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0-02A)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旭张振文杨丽张芳芳梁曼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葡萄
  • 3篇果实
  • 2篇酿酒
  • 2篇酿酒葡萄
  • 2篇酒葡萄
  • 2篇花色
  • 2篇花色苷
  • 2篇酚类
  • 2篇酚类物
  • 2篇酚类物质
  • 1篇叶幕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回归
  • 1篇图像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回...
  • 1篇向量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活性
  • 1篇活性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刘旭
  • 3篇张振文
  • 1篇杨蜀秦
  • 1篇吴迪
  • 1篇宁纪锋
  • 1篇张芳芳
  • 1篇李金璐
  • 1篇杨丽
  • 1篇梁曼
  • 1篇姜越
  • 1篇王昊
  • 1篇张琪
  • 1篇武轩

传媒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酿酒葡萄成熟期间果实质地特性和花色苷含量变化被引量:13
2015年
研究酿酒葡萄果实成熟期间质地特性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性分析仪对其果皮机械特性和果实质构多面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了果皮中总花色苷和9种花色苷组分的含量,以及花色苷可提取率。研究表明:赤霞珠葡萄果实成熟期间果皮中总花色苷和可提取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至转色后第6周达到最高,分别为880.29 mg/kg和841.38 mg/kg。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厚度逐渐增加,并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68),与花色苷可提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2=-0.475)。表征果皮硬度的参数杨氏模量(Esk)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81),与花色苷可提取率呈显著负相关(R2=-0.609)。果实质构多面分析各参数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和可提取率之间均无相关性。
刘旭杨丽张芳芳张振文
关键词:酿酒葡萄花色苷
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渭北旱塬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生长季节研究了4种不同叶幕厚度(40、60、80cm和对照)下葡萄叶片光合指标、冠层光合特性,以及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期控制叶幕厚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和冠层的光合特性,较薄的叶幕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糖、花色苷、种子总酚以及不同分子大小聚合色素的含量,但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总酚、果皮和种子中总类黄酮含量无影响。总体而言,渭北旱塬"赤霞珠"葡萄在生长季节的叶幕厚度以40cm为宜。
刘旭姜越武轩张琪王昊
关键词:葡萄光合特性酚类物质
基于高光谱的酿酒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葡萄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采集60组样本的900~1700nm近红外波段高光谱图像,并用pH示差法测量样本果皮中花色苷含量。选取高光谱图像中葡萄果实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ROI),计算其平均光谱,并采用sG平滑、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等预处理方法提高光谱的信噪比。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花色苷含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基于PLSR模型推荐的13个隐含变量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02和0.3795。
刘旭吴迪梁曼杨蜀秦张振文宁纪锋
关键词:酿酒葡萄花色苷支持向量回归
果实异质性对媚丽葡萄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索果实异质性对酿酒葡萄果皮和种子中重要品质因子的影响,本文以媚丽葡萄(Vitis vinifera L.)为材料,测定了果实采收时不同密度浆果的比例,及其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浆果的粒重、表面积和体积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浆果(D5=1089 kg/m3)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而酸含量最低,分别为182.67 g/L和7.32 g/L。随着果实密度的增加,果皮中的总酚(TPC)、总类黄酮(TFOC)、总黄烷醇(TFAC)和总花色苷(TMA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高密度浆果种子中的上述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D4=1082 kg/m3)和低密度(D3=1079 kg/m3)葡萄,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果实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中低密度浆果(P≤0.05),而中低密度果实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媚丽葡萄采收时果实异质性普遍存在,以高密度浆果的品质最好。
刘旭李金璐田裕平张振文
关键词:葡萄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