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60035)

作品数:17 被引量:201H指数:8
相关作者:周鸿张劲峰耿云芬宋洪涛蒙睿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西南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旅游
  • 4篇乡村旅游
  • 3篇植被
  • 3篇乡村
  • 2篇滇西
  • 2篇容器苗
  • 2篇生态
  • 2篇施肥
  • 2篇树种
  • 2篇土壤
  • 2篇乡土阔叶树种
  • 2篇林地
  • 2篇旅游区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树
  • 2篇阔叶树种
  • 1篇滇西北
  • 1篇学生环境
  • 1篇学生环境意识
  • 1篇亚热带

机构

  • 13篇云南大学
  • 8篇云南省林业科...
  • 7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思茅地区林业...

作者

  • 11篇周鸿
  • 8篇张劲峰
  • 6篇耿云芬
  • 2篇向红梅
  • 2篇蒙睿
  • 2篇许慧敏
  • 2篇宋洪涛
  • 1篇谭勇
  • 1篇马赛宇
  • 1篇徐坚
  • 1篇邱琼
  • 1篇李勇鹏
  • 1篇吕汇慧
  • 1篇林锦屏
  • 1篇李红
  • 1篇黄训银
  • 1篇杨德军
  • 1篇刘扬
  • 1篇田昆
  • 1篇梁丹

传媒

  • 4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华中建筑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 1篇昆明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19
2006年
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完善旅游产品、建设云南旅游经济强省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乡村旅游地的市场区位特征、资源价值特征和旅游区位特征划分了四种主要的乡村旅游地类型,并针对不同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
蒙睿李红梁丹
关键词:乡村旅游
滇西北亚高山主要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苗对不同肥种的响应
2009年
采用滇西北亚高山可用于山地造林的川滇长尾槭、西南花楸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研究不同肥种对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树种不同施肥处理150 d苗木的各生长指标,在施肥与不施肥及不同肥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施肥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尿素和复合肥对6个树种苗木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硫酸钾对中甸山楂作用明显。
耿云芬李勇鹏张劲峰
关键词:阔叶树种容器苗施肥效应
论滇西纵谷区人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被引量:1
2005年
在长期的自然、社会、文化变 迁中,滇西纵谷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 境背景下形成了一套与空间资源利用、 环境适应、文化变迁等相匹配的生态价 值观。该文在分析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特点的前提下,从生态的角度,总结其 居民对所处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和文 化生态适应性,为今天人居环境的生态 建设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徐坚周鸿
乡村旅游区选址问题研究———以昆明市为例被引量:8
2005年
和一般旅游区一样,乡村旅游区具有满足旅游者不同需求的功能要素,由多个乡村旅游园区组成。在对昆明市周边乡村旅游区调查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区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依托城市的时空距离、乡村旅游地的整体经济水平、农村特色和自驾车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4个背景条件。乡村旅游区选址受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因子的影响:依托城市的出游能力、乡村旅游区的交通区位、旅游区位是3个宏观因素,乡村旅游区的聚集与屏蔽、乡村园区的周边环境状况是两个微观因素。最后从政策因素和旅游者品位变化的角度提出了影响乡村旅游区选址问题的两点补充意见。
蒙睿谭勇黄训银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黄背栎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林地土壤化学响应被引量:20
2007年
探讨了滇西北亚高山地区黄背栎林植被演替过程中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植物群落不同的植被演替阶段,其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与之相响应。随着其植被的正向演替,林地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均向良性发展:土壤的pH值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全N及水解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速效K含量在演替顶极前期达最大含量,到演替顶极期有所下降;速效P含量在演替过程中有所变化,但随其植被演替的变化不明显,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林地上层土壤养分增加较之下层土壤增加率要大。该地区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与其群落的良性发展呈正相关。
宋洪涛张劲峰田昆郭华陈华丽刘忠杰薛阳富
关键词:植被演替过程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概念:参与性自然资源监测被引量:4
2006年
参与性自然资源监测是一种新理念下以村民为主体的对社区所依赖资源进行监测的系统。它以掌握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及其变化情况,增强村民环境意识并改善村民和自然保护区之间关系为目的,具有简便易行、应用乡土知识、资源投入低、决策透明的优点,能够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监测和管理,进行意识教育、冲突管理、野生动物肇事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张劲峰Jeannette van Rijsoort周鸿耿云芬
关键词:自然资源
思茅市佛莲山亚热带植物园建设构想
2006年
介绍了佛莲山亚热带植物园的构想,探索在保持植物园科学性的同时,突破传统植物园的陈规,强调植物景观的展示以及森林、文化旅游的开发,结合现代植物园的功能要求、园址环境的特点以及植物园所处地域的特殊文化,发展其独特性,突出地带性和区域性植物特色以及森林、文化旅游的魅力。
刘扬周鸿
关键词:植物园森林旅游文化旅游
论地域文化景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交融
伴随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区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向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旅游区的景观生态文化进行剖析和判别,并通过各种设计手法、技巧和手段的运用,找寻旅游区最佳的布局模式,创造生态化的环境;营造清新、明...
徐坚周鸿
关键词:文化景观生态旅游规划
文献传递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林地植被与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22
2008年
将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划分为5个不同退化阶段,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其群落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以黄背栎为演替顶极的退化林地中,随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的恢复演替过程,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科、属、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其中灌木种增长最大;在功能群组成比例变化上,1年生草本在早期占较大比例,随后与多年生草本一起逐渐减少;灌木和乔木种所占比例在各恢复阶段中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针阔混交林内达最大比例,以后略为减少并趋于稳定。此外,各阶段群落内土壤pH值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及速效钾均呈现增长趋势,但速效磷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性。
张劲峰宋洪涛耿云芬周鸿
关键词:滇西北退化林地植被土壤养分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被引量:28
2005年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周鸿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文化生态文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