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作品数:2,003 被引量:25,606H指数:67
相关作者:杜尧东赵春雨崔妍周晓宇姜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93篇期刊文章
  • 24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88篇天文地球
  • 532篇农业科学
  • 2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98篇水利工程
  • 62篇生物学
  • 39篇经济管理
  • 29篇建筑科学
  • 25篇医药卫生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电气工程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政治法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79篇气候
  • 502篇气候变化
  • 308篇降水
  • 192篇气温
  • 159篇气象
  • 98篇灾害
  • 90篇干旱
  • 81篇环流
  • 74篇城市
  • 71篇夏季
  • 69篇变暖
  • 65篇径流
  • 61篇气候特征
  • 61篇流域
  • 59篇时空变化特征
  • 59篇降水量
  • 58篇玉米
  • 55篇植被
  • 53篇作物
  • 49篇突变

机构

  • 297篇中国气象局
  • 26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25篇中国气象局国...
  • 147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6篇中国科学院
  • 94篇中国气象局兰...
  • 77篇青海省气候中...
  • 73篇武汉区域气候...
  • 70篇中国气象局成...
  • 64篇宁夏气象防灾...
  • 61篇广东省气候中...
  • 60篇沈阳区域气候...
  • 59篇中国气象局沈...
  • 58篇北京师范大学
  • 57篇黑龙江省气象...
  • 55篇上海市气候中...
  • 52篇安徽省气候中...
  • 51篇北京市气候中...
  • 4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3篇重庆市气候中...

作者

  • 48篇杜尧东
  • 44篇赵春雨
  • 36篇崔妍
  • 35篇周晓宇
  • 32篇程炳岩
  • 32篇张玉书
  • 32篇纪瑞鹏
  • 31篇王润元
  • 31篇时兴合
  • 30篇姜彤
  • 28篇张强
  • 27篇徐影
  • 26篇张淑杰
  • 26篇任国玉
  • 25篇汪青春
  • 24篇姜丽霞
  • 23篇朱海霞
  • 23篇敖雪
  • 22篇刘鸣彦
  • 21篇李秀芬

传媒

  • 122篇气候变化研究...
  • 92篇气象与环境学...
  • 74篇高原气象
  • 72篇中国农学通报
  • 69篇冰川冻土
  • 65篇气象
  • 49篇长江流域资源...
  • 48篇应用气象学报
  • 45篇气象与环境科...
  • 44篇干旱气象
  • 43篇中国农业气象
  • 40篇生态学杂志
  • 39篇安徽农业科学
  • 3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1篇气象科技
  • 30篇中国沙漠
  • 30篇热带气象学报
  • 29篇灾害学
  • 29篇气象学报
  • 28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6篇2023
  • 31篇2022
  • 84篇2021
  • 129篇2020
  • 134篇2019
  • 168篇2018
  • 149篇2017
  • 152篇2016
  • 149篇2015
  • 133篇2014
  • 112篇2013
  • 163篇2012
  • 146篇2011
  • 135篇2010
  • 101篇2009
  • 161篇2008
  • 169篇2007
  • 80篇2006
  • 26篇2005
  • 1篇2004
2,0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天气条件下黄瓜日光温室温湿度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京研迷你2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了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了模拟温室内不同时间点温湿度分布,并利用温室内温湿度测量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温湿度测量值与模拟值的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96和0.9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为1.35℃和1.45%,平均偏差(Mean Bias Deviation,MSD)为-0.16℃和-0.14%。不同天气条件夜间温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维持在10~15℃;湿度值在83%~98%,晴天白天温室内温度最高可达31℃。温室温度分布为冠层中央向四周逐渐降低,最大温差为6℃。最大湿度差值为5%,与温度分布规律相反。根据黄瓜霜霉病萌发和侵染条件,可利用温室冠层温湿度分布情况,判断黄瓜病害发病位置,以期为病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王慧陈梅香李文勇孙祥李明
关键词:日光温室温度黄瓜霜霉病
近50年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1年
本文用CMA-S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和大风、降水观测资料,用分位数回归拟合法分析了过去50年热带气旋对我国及四个区域(华南、华东、东北和内陆地区)的风雨影响趋势.分析表明,在过去50年间,影响我国及各区域的热带气旋频数基本不变,但对全国及东北地区而言高频年份有显著减少.影响的热带气旋在南海西北部及广东和山东半岛一带的活动有显著减少.过去50年热带气旋影响季节特征最主要的变化是内陆地区的影响日数在分布的主峰区有明显变化,影响日数少的年份显著减少.过去50年间,热带气旋所致的大风在全国及各区的平均风速的大值一致减少,但阵风风速的趋势出现分化,且各区也不相同.而热带气旋的降水影响,最大过程降水量和最大1小时降水量虽有变化但趋势不显著.
应明杨玉华陈葆德张维
关键词:热带气旋风雨气候变化
1961—2008年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被引量:35
2012年
利用淮河流域17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1961—2008年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8 a间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最大,春、秋次之;年极端最低气温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年极端低温日数(满足该站极端低温阈值)则呈明显下降趋势;流域西北部年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西部年极端高温日数(满足该站极端高温阈值)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未通过统计检验,但1990s开始,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夏季降水量亦增加;春季和秋季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无明显变化。
王珂清曾燕谢志清苗茜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CO_2浓度的源汇区域代表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单个站点观测浓度的源汇区域代表性及所在区域的CO2通量特征,利用大气反转模式FLEXPART模拟确定影响上甸子站观测浓度的气团主要来源,利用Carbon Tracker模式反演CO2浓度和通量的时空分布,并通过数值迭代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获取最优印痕函数阈值,得到影响测站CO2浓度的源汇区域范围.其次,将在线观测CO2浓度筛分为本底和非本底浓度,利用FLEXPART模式追踪测站本底和非本底源区,研究发现,本底和非本底源汇区域明显不同并随季节变化.在印痕函数大于一定阈值的潜在源区内,本底和非本底区域净通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而且在各通量分支中本底区域化石燃料通量较小、生物圈通量较大,非本底区域化石燃料通量较大、生物圈通量较小.通过反演模式能够定量得到影响测站观测浓度的源汇区域及区域通量特征.
程巳阳安兴琴周凌晞刘立新方双喜姚波刘钊
关键词:数值模拟二氧化碳
适合钉螺、血吸虫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变化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分别取日平均气温5.87℃和15.17℃为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生长的下限温度,取3846.28d·℃和842.95d·℃为其有效积温指标。以1986年为分界点,利用1950-2003年气象台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80%保证率下,5d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87℃和15.17℃的起始日和结束日以及历年有效积温,借助ArcGIS8.3模块分析了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大部分地区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延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气候变化可能使钉螺感染季节延长,感染率增高。
李兆芹滕卫平俞善贤韩晓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钉螺血吸虫
气候变化对青海海东农业区的影响评估与适应对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青海海东农业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09年青海海东农业区有关气象、农业观测资料,对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海东农业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1961~2009年海东农业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7℃/10a,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略有减少,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70 mm/10a和-27.55 h/10a,近49年来极端事件发生日数虽有减少但程度加重。未来100年海东农业区气温上升显著,降水略有增加,气候变化会对农业的生产环境、布局、结构和生产力产生影响,将使农业生产产量波动增大、布局与结构改变、成本与投资增大。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地有计划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抵御能力,增加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实现潜在的效益。[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刘彩红祁贵明戴升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区
华南区域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华南区域110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华南区域各地年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分析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度日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区域年降温度日具有南部大、北部小,河谷平原大、山区小的地域分布特点;年采暖度日则是由南向北增大。1961―2008年华南区域年降温度日呈现显著上升趋势,1983年以后较前22年增加,其中1998年以后增加最明显;而年采暖度日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986年以后较前25年减小,其中1997年以后减小最明显。年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预估随着气候增暖,降温度日将趋于增大,而采暖度日将趋于减小。
李艳兰何如杜尧东陆虹
大兴安岭气候干湿变化及对森林火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秀芬李秀芬李秀芬朱海霞王萍赵慧颖
关键词:干湿变化森林火灾标准化降水指数
青海省河湟地区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2021年
通过对青海省河湟地区1961~2017年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发现:河湟地区年平均低温冷害次数随时间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生育前期干旱在河湟地区农牧业生产中较为突出;干旱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循化干旱日数最多,海晏干旱日数最少;雪灾发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1989年雪灾发生次数最多,湟中县为发生雪灾次数最多的地区;年暴雨日数波动较大,1961年暴雨日数最多,为55d;20世纪90年代之前年冰雹日数较多,至90年代之后年冰雹日数急剧下降,呈减少趋势。
段丽君张调风董少睿来晓玲马有绚
关键词:低温冷害干旱雪灾暴雨日数冰雹
河西走廊中部近53a降水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6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3a降水量年际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各月变化。在分析降水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河西走廊中部降水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
关键词:河西走廊中部降水变化
文献传递
共2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