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306)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甘渭河梁敏汤树洪付强郑惠娜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痉挛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膜下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3篇白质
  • 3篇出血

机构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贵港市人民医...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4篇甘渭河
  • 3篇汤树洪
  • 3篇梁敏
  • 2篇冼克聪
  • 2篇郑惠娜
  • 2篇付强
  • 1篇边远
  • 1篇李国平
  • 1篇梁曦

传媒

  • 2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2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后第1天的脑脊液,按CVS程度将脑脊液标本分成3组:无痉挛组(对照组)、轻中度痉挛组、重度痉挛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混合脑脊液总蛋白,然后比较无痉挛组与轻中度痉挛组及重度痉挛组之间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对差异点用4800 MALDI-TOF/TOF质谱仪进行鉴定。检索NCBInr数据库,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无痉挛组与轻中度痉挛组及重度痉挛组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有68个,成功鉴定并命名不同的差异表达蛋白23个。结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找到与CVS可能相关蛋白,为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梁道桥汤树洪梁敏冼克聪李国平谭衍梁曦边远郑惠娜付强甘渭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0例SAH后1、2、3、7 d时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结合Hunt-Hess分级法、GCS、颅内压、不同部位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手术或介入栓塞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SAH患者发病后血清S-100B蛋白浓度立即升高;Hunt-Hess分级级别加大,不同时点S-100B越明显升高(P<0.01);在GCS评分越低,不同时点S-100B越明显升高(P<0.01);颅内压增高组不同时点S-100B比正常组升高(P<0.01)。(2)不同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夹闭手术者与介入栓塞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反映SAH后患者脑损害程度,对预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损害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梁敏汤树洪甘渭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S-100B蛋白
脑血管痉挛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4年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和鉴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组及无痉挛患者组发病后第1 d脑脊液中差异表达蛋白质,寻找与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无脑血管痉挛组(对照组)、轻中度痉挛组(实验组1)和重度痉挛组(实验组2)脑脊液总蛋白质,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共有68个,成功鉴定出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初步建立了脑血管痉挛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筛选出一批与血管痉挛相关蛋白质候选物。本研究为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寻找脑血管痉挛的生物标志物、寻找药物治疗靶标和预后评估打下研究基础。
甘渭河汤树洪梁敏梁道桥冼克聪郑惠娜付强
关键词: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组学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
蛋白质组学在脑血管痉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4年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仍不理想。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的建立,使得在蛋白质整体、动态、网络水平对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其在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梁道桥甘渭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蛋白质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