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703)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劲松温占波胡凌飞刘克洋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生物气溶胶
  • 2篇气溶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沙雷菌
  • 1篇噬菌体
  • 1篇噬菌体F2
  • 1篇噬菌体MS2
  • 1篇葡萄球菌
  • 1篇气密
  • 1篇气密性
  • 1篇球菌
  • 1篇全身
  • 1篇黏质沙雷菌
  • 1篇微环境
  • 1篇细菌气
  • 1篇密闭舱室
  • 1篇面料
  • 1篇耐冲击

机构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病原微生物生...

作者

  • 3篇胡凌飞
  • 3篇温占波
  • 3篇李劲松
  • 2篇杨荆泉
  • 2篇刘克洋
  • 2篇王政
  • 2篇王洁
  • 2篇杨文慧
  • 2篇吴金辉
  • 2篇郝丽梅
  • 2篇田涛
  • 2篇李娜
  • 1篇王新为
  • 1篇谌志强
  • 1篇陈照立
  • 1篇张柯
  • 1篇邱志刚
  • 1篇金敏
  • 1篇张玉萍
  • 1篇董晓凯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可用于正压防护服的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研究
2012年
采用国内外标准推荐方法检测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的物理性能、防护性能、耐洗消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抗菌聚氨酯复合面料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和耐微生物液体穿透性能均达到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材料洗消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抑菌率在99%以上。聚氨酯双面贴膜复合面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正压防护服要求,且具有优良的耐洗消性和抗菌性,柔韧轻便,适合用于研制正压防护服等生物防护装备。
吴金辉杨荆泉田涛郝丽梅王政
关键词:复合面料
全身正压生物防护服防护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吴金辉衣颖杨荆泉田涛郝丽梅王政
关键词:气密性
一种用于生物气溶胶检测的微环境密闭舱室的研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制一种具备气流控制和温湿度检测功能的微环境密闭舱室用于生物气溶胶检测研究。方法利用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电动调节阀、管道高效过滤器和真空泵组成控制系统,解决气流流向控制、温度补偿技术、压力控制和气溶胶均匀分布技术。利用Fluent软件对该密闭舱室气溶胶浓度分布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并测试不同位置的气溶胶浓度。结果该微环境密闭舱室由一个气密舱和一个控制柜组成,控制柜采用单片机控制,并为气密舱提供送风、排风和温湿度调控,设有单独排风模式和自循环送排风模式,且舱内保持着负压状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微环境密闭舱室内生成气溶胶5 min后,气溶胶粒子分布于整个舱室,底部气流可到达舱室上方,舱室内气溶胶浓度分布基本一致。结论该微环境密闭舱室以负压状态运行,能够避免生物气溶胶泄露,气溶胶浓度分布比较均匀,适用于进行生物气溶胶检测研究。
李娜温占波杨文慧王洁胡凌飞张柯李劲松
关键词:生物气溶胶微环境密闭舱室
一种正压生物防护服细菌气溶胶防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某种正压生物防护服对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人工发生黏质沙雷菌气溶胶,用Andersen 6级采样器采样,对该正压生物防护服对细菌气溶胶的防护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与结论该正压生物防护服对暴露于颗粒质量中值直径约1.674μm的细菌气溶胶粒子防护效率达到99.90%以上。该正压生物防护服通过高效过滤系统为防护服内提供洁净空气,对细菌气溶胶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李娜温占波杨文慧王洁李劲松胡凌飞董晓凯刘克洋曹杰
关键词:黏质沙雷菌
生物防护服穿透性噬菌体指标筛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PhiX-174、f2、MS2 3种噬菌体的生物学性质,为生物防护服抗微生物悬浮液穿透性能评价选择合适的指示噬菌体。方法从噬菌体形态大小、繁殖能力、耐压性及其所形成噬菌斑的特征等方面,对PhiX-174、f2、MS2 3种噬菌体的生物学性质进行观察。结果 PhiX-174形成噬菌斑最大、形成时间最短,培养5 h后,噬菌斑直径可达2.57 mm,繁殖能力最强,4 h即可迅速增殖到1.67×1010 PFU/mL,最终可达1012 PFU/mL以上,3种噬菌体大小相当,直径均为25 nm左右,远小于人类血源性病毒和呼吸道病毒,均有一定耐压力,在1.75、3.5、7、14、20 kPa下作用5 min后,均未见噬菌体滴度明显减少。结论噬菌体PhiX-174最适于作为生物防护服尤其高危生物污染环境作业人员防护服抗病毒效果评价的指示病毒。
任衍菊单金洋张玉萍邱志刚谌志强陈照立王新为金敏
关键词:噬菌体F2噬菌体MS2
3种细菌气溶胶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耐冲击能力和耐雾化能力的强弱,观察3种细菌的空气生物学特性。方法使用AGI-30型全玻璃液体冲击采样器(AGI-30)对3种细菌进行耐冲击实验,在12.5 L/min的气流冲击5、10和15 min后测定采样液中细菌滴度和终末采样液体积,采用校正存活率评价3种细菌的耐冲击性。用DV40型气溶胶发生器对3种细菌进行耐雾化实验,分别测定不同雾化时间后的菌液浓度,计算雾化后细菌存活率,评价3种细菌的耐雾化性能。结果采样冲击实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活率最高,但是在冲击过程中其存活率不稳定,枯草菌芽孢经过15 min的冲击后,存活率为60%,黏质沙雷菌的存活率为72%。在耐雾化能力方面,不同时间的雾化过程中,枯草菌芽孢的存活率最高,经过60 min的雾化后,存活率为83.56%;黏质沙雷菌的相对存活率为40%,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雾化过程中存活率状态不稳定。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冲击能力最强,但存活率低、稳定性较差;枯草菌芽孢耐雾化能力最强,但耐冲击性能最差,且其特性不适宜作为生物气溶胶的模式菌。3种细菌中,黏质沙雷菌最适于作为生物安全装备生物学评价的指示微生物。
李娜温占波杨文慧王洁李劲松胡凌飞刘克洋董晓凯
关键词:生物气溶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耐冲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