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909)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桂芳周志华邹晓平张伟杰汪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解放军第101医院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缺氧
  • 4篇缺氧诱导
  • 4篇缺氧诱导因子
  • 4篇缺氧诱导因子...
  • 4篇黏膜
  • 4篇黏膜下
  • 4篇胃癌
  • 4篇膜下
  • 4篇内镜
  • 4篇内镜黏膜
  • 4篇内镜黏膜下
  • 3篇预后
  • 3篇黏膜下剥离术
  • 3篇胃肿瘤
  • 3篇内镜黏膜下剥...
  • 3篇内镜黏膜下剥...
  • 3篇癌组织
  • 3篇剥离术
  • 2篇信号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解放军第10...
  • 3篇南京市高淳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哈佛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一0...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徐桂芳
  • 5篇周志华
  • 4篇张伟杰
  • 4篇邹晓平
  • 3篇吕瑛
  • 3篇王雷
  • 3篇管文贤
  • 3篇孙琦
  • 3篇徐新运
  • 3篇邹晓平
  • 3篇汪灏
  • 2篇凌亭生
  • 2篇张晓琦
  • 1篇黄勤
  • 1篇吴寒
  • 1篇安方梅
  • 1篇伏亦伟
  • 1篇徐桂芳
  • 1篇陆春雷
  • 1篇田志强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HIF-1α、STAT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3例份胃癌根治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53例份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HIF-1α和STAT3。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STAT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79/123)和62.6%(77/123),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39.6%(21/53)和43.4%(23/53)相比,P均<0.05。HIF-1α及STAT3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有无血管侵袭有关(P均<0.05),HIF-1α、STAT3共同阳性表达率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r=0.377,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STAT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5,P<0.05)。HIF-1α和STAT3阳性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1.9%和27.4%,阴性表达者分别为51.2%和41.5%,二者相比,P均<0.05。胃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62,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IF-1α、STAT3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HIF-1α、STAT3阳性表达者的预后差,HIF-1α阳性表达和TNM分期对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陈昌荣徐桂芳周志华管文贤汪灏孙琦徐新运张伟杰
关键词:胃癌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疗效及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印戒细胞癌(SRCC)的疗效及预后,并探讨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62例早期胃S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34例和非治愈性切除组2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切缘、溃疡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整块切除率为100%(n=62),完全切除率为83.9%(n=52),治愈性切除率为54.8%(n=34)。术中穿孔率为1.6%(n=1),迟发出血率为1.6%(n=1)。28例非治愈性切除的患者中,20例追加了外科手术,死亡2例,其中1例在外科手术后死于术后出血,另1例在外科手术后死于术后感染。8例非治愈性切除的患者没有追加外科手术,其中2例患者死于淋巴结转移。ESD治愈性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SD非治愈性切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肿瘤直径>20 mm(OR=59.73,95%CI=9.94~358.87,P<0.001)及溃疡是(OR=24.49,95%CI=2.11~284.72,P=0.011)是早期胃SRCC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达到内镜下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早期胃SRCC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治愈性切除的患者。肿瘤直径>20 mm和溃疡为早期胃SRCC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姜经伟胡青青安方梅占强袁晓晨伏亦伟邢一鸣王雷吕瑛徐桂芳
关键词:胃肿瘤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印戒细胞癌预后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与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无术前放化疗、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2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阳性结果判定标准:HIF-1α、STAT3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
徐桂芳张伟杰周志华王雷管文贤汪灏孙琦徐新运邹晓平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胃癌浸润预后癌侵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内镜切除与手术切除治疗胃神经鞘瘤安全性及成本效益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胃固有层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内镜切除与手术切除成本效益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确诊的38例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s,GS),将其分为内镜切除(包括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内镜全层切除术)组17例和手术切除组21例,并对其并发症、完整切除率和成本效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11例(28.9%)、女27例(71.1%),年龄(52±10)岁(41-63岁)。GS最常见于胃体(71.1%,27/38)和胃窦部(21.1%,8/38)。38例病灶均为隆起型,肿瘤长径(2.5±1.2)cm(0.6-4.5 cm);内镜超声检查术发现60.5%病灶为异质性低回声,39.5%(15/38)病灶为低回声。内镜切除组完整切除率为100.0%(17/17),中位手术时间54 min,11例(64.7%,11/17)患者出现穿孔,均经金属夹或金属夹辅助的荷包缝合完整封闭创面。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内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6±0.6)d比(9.6±4.4)d, P<0.001],首次进流食的时间明显缩短[(1.2±0.4)d比(2.7±0.7)d, P<0.001],住院费用明显降低[(21 965.0±9 342.4)元比(34 253.3±10 520.9)元, P<0.001]。组织标本中S100均阳性;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结论:内镜切除术对于固有肌层的GS的诊治是安全、有效的,相比外科手术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比。
曹守莉孙琦姜经伟张晓琦凌亭生吕瑛王雷邹晓平黄勤徐桂芳
关键词:神经鞘瘤S100蛋白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内镜全层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行贲门早期癌ESD治疗的患者499例,按年龄是否超过65周岁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征、术后并发症、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等。结果中青年组包括227例患者(229个病灶),老年组中包括272例患者(283个病灶)。两组比较,除年龄(P<0.001)和体重指数(P=0.002)外,其他基线资料、病变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的比例为77.0%,低于中青年组的84.3%(P=0.045),而整块切除率(100.0%比99.6%,P=1.000)、完全切除率(94.7%比93.9%,P=0.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比5.7%,P=0.747)、手术时长[(64.02±39.24)min比(66.16±44.62)min,P=0.566]和住院时长[(6.76±2.06)d比(6.47±1.74)d,P=0.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47.9个月,随访者中,老年组有13.4%的患者追加了外科手术,略低于中青年组(14.1%,P=0.891),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总体死亡率、疾病相关死亡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老年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4.41%,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9.18%,和中青年组的96.34%(P=0.156)、99.03%(P=0.85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是安全的,且可获得较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范婷姜经纬曹守莉许真真倪牧含吕瑛凌亭生张晓琦王雷邹晓平徐桂芳
关键词:胃肿瘤老年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以60例行根治性切除、随访资料完整但术后复发的胃癌患者为复发组,以48例同期收治并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的胃癌患者为对照组。对复发组和对照组的胃癌组织切片进行HIF-1α、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HIF—I“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的比较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复发组的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中,胃癌分化程度较高、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有腹水、有血管浸润、TNM分期较晚、VEGF阳性表达者的HIF-1α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81、6.59i、6.567、5.138、5.320、5.881、7.365,P均〈0.05)。复发组HIF_1d阳性率与VEGF阳性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相关(r=0.350和0.317,P均〈0.05)。复发组HIF-1α阳性率[78.3%(47/60)]高于对照组E58.3%(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7,P〈0.05)。复发组的总体生存期为9个月,i年生存率为30.0%;其中HIF-Ie阴性者的总体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8个月和53.8%,HIF-1α阳性者则分别为8个月和21.3%。HIF-1α表达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66,95%CI:1.183~3.965)。结论HIF-1α表达在胃癌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复发密切相关,其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复发及预后的指标。
徐桂芳周志华吴寒徐新运汪灏管文贤邹晓平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肿瘤复发
Delta样配体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其演进和预后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侵袭转移密切相关。Delta样配体4(Deltalikeligand4,DLL4)是Notch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配体,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张伟杰徐桂芳周志华陆春雷田志强邹晓平
关键词:胰腺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临床病理NOTCH信号通路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肿瘤血管生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囊性异位胰腺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报告了1例胃窦囊性病变,症状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内镜和超声内镜提示胃窦处有一囊实性肿块。CT和超声内镜显示胃壁受累的局限性囊性肿块,无淋巴结肿大。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彻底切除该肿块,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窦处囊性异位胰腺。
胡青青曹守莉庞桃红Dekusaah Raymond邹晓平徐桂芳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肿瘤干细胞与多药耐药被引量:3
2012年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肿瘤难以根治、化疗失败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干细胞(CSC)是驱动肿瘤发生、演进、转移和复发的根源,是造成肿瘤耐药的根本原因。CSC主要耐药机制包括:ABC转运体增强CSC的抗药性、高水平表达抗凋亡基因、DNA修复能力增强以及低氧龛环境等。研究CSC生物学特性,阐明其耐药的分子机制,制定出针对CSC的靶向治疗方案以克服和逆转CSC的多药耐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徐桂芳张伟杰周志华邹晓平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化学疗法药物耐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