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001880)

作品数:14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尚小琴童张法郑成陈展云刘汝锋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广西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乳液
  • 11篇反相
  • 11篇反相乳液
  • 10篇淀粉
  • 5篇接枝
  • 5篇接枝共聚
  • 5篇共聚
  • 4篇水性
  • 4篇吸水
  • 4篇吸水性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乳液法
  • 3篇乳液聚合
  • 3篇树脂
  • 3篇水性树脂
  • 3篇吸水性树脂
  • 3篇反相乳液法
  • 3篇反相乳液聚合
  • 3篇改性淀粉
  • 2篇电导

机构

  • 14篇广州大学
  • 13篇广西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尚小琴
  • 8篇童张法
  • 6篇郑成
  • 6篇陈展云
  • 5篇刘汝锋
  • 4篇赖雅平
  • 3篇杨素改
  • 3篇蒋林斌
  • 3篇吕梓民
  • 2篇廖丹葵
  • 2篇梁敏华
  • 2篇黄祖强
  • 2篇龚福忠
  • 2篇张友全
  • 1篇彭惠梅
  • 1篇王东耀
  • 1篇李元洁
  • 1篇谢国仁
  • 1篇孙洋
  • 1篇陈泽华

传媒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粮油加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淀粉黄原酸酯的合成及捕集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以天然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然后与CS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黄原酸化反应制备改性淀粉黄原酸酯捕集剂,考察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钾用量、CS2浓度及反应温度、时间等诸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捕集Cu2+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合成捕集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为1.6 ml,KOH的用量为1.6 g,CS2用量11 m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5 h。产物的含硫量可达9.02%,Cu2+去除率可达96.95%。
刘汝锋尚小琴罗楠江晓敏赖雅平杨素改
关键词:淀粉黄原酸酯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含硫量去除率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对反相乳液成核机理、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应体系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在改性淀粉领域中的应用.
尚小琴童张法郑成张友全黄祖强李元洁
关键词:反相乳液聚合成核机理动力学影响因素
反相乳液五元体系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被引量:29
2006年
研究了在淀粉/单体/乳化剂/油/水五元反相乳液体系中引发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考察了引发剂和乳化剂浓度、单体和淀粉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单体浓度和淀粉浓度对聚合速率影响明显,聚合过程中快速链终止和慢速链终止反应同时存在,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聚合速率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35~55℃范围内,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2.01kJ·mol-1.
尚小琴童张法廖丹葵黄祖强张友全郑成
关键词:木薯淀粉接枝共聚反相乳液聚合速率
含固相淀粉的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在HLB=4.3-6.1范围内,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液;乳化剂最佳质量分数为5%-8%;Φ应小于50%;单体将导致反相乳液稳定性降低;固体淀粉的存在有利于形成W/O型反相乳液,并且能使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尚小琴童张法龚福忠郑成
关键词:淀粉反相乳液电导率
淀粉丙烯酰胺表面控制反应机理及接枝产物结构表征被引量:31
2007年
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和聚合机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淀粉团粒表面,符合表面控制反应机理;接枝共聚物中含有淀粉和丙烯酰胺成分;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形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形的聚集态结构;但对淀粉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显著。
尚小琴赖雅平陈展云童张法江惠仪郑成
关键词:淀粉接枝共聚物反相乳液
St-g-AM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采用反相乳液方法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推导并修正淀粉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法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单体浓度[M]和淀粉浓度[St]等因素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验证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实验得出的动力学关系式为:Rp∝[I]0.93[M]1.28[St]1.47[E]0.61,与理论推导出的动力学方程Rp∝[I]0.5~1[M]1~1.5[St]0.5~1.47[E]0.6基本一致,说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在反相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引发过程由引发剂受热分解生成初始自由基和初始自由基攻击淀粉分子形成淀粉骨架自由基两部分构成;在聚合过程中,单基终止和双基终止反应同时存在。
尚小琴罗楠吕梓民童张法谢国仁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接枝共聚反相乳液反应速率
螯合淀粉基体淀粉-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4
2009年
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KMnO4为引发剂,在反相乳液中合成淀粉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该共聚物是合成螯合淀粉的基体。本文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KMnO4用量等多因素对聚合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等分析仪器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显示,反应能得到淀粉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1.2、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的浓度为8mg/L;在本试验提出的合成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基体能制备性能优良的螯合淀粉重金属离子捕集剂。
杨素改尚小琴廖丹葵吕梓民陈泽华郑成
关键词:淀粉N-羟甲基丙烯酰胺
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水性能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尚小琴陈展云蒋林斌童张法文俞富
关键词:反相乳液聚合吸水性能影响因素
淀粉反相乳液法三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与表征被引量:5
2010年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生成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St-g-AM/AA)。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红外光谱等表征共聚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三元接枝共聚改性反应影响显著;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表征证明接枝共聚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经三元接枝共聚反应淀粉已被AM和AA成功改性。
尚小琴刘汝锋梁敏华童张法
关键词:淀粉反相乳液
含固相淀粉的反相乳液体系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烯类单体的水溶液为水相,Span80和OP-4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单体用量及固相淀粉颗粒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显著,在HLB=4.3~6.1范围内,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液;乳化剂最佳浓度即其质量分数为5%~8%;Φ应小于50%;单体将导致反相乳液稳定性降低;固体淀粉的存在有利于形成W/O型反相乳液,并且能使反相乳液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尚小琴童张法龚福忠郑成
关键词:淀粉反相乳液电导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