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5)

作品数:108 被引量:810H指数:16
相关作者:宋永会李冬张杰彭剑峰梁瑜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硝化
  • 27篇污泥
  • 21篇亚硝化
  • 19篇污水
  • 14篇厌氧
  • 13篇生活污水
  • 11篇反应器
  • 11篇废水
  • 11篇氨氧化
  • 10篇厌氧氨氧化
  • 10篇脱氮
  • 10篇污染
  • 10篇SBR
  • 9篇颗粒污泥
  • 8篇反硝化
  • 7篇曝气
  • 7篇除磷
  • 6篇有机物
  • 6篇群落
  • 5篇底泥

机构

  • 52篇中国环境科学...
  • 42篇哈尔滨工业大...
  • 4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湖南大学
  • 6篇沈阳环境科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沈阳化工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辽宁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江西省科学院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电东北环保...

作者

  • 47篇宋永会
  • 42篇李冬
  • 41篇张杰
  • 20篇彭剑峰
  • 17篇梁瑜海
  • 14篇张肖静
  • 12篇曾辉平
  • 11篇魏源送
  • 11篇高红杰
  • 10篇范丹
  • 9篇于会彬
  • 9篇吴迪
  • 8篇张功良
  • 8篇吴青
  • 7篇张盼月
  • 7篇王亚炜
  • 7篇袁林江
  • 7篇周元正
  • 7篇苏庆岭
  • 7篇苏东霞

传媒

  • 18篇中国环境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学报
  • 1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0篇中国给水排水
  • 9篇环境科学研究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8篇环境工程学报
  • 6篇环境保护科学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年份

  • 7篇2018
  • 15篇2017
  • 23篇2016
  • 21篇2015
  • 27篇2014
  • 19篇2013
  • 1篇2012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泥龄改良A^2/O工艺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被引量:5
2014年
为解决传统A2/O工艺硝化与除磷泥龄(SRT)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低C/N(P)比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效率,采用一种改良A2/O工艺在长SRT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筛选和强化反应器内活性污泥,并大量富集长SRT的反硝化除磷菌(DPAO)。通过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淘洗阶段后,反应器在SRT=19.6d、A2O段污泥浓度(MLSS)=5.5 g·L-1、水力停留时间(HRT)=8.2 h、污泥回流比(R)=90%、硝化液回流比(r)=250%、溶解氧(DO)=1.5~0.3 mg·L-1,间歇曝气段HRT=4 h、曝气周期1 h曝气1 min(DO=0.3~0.5 mg·L-1)、沉淀59 min条件下长期运行,COD、NH+4-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1%、99.2%、93.77%和89.52%,出水亚硝化率(NO-2-N/NO-x-N)可达97.2%,DPAO占聚磷菌(PAO)比为95.5%。污水中约72.96%的COD被DPAO合成PHA除磷,15.75%的COD由异养反硝化消耗,约41.96%和31.31%的N分别通过反硝化除磷和异养反硝化去除。剩余污泥主要由DPAO和反硝化菌增殖产生,分别占82.74%和17.24%,较传统脱氮除磷途径减少了58.76%的碳源消耗和44.6%的污泥排放。
罗亚红李冬鲍林林许达蔡言安张杰
关键词:A2/O厌氧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
沈阳市2005—2012年水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为衡量城市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真实利用情况,以水足迹(water footprint,WF)理论为基础,计算了沈阳市2005—2012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基础指标;对比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以及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利用水足迹指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容量耦合模型对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时序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2005—2012年水足迹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水足迹年平均值保持在约36.54×10~8m^3;农业虚拟水消费量是城市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和饮食习惯差异是导致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量较大的主要原因;从水资源承载力基础指标来看,沈阳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已导致水资源供给乏力;从历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来看,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处于拮抗状态。除2005年外,沈阳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始终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姜诗慧彭剑峰宋永会刘瑞霞张茉莉
关键词:水足迹水资源承载力耦合度耦合协调度
潮汐流人工湿地净化城市河水中试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在沈阳市仙女湖公园内建设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净化城市河流卫工河河水,对比了潮汐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对河水的净化效果,并优化了潮汐流人工湿地的运行条件。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对CODCr、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60.45~93.73、2.33~4.79、4.61~8.97和0.54~0.80mg/L的河水的净化效率分别为45.96%、35.76%、30.16%、33.80%,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23%、19.89%、12.76%、22.12%;潮汐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按照"进水-反应5h-排水-闲置3h"运行,其出水水质指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水质要求,中试系统上层对TN去除效果最好,中层对CODCr和NH+4-N去除效果最好,下层对TP去除效果最好。
王帅高红杰宋永会彭剑峰李蕊丁琳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中试
蒲河流域水生态特点与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蒲河水生态修复的要点问题,从流域自然特征、水生态变化机理、水生态考核指标以及水生态污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明确了蒲河水生态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为其从污染控制型过渡至生态建设型的相关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荆勇
关键词:水生态
污水处理中鸟粪石法磷回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和磷资源短缺的困境,从污水中利用鸟粪石法回收磷成为一个重要的选项。围绕高效低耗的鸟粪石回收目标,本文梳理了鸟粪石法磷回收思路、技术特征、不同类型反应器的发展,为新型鸟粪石磷回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支撑。
倪晓棠魏源送王亚炜刘吉宝
关键词:污水处理磷回收鸟粪石反应器
MBR系统CANON工艺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种群特征被引量:17
2014年
为了考察CANON工艺的快速启动策略及功能微生物的种群特征,在常温MBR反应器内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后间歇运行.启动策略为以调控曝气时间和曝气量作为主要方法,首先在限氧条件下启动亚硝化,之后进一步降低DO启动CANON工艺.在CANON工艺启动成功后,通过调整曝气时间和无机碳源浓度提高了总氮去除负荷,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稳定运行的CANON工艺内功能微生物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CANON工艺经36d成功启动,NH4+-N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最终稳定在99%和84%左右,氮去除负荷达到0.41kg/(m3·d).DGGE测序结果表明,Nitrosomonas和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tiensis是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两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共同在MBR内完成了高效的自养脱氮.
李冬何永平张肖静梁瑜海张玉龙范丹
关键词:CANONPCR-DGGE微生物
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提高脱水效率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泥体积,而且能满足后续污泥处理处置对含水率的要求。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研发已成为当前污泥脱水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预处理包括化学、物理和组合技术。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分析了现有污泥脱水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难点,并对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研究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污泥脱水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刘吉宝魏源送王亚炜才兴邵春岩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污泥脱水预处理
机械搅拌对CANON污泥快速颗粒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单纯依靠曝气的SBR反应器(R1)与曝气和机械搅拌联合的SBR反应器(R2),研究了不同控制方式对CANON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2仅用40d即成功实现颗粒化,比R1用时减少三分之一;颗粒化期平均总氮去除率为83.07%,平均总氮容积负荷为0.26kg N/(m3·d),比R1脱氮效果更加稳定高效,证实了机械搅拌有利于提高粒径增长速率及脱氮能力.采用曝气和机械搅拌联合方式可有效缩短CANON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并能实现稳定高效的总氮去除,是CANON污泥颗粒化的有效手段.
李冬苏庆岭梁瑜海吴青张杰
关键词:颗粒污泥曝气机械搅拌颗粒化
白塔堡河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N、P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迁移规律,采集白塔堡河干流平水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N、P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N、P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与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ρ(TN)、ρ(NH3-N)和ρ(TP)均为农村带河段最低,城镇带和城市带河段较高.N、P的主要来源,农村带河段为农村灰水和面源污染,城镇带河段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园排水,城市带河段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间隙水中各营养盐质量浓度基本上都高于上覆水,空间分布趋势相似.NH3-N、NO2--N、NO3--N和PO43--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429、0.134、0.080和0.143μmol(m2.d),表明沉积物是上覆水重要的N、P源.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ρ(NH3-N)(R2=0.874,P=0.000 2)和ρ(PO43--P)(R2=0.704,P=0.000 5)均呈极显著相关,ρ(NO2--N)呈显著相关(R2=0.501,P=0.002 0),ρ(NO3--N)的相关性(R2=0.353,P=0.015 0)不显著,说明白塔堡河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主要以NH3-N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而间隙水中的P主要以PO43--P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
杨楠于会彬宋永会郅二铨袁林江彭剑峰
关键词:上覆水间隙水氮磷扩散通量
循环流廊道湿地中氮归趋过程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新型高效脱氮循环流廊道(CFC)湿地,构建了涵盖6种氮形态、3类介质、10种代谢途径的N循环模型,探索了湿地内N迁移转化模式.结果表明,沸石吸附(53.3%)、植物吸收NH+4-N(27.6%)、NO-3-N反硝化(10.2%)、植物吸收NO-3-N(2.9%)和NO-2-N短程反硝化(1.5%)对TN去除贡献依次降低.NH+4-N去除机制存在季节差异,其中1月NH+4-N主要通过沸石吸附去除(84.5%);4~6月通过植物吸收去除(76.4%~85.3%);7月通过沸石吸附(36.1%)、亚硝化(45.8%)及植物吸收(21.4%)共同去除.此外,定期收获植物、按期再生沸石及种植水生植物可分别提升TN去除率1.7%~7.7%、43.1%~72.2%和19.8%~36.2%.综之,CFC湿地去除途径多样性保障了TN的长期高效去除.
彭剑峰宋永会袁鹏张雪妍胡小明
关键词:沸石吸附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