗传毒物致DNA氧化损伤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建立核酸内切酶改良型体外彗星实验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DNA氧化损伤.方法 分别应用苯并[a]芘[B(a)P,20 μmol/L]、甲基磺酸甲酯[MMS,25 μg/ml]、秋水仙素(COL,5 mg/L)和长春新碱(VCR,0.5 mg/L)处理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采用噻唑蓝(MTT)实验评估细胞生存率,常规彗星实验和内切酶改良型彗星实验分别检测DNA损伤和氧化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改变.结果 MTT实验显示,B(a) P、MMS、COL、VCR染毒后可引起较高水平的细胞内活性氧升高,4个组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59.69±2.60)%、(54.33±2.81)%、(53.11±4.00)%、(51.43±3.92)%.常规彗星实验及甲酰胺嘧啶-DNA-糖基化(formamidopyrimidine-DNA-glycosylase,FPG)酶彗星实验均检测到B(a)P、MMS、COL、VCR引发的DNA损伤.FPG酶彗星实验中,Olive尾矩改变最明显,缓冲液组的B(a) P、MMS、COL、VCR组Olive尾矩分别为22.99±17.33、31.65±18.86、19.86 ±9.56和17.02 ±9.39,FPG酶处理后Olive尾矩分别为34.50±17.29、43.80±10.06、33.10±12.38和28.60±10.53,较缓冲液组分别增加58.94%、38.48%、66.86%和68.21%(t值分别为3.91、3.89、6.66和3.87,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live尾矩与细胞内活性氧也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P<0.05).结论 FPG酶改良型彗星实验可以有效的检测遗传毒物所致的DNA氧化损伤改变.
赵健李红丽翟庆峰邱玉刚牛勇戴宇飞郑玉新段化伟
关键词:诱变剂核酸内切酶彗星实验
纳米银和银离子对皮肤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比较纳米银及其释放的银离子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 Ca T)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纳米银的吸附作用对炎性因子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100μg/ml]的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定纳米银的细胞毒性;选择0(对照)、2.5、5、10、20和40μg/ml的纳米银或其释放的银离子[0(对照)、0.05、0.1、0.2、0.4和0.8μg/ml]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含量。在无细胞体系中,将终浓度为0(对照)、5、40和100μg/ml的纳米银与IL-6或IL-8标准品溶液混匀静置6 h后离心去除纳米银颗粒,采用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6、IL-8的含量。结果纳米银浓度低于75μg/m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与对照组比较,2.5、5、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和5、10、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仅0.1、0.8μg/ml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在无细胞体系中,与对照组比较,40、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6的含量和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8的含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纳米银可诱导Ha Ca T细胞IL-6和IL-8的分泌量增加,其对IL-6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纳米银颗粒密切相关,而对IL-8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悬液中释放的银离子有关;高浓度纳米银对IL-6和IL-8具有吸附性。
杨迪魏红英王斌樊境朴秦宇刘越郭新彪邓芙蓉
关键词:纳米银角质形成细胞白细胞介素-8
较低浓度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Nano-TiO2)颗粒对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粒径(5、10和40 nm)和浓度(0、0.125、0.25、0.5、1、2、4、8、16 mg/L)的Nano-TiO2处理A549细胞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Nano-TiO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ano-TiO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Nano-TiO2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receptor kinase,ERK)的影响。并采用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20μmol/L)对细胞进行预处理30 min后,MTT法观察ERK抑制剂对低浓度Nano-TiO2(0.5 mg/L)调节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粒径的Nano-TiO2均表现出较低浓度(≤4 mg/L)促进细胞增殖,较高浓度(≥8 mg/L)抑制细胞活力的作用,而更高浓度Nano-TiO2(16 mg/L)可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低浓度Nano-TiO2(0.5 mg/L)可引起细胞磷酸化ERK表达增强,ERK抑制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低浓度Nano-TiO2(0.5 mg/L)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结论]低浓度Nano-TiO2可通过激活ERK促进细胞增殖,较高浓度Nano-TiO2则引发细胞凋亡发挥其抑制细胞活力的作用;不同粒径Nano-TiO2的效应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魏红英郭新彪许珺辉秦宇王云邓芙蓉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细胞增殖信号传导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