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5Z3-E0101)

作品数:14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蔡常洁陈规划陆敏强杨扬易述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移植
  • 9篇移植术
  • 9篇肝移植术
  • 8篇术后
  • 6篇移植术后
  • 6篇肝移植术后
  • 3篇再感染
  • 3篇复发
  • 3篇肝病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终末期肝病
  • 2篇良性终末期肝...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肝癌
  • 2篇肝癌肝移植
  • 2篇肝癌肝移植术...
  • 2篇WHOQOL...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陆敏强
  • 14篇陈规划
  • 14篇蔡常洁
  • 10篇杨扬
  • 8篇易述红
  • 6篇汪根树
  • 6篇易慧敏
  • 6篇许赤
  • 6篇李华
  • 4篇李敏如
  • 3篇陈颖华
  • 3篇赵辉
  • 2篇华学锋
  • 2篇郭中敏
  • 1篇安玉玲
  • 1篇张彤
  • 1篇傅斌生
  • 1篇华学峰

传媒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消化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改善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蔡常洁华学峰易述红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终末期肝病WHOQOL-BREF
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结果两例病人在肝移植手术前后均有在24h内血钠明显升高病史,病例1于术后第7日出现肢体抽搐、耳鸣头痛,随之出现构音障碍。病例2于术后第3天即出现神志淡漠,即而出现神志不清,四肢瘫痪,构音障碍,闭锁综合症。头颅MRI均符合CPM的影像学改变,确诊为CPM。经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处理后两例病人均恢复,1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有轻度语言障碍。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原因复杂,预后差,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因此CPM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头颅MRI是诊断CPM的首选方法。
蔡常洁陆敏强安玉玲李敏如易慧敏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脱髓鞘桥脑MRI
重型肝炎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手术期若干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完成的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8例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成活率92.7%(202/21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0.4%(57/63),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为93.5%(145/155)。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感染(74.7%)、肝移植相关性脑病(65.6%)和肾功能不全(14.7%)。结论重型肝炎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重型肝炎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蔡常洁李敏如易述红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重型肝炎围术期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傅斌生蔡常洁易述红张彤许赤汪根树李华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再次肝移植
肌注型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肌肉注射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HBV)再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肝移植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剂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术后监测HBV再感染情况并同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对照组再感染率为3·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肌注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
陆敏强蔡常洁赵辉杨扬许赤李华易述红易慧敏汪根树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再感染
联合免疫抑制下肝癌复发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MMF),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术后10d处死、剖腹探查。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65±0.42)min,对照组为(26.20±0.30)min,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大鼠在试验期间均存活;实验组大鼠体重减轻量(56.70±2.74)g较对照组体重减轻量(45.30±2.44)g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5%(19/20),对照组为400(8/20),实验组大鼠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大鼠模型。
蔡常洁陆敏强陈颖华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复发
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方法】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观察雷帕霉素walker-256肿瘤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雷帕霉素对免疫抑制肝转移癌大鼠模型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组织PCNA指数、肿瘤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MTT细胞增殖实验示雷帕霉素对walker-256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IC50为9.60ng/mL;细胞周期检测示雷帕霉素组G1/G0期比例为55.2%±0.1%较对照组(45.2%±0.4%)高(P<0.05);雷帕霉素组VEGFmRNA表达为(4.50±0.13)×10-2较对照组[(70.8±1.3)×10-2]低(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荷瘤大鼠荷瘤肝质量比为(61.3±0.6)×10-3,较对照组[(70.8±1.3)×10-3]小,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帕霉素组生存时间为(26.5±2.5)d,对照组为(14.8±2.3)d,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雷帕霉素对降低免疫抑制下的肿瘤复发率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陈颖华蔡常洁陆敏强郭中敏陈规划
关键词:雷帕霉素肝癌肝移植复发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策略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综合策略。方法对术前存在HBV感染的130例肝移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剂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IMHBIg)联合口服拉米夫定(lamivudine)作为预防术后HBV再感染的治疗方案;术后监测HBV再感染的情况。结果在130例患者中,128例术后HBsAg转为阴性,检测血清HBsAb呈阳性。平均随访12·2个月,8例出现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6·3%;术前HBeAg阳性者再感染率为14·3%,阴性者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HBsAg阳性者再感染率为21·1%,阴性者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肌肉注射剂型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术前血清HBeAg阳性以及术后第一天HBsAg者是术后HBV复发的高危因素。
陆敏强蔡常洁赵辉杨扬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再感染
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患者,采用肌注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清HBeAg阳性、术后第1天血清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赵辉陆敏强蔡常洁杨扬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再感染
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分布特点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51例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细菌学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239例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率为53.0%,共分离出菌株304株,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占59.9%(182/304),革兰阴性(G-)杆菌占40.1%(122/304)。易感器官依次为呼吸道和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5%(248/304),15.1%(46/304)。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占65.3%,胆道感染以G-为主,占60.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高,主要以G+球菌感染为主,条件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株较多见。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菌群与部位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在预防或治疗感染时应针对不同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措施。
蔡常洁陆敏强李敏如杨扬易慧敏许赤李华易述红汪根树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