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7B01-02)

作品数:30 被引量:402H指数:12
相关作者:毛培胜闫慧芳夏方山王明亚孙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全国畜牧总站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种子
  • 6篇紫花
  • 6篇紫花苜蓿
  • 6篇苜蓿
  • 4篇燕麦
  • 4篇种子产量
  • 4篇牧草
  • 3篇植物
  • 3篇种子老化
  • 3篇劣变
  • 3篇麦种
  • 3篇含水量
  • 3篇发芽
  • 3篇草种
  • 2篇燕麦种子
  • 2篇叶面
  • 2篇生理特性
  • 2篇田间
  • 2篇逆境
  • 2篇逆境胁迫

机构

  • 31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赤峰市农牧科...
  • 2篇全国畜牧总站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颐和园管...
  • 1篇北京市畜牧业...

作者

  • 21篇毛培胜
  • 11篇闫慧芳
  • 10篇夏方山
  • 9篇王明亚
  • 5篇孙彦
  • 3篇陈玲玲
  • 3篇王显国
  • 3篇郑慧敏
  • 3篇汪辉
  • 3篇陆继肖
  • 2篇李曼莉
  • 2篇赵利
  • 2篇张晓媛
  • 2篇黄莺
  • 2篇张文旭
  • 2篇冯子蓉
  • 2篇孔令琪
  • 2篇袁柱
  • 1篇周禾
  • 1篇张永亮

传媒

  • 11篇草地学报
  • 8篇草业科学
  • 4篇草业学报
  • 3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年份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生产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行距(30、50、70和90cm)与播种量(0.46、0.77和1.08g.m-2)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群体株高、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旨在为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行距对无芒雀麦群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行距的增加,株高和PAR呈上升趋势,其余指标呈下降趋势。30cm行距处理的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和LAI显著高于70和90cm行距处理(P<0.05),而PAR显著低于50、70和90cm行距处理(P<0.05)。播种量对LAI和PAR的影响显著,对株高、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生殖蘖数、营养蘖数、总分蘖数与LA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R呈显著负相关(P<0.05)。12个播种组合处理可聚合成窄行距类与宽行距类两类,类之间群落特性差异显著。
吴菲菲张永亮王显国
关键词:无芒雀麦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群落特性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与物质转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植物花后光合性能及物质运转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植物整株物质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从植物花后叶绿素的含量、绿色非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花后叶片和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性能及其物质运转等方面综述了花后植物的光合性能及物质转运的研究进展。研究植物花后不同冠层或穗位光合同化物的生产及转运情况,明确植物花后绿色非叶器官的光合途径及机制,可以为植物高产或超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了解其对储藏过程中种子老化劣变的影响,为解决粮食及种子储藏问题探寻新思路。
夏方山毛培胜闫慧芳王明亚于晓丹张文旭黄莺贾婉
关键词:光合性能非叶器官籽粒灌浆
植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研究进展被引量:50
2013年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减少由于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植物体内GSH的种类、GSH对植物细胞保护的生理机制(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与有毒重金属物质结合形成无毒化合物、吸收和转运氨基酸)和GSH对逆境胁迫(温度胁迫、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和盐胁迫)植物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GSH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植物抗氧化剂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及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机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研究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闫慧芳毛培胜夏方山
关键词:谷胱甘肽抗氧化剂逆境胁迫
PEG引发对老化燕麦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试验以45°C老化48d的超干(含水量4%)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和6h后,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老化的超干燕麦种子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和-0.3 Mpa的PEG引发会降低SOD,CAT和POD的活性,导致MDA含量增加,从而降低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而高浓度(-0.9和-1.2 Mpa)的PEG引发则相反。说明适当浓度的PEG引发主要通过提高超干燕麦种子的抗氧化能力来修复其老化损伤,并避免其吸胀损伤。
夏方山毛培胜王明亚闫慧芳侯龙鱼陈玲玲朱艳乔汪辉
关键词:燕麦聚乙二醇种子老化超干
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被引量:35
2013年
主要从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评价、利用、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燕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我国目前燕麦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燕麦研究提供参考。
李颖毛培胜
关键词:燕麦种质资源
叶面喷施硼肥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在分析内蒙古额克托旗地区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基础上,连续2年在不同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上采用质量分数为0.229%,0.371%和0.600%的硼砂溶液进行花期叶面喷施,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种子生产微肥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硼对成熟期苜蓿单株叶重和荚果重、种子产量组分、种子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单株叶重以喷施0.600%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2013和2014年分别比对照增重80.77%和35.71%,0.371%的硼砂溶液对增加单株荚果重、单株结荚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果种子数以及种子增产效果最显著,2013和2014年种子单产分别为604.38和322.76kg·hm^(-2),比对照增产71.35%和37.37%,正常种苗百分比分别比对照提高10.24%和21.11%,种子硬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16%和10.55%。因此叶面喷施合适浓度硼肥可促进生殖分配,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正常种苗数,降低硬实率,综合考虑以质量分数为0.371%肥液效果最佳。
袁柱孙彦陆继肖郭郁频冯子蓉
关键词:苜蓿种子产量种子质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植物木质素纤维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来检测植物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与传统的湿化学方法相比具有快速、操作简单、准确、无损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测定方法,近年来在检测木本植物及草本植物木质纤维素组成成分中被广泛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木本植物(用作造纸原料的木材、竹材以及潜在的可用作生物质能源的木材)及草本植物(饲草及草类能源植物)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研究进展,并从样品前处理、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取方法、化学计量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植物木质素、纤维素方法研究上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木材、牧草及能源草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四点展望:建立适用性更强的模型;建立全面的草产品品质指标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建立能源植物能用品质指标相关模型并对建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推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植物木质纤维素的方法从实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随着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植物木质纤维素方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它必将对造纸、饲草及能源草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杜娟安东夏田黄艳华李洪超张蕴薇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
草类种子包衣技术现状综述被引量:17
2016年
种子包衣是草种改良的重要途径,通过丸粒化可增加种子的流动性,提高机械化播种性能;包衣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和提高成苗整齐度;添加杀虫杀菌剂,可防治苗期病虫害,提高幼苗存活率;保水剂及其他活性物质可提高包衣种子抗逆性。本文简述了种子常用的包衣材料,并对禾本科、豆科和菊科共20多种草类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何祖欣毛培胜孙彦李曼莉
关键词:包衣丸粒化植物生长调节剂
牧草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分析对物种基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保存、进化过程的探索、植物学分类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植物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研究的异同点,并从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制片及染色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牧草核型和带型分析的研究进展。核型和带型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在种质资源评价、种子劣变生理等方面将成为牧草核型与带型分析研究的重点。
郑慧敏毛培胜黄莺陈玲玲闫慧芳陈泉竹
关键词:牧草核型带型
行距对牧草型高羊茅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试验于2009—2012年,在河西走廊地区对不同行距条件下牧草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且随行距增大种子产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30cm行距种子产量最高,为1225 kg·hm^(-2)。不同年限间种子产量差异显著,播种后第3年种子产量最高。行距和年限均是通过影响单位面积分蘖、单位面积营养枝数和单位面积生殖枝数,进而影响种子产量。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和千粒重主要随年际变化,受行距影响较小。
韩云华王显国呼天明朱振磊王正伟王莹崔志明石金惠
关键词:高羊茅河西走廊种子产量行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