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MZ033)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文勇戚兴宇杜法成王苏刘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财经大学西藏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旅游
  • 4篇村寨
  • 3篇民族村
  • 3篇民族村寨
  • 2篇地方依恋
  • 2篇文化
  • 1篇信息搜索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用户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商业模式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传统
  • 1篇社会网
  • 1篇社会网络
  • 1篇社区文化
  • 1篇搜索
  • 1篇团购
  • 1篇契合

机构

  • 9篇西南财经大学
  • 4篇西藏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西藏职业技术...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李文勇
  • 2篇杜法成
  • 2篇戚兴宇
  • 2篇王苏
  • 1篇刘莉
  • 1篇吕兴洋
  • 1篇林爽
  • 1篇刘丽娟
  • 1篇胡家镜
  • 1篇刘莉
  • 1篇韩琳

传媒

  • 1篇人文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特区经济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 1篇旅游研究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动态耗散性保护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村寨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旅游开发。与此同时,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也使少数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发展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具有耗散性特征,民族文化村寨系统只有保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动态耗散性保护发展模式,在旅游开发前实施耗散性保护、在开发中采取动态性保护、在开发后采取系统性保护,通过实施阶段性、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实现民族文化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李文勇戚兴宇
关键词:民族村寨文化
国内外网络团购研究评述与展望被引量:4
2016年
在线网络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综述国内外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线网络团购消费者行为、团购产品的定价机制、团购商业模式等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表现为消费者购后行为、微观视角的定价机制,以及依托LBS技术和SNS网站对团购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等方面。
李文勇王苏成俊洁
关键词:网络团购消费者行为价格机制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旅游地游憩体验、满意度与地方依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对旅游者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研究以成都市文化创意旅游地"东郊记忆"为例,探讨了旅游者游憩体验、满意度与地方依恋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能否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游憩体验,是影响文化创意旅游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及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研究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旅游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塑造特色旅游地;以质量控制为保障,塑造精品旅游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塑造智慧旅游地。要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地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旅游者产生更好的游憩体验,更高的满意度与更强的地方依恋。
李文勇王婧谭通慧
关键词:满意度地方依恋
民族村寨介入旅游的时空形态及对文化的影响——基于三个民族村寨的调查
2016年
通过引入索绪尔的时态理论,探索少数民族村寨介入旅游的时空形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从时间维度上分为共时态和历时态,空间维度上分为强介入和弱介入。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村寨介入旅游存在三种时空形态,即共时态弱介入、历时态弱介入,共时态强介入、历时态强介入,以及共时态强介入、历时态弱介入。不同时空形态中,民族村寨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介入旅游的程度均有所不同,对民族村寨文化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李文勇王苏韩琳
关键词:民族村寨文化影响
旅游网站用户“体验感知-契合行为”关系研究——基于价值共创视角被引量:5
2018年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服务主导逻辑(S-D),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易,依托互联网平台出现的顾客口碑、推荐、评论等非交易行为,逐步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新方式。研究基于价值共创视角,运用自我决定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旅游网站用户体验、感知价值、顾客契合行为之间的关系。
李文勇李文勇刘莉
民族旅游村寨自组织困境与社会网络信任构建被引量:3
2016年
自组织打破了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但由于缺乏公共权力介入,仍然存在治理困境。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理论,从资源特性和自组织规则特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民族村寨自组织旅游开发的二阶困境。引入社会网络信任机制,阐释了社会网络信任如何在熟人社会中发挥作用。以郎德苗寨为案例地,提出社会认同、精英信任、契约信任和人情信任是民族村寨自组织治理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
胡家镜
关键词:自组织
民族村寨家庭旅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2015年
随着民族村寨家庭旅馆的兴起与发展,其感知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旅游者的重视。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游客在线评论进行分析结论显示:民族村寨家庭旅馆感知服务质量受一般性影响因素和特殊影响因素影响。一般性影响因素即SERVQUAL模型五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特殊性影响因素即文化感知、归属感。文化感知、归属感是民族村寨家庭旅馆区别于一般酒店与家庭旅馆所具有的特征,也是是保持活力与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有效因素。
杜法成李文勇
关键词:民族村寨家庭旅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时空视角的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文化变迁研究——以甲居和甘堡藏寨“建房换工”习俗为个案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以索绪尔的时态理论为依托,分析比较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甲居藏寨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堡藏寨两个典型藏族社区的建房换工习俗,归纳出迂回调适型和直线渐进型两种文化变迁模式。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文化变迁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不同时空形态下的社区文化变迁表现出独特的差异性。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文化既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具有自我调适能力的自组织系统,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建立社区文化生态系统自组织调适缓冲区,为文化生态系统调适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社区传统文化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李文勇何花王娜
关键词:文化变迁
旅游本真性、情感体验与地方依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旅游本真性与地方依恋是旅游地理、旅游行为等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依托本真性理论,从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单向本真、互动本真与情感体验、地方依恋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1)单向本真与互动本真对情感体验、地方依恋具有积极影响;(2)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不但对地方依恋具有积极影响,而且还能部分中介旅游本真性与地方依恋之间的作用关系。此外,研究还在二维本真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依照标准的量表开发程序和原则,开发了单向本真与互动本真量表,为本真性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测量工具。
杜法成李文勇戚兴宇
关键词:情感体验地方依恋
在线信息搜索对旅游者感知形象及决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本文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利用实验、出声思维、访谈等多种方法,结合词频统计、同位素示踪等分析手段解析了在线信息搜索对于旅游者感知形象演化及目的地选择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潜在旅游者持有的目的地原生形象具有集中性。随着外部信息搜索的进行,来自DMO控制型信息源的信息加强了这种印象并形成引致形象的热门词部分,依此旅游者对意识域中众多可选目的地进行筛选并形成考虑域。这一过程构成"广泛信息搜索路径"。而对非DMO控制型信息源的信息摄取则使引致形象演化出长尾,这些形象的细节性信息促使旅游者做出具体决策,此即为"精细信息搜索路径"。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决策过程即是在不断重复这两条路径,直至做出最终选择。
吕兴洋刘丽娟林爽
关键词:长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