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77B02)

作品数:54 被引量:663H指数:15
相关作者:姚树桥朱熊兆明庆森李雪刘靖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8篇哲学宗教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0篇少年
  • 16篇青少年
  • 8篇信度
  • 7篇中学生
  • 6篇抑郁
  • 5篇量表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信效度
  • 4篇信效度检验
  • 4篇中文
  • 4篇自伤
  • 4篇问卷
  • 4篇效度检验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儿童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学
  • 3篇性行为

机构

  • 30篇中南大学湘雅...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大学第六...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6篇姚树桥
  • 9篇朱熊兆
  • 7篇江光荣
  • 7篇刘靖
  • 7篇明庆森
  • 7篇李雪
  • 6篇周娱菁
  • 6篇陈海燕
  • 5篇王孟成
  • 5篇蚁金瑶
  • 5篇侯婵娟
  • 5篇王慧
  • 4篇蔡琳
  • 4篇杨文
  • 3篇王瑜萍
  • 3篇郭骁
  • 3篇朱旭
  • 3篇白玫
  • 3篇齐军慧
  • 3篇胡牡丽

传媒

  • 19篇中国心理卫生...
  • 15篇中国临床心理...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心理科学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Neuros...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8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留守经历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为例
2013年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徐云
关键词:自我评价情绪应对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诊断标准,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年龄13~18岁,同时纳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青少年对照180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评定。分别对AHRBI量表各因子分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维度危险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AHRBI总分和健康妥协行为、破坏纪律行为、无保护性行为、自杀自伤行为、吸烟饮酒行为5项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1.5(0,130)vs.47(38,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健康妥协行为因子、破坏纪律行为因子、无保护性行为因子、自杀自伤行为因子关联(均P〈0.05);破坏纪律行为是攻击与暴力行为(OR=1.57,95%CI:1.13~2.19)、无保护性行为(OR=1.32,95%CI:1.08~1.61)的危险因素,吸烟与饮酒行为是健康妥协行为(OR=2.79,95%CI:1.01~8.33)、无保护性行为(OR=1.83,95%CI:1.29~2.58)的危险因素,攻击与暴力行为是自杀自伤行为(OR=1.39,95%CI:1.15~1.68)的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是自杀自伤行为(OR=0.12,95%CI:0.14~0.95)的保护因素,急性发病次数是吸烟饮酒行为(OR=0.95,95%CI:0.90~0.99)的保护因素,无保护性行为是吸烟饮酒行为(OR=2.38,95%CI:1.11~5.13)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青少年,各危险行为间有一定关联。抗精神病药物是自杀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急性发病次数是吸烟饮酒行为的保护因素。
王慧周娱菁刘靖李雪杨文齐军慧何书平田野刘静然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效度与信度的再评价及常模更新被引量:94
2015年
目的:重新探索并验证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的结构,检验其信度,并制定该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常模。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来自全国10个城市,10 566名中学生进行生活事件自我评定(填写ASLEC);同时选取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作为效标评定抑郁症状出现频度和焦虑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间隔4周后,随机选取141名被试以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ASLEC包括受惩罚、丧失、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和适应问题5个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拟合指标为RMSEA=0.10,CFI=0.90,TLI=0.88,WRMR=4.96。量表总分与CES-D、MASC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43。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重测信度为0.73,分半信度为0.85。量表总分较刘贤臣等人1997年研究中总分明显下降。各因子分除丧失因子外其余在性别上均有差异,男生在受惩罚、适应因子上高于女生,在人际压力因子与学习压力因子上低于女生。结论:新的五因子结构得到验证,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提供的总分及因子分常模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辛秀红姚树桥
关键词:信度心理测量学
单胺氧化酶A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暴力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3年
暴力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极端形式,指直接伤害他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攻击行为。近年来,暴力攻击行为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对其进行识别,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并对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预测研究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张芸姚树桥明庆森朱熊兆
关键词:暴力攻击行为串联重复序列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暴力行为生物学机制
单胺氧化酶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单胺氧化酶A串联重复序列(monoamine oxidase A 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基因多态性及儿童期虐待对中国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中学637名年龄13~18岁汉族青少年样本(男388名,女249名),采用儿童创伤经历问卷评定儿童期虐待,采用儿童行为量表评定攻击行为,并从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DNA进行MAOA-VNTR基因分型,采用直线回归方法检验儿童期虐待和MAOA-VNTR基因多态性各自对攻击行为的主效应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共有513名(男367名,女146名)进入研究,男性攻击行为平均得分(10.13±6.67)分,女性攻击行为平均得分(9.18 ±6.36)分,不同性别间攻击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67名男性青少年被试中,MAOA低、高活性组分别为58.3%与41.7%,且不同组间攻击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回归模型显示MAOA基因型对男性青少年攻击行为无预测作用,儿童期虐待经历对攻击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且MAOA基因型与不同类型童年虐待对攻击行为存在显著交互作用(MAOA×虐待总分:P <0.01;MAOA×躯体虐待:P=0.02;MAOA×情感虐待:P <0.01;MAOA×性虐待:P =0.04),MAOA低活性男性在经历儿童期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后更易出现攻击倾向;146名女性青少年被试中,MAOA低活性、高活性及杂合子组分别占39.4%、22.5%和38.1%,MAOA不同基因型之间攻击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回归模型显示MAOA基因型对女性青少年攻击行为无预测作用,但儿童期虐待经历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且MAOA与性虐待及MAOA与情感虐待对攻击行为分别存在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03和0.04),MAOA低活性女性在受到儿童期性虐待/情感虐待后更易出现攻击倾向.结论 我国13 ~18岁青少年攻击行为受到儿童期虐待经历与MAOA-VNTR基因-环境间交互作
张芸明庆森朱熊兆蚁金瑶姚树桥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虐待儿童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2015年
目的调查认知情绪调节因素在有保护及无保护性行为中的差异,探索心理因素与性行为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CERQ对中国沈阳市1500名初,高中生共1290人进行了测评,从中筛选出有性行为的中学生67名,按有保护性行为与无保护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是指经常不使用或从不使用避孕套,经常不使用或从不采用其他避孕方法,有多个性伴侣,和性行为前/中服用酒精或药物),人为划分为两组,获得有效调查表67份。结果 2组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上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应重视心理情绪调节因素与性行为的关系,避免中学生因无保护性行为对身心造成的伤害。
邢思思汤艳清
关键词:中学生性行为情绪调节
无意识愤怒面孔加工的脑区激活似然估计(ALE)元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无意识愤怒面孔加工的主要激活脑区及无意识情绪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要求:①使用愤怒面孔的无意识情绪加工fMRI研究;②采用Talairach和MNI坐标系统报告激活脑区。对符合要求的17篇文献使用GingerALE2.0软件计算脑区激活似然估计(ALE)值,得到脑区分布。结果:无意识愤怒面孔加工激活了双侧杏仁核,尤其是右侧。此外,左侧岛叶也有激活。结论:ALE元分析可以对fMRI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揭示了杏仁核在无意识情绪面孔加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姚树桥张江华石湖清
关键词:无意识FMRI
自伤行为的心理学评估与治疗被引量:12
2011年
自伤行为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情绪管理障碍。在对自伤患者进行评估时,咨询师应重点关注行为的动机、共生性心理障碍、自伤史和自伤的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础,核心治疗目标是使当事人获得情绪管理技能。从治疗方法看,当前没有专门针对自伤的治疗,经实证检验最多的是认知行为类疗法,但没有发现哪种方法的疗效更优越。各种疗法在具体操作上有共同特点。
于丽霞江光荣吴才智
关键词:自伤
青少年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性策略;②男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5.79,P<0.001),初中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13.89,P<0.001);③抑郁与非适应性策略的使用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适应性策略有弱的负相关;④灾难化、沉思、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对抑郁均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F=373.62,P<0.001)。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陈海燕姚树桥侯婵娟明庆森
关键词:抑郁青少年
双相障碍青少年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青少年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双相障碍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50例(抑郁状态29人,躁狂状态19人,混合状态2人)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00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自评问卷(AHRBI),同时由双相障碍患者父母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AHRBI-P),评估双相障碍青少年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结果:双相障碍组青少年AHRBI总分与攻击与暴力、健康妥协、破坏纪律、无保护性、自杀自伤及吸烟饮酒等6项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5.5(38,119)vs.46(38,65);P〈0.05]。其中,26项行为条目双相障碍组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双相障碍组AHRBI和AHRBI-P总分及6项因子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变量赋值抑郁发作=0,躁狂发作=1),AHRBI和AHRBI-P自杀自伤因子得分与发作状态呈负相关(r=-0.32、-0.33;均P〈0.05),AHRBI攻击与暴力维度下的毁坏财物行为得分与发作状态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双相障碍青少年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对照青少年,并且,患者在6个维度均存在明显增多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评估期间抑郁发作患者自杀风险更高,而躁狂发作患者更易出现毁坏财物行为。
田野李雪刘靖杨文周娱菁王慧刘静然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障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