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16-5)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继红李庆伟吕莉肖蓉白娟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GD3
  • 3篇七鳃鳗
  • 3篇细胞
  • 3篇分子
  • 2篇毒素
  • 2篇毒素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炎症
  • 2篇肿瘤
  • 2篇抗菌肽
  • 2篇克隆
  • 2篇活性
  • 2篇基因
  • 2篇分子克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信号

机构

  • 10篇辽宁师范大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辽宁出入境检...

作者

  • 10篇李庆伟
  • 10篇王继红
  • 5篇吕莉
  • 4篇肖蓉
  • 3篇白娟
  • 2篇张艳
  • 2篇勾萌
  • 2篇郑媛媛
  • 2篇王跃
  • 1篇柳云恩
  • 1篇张丕桥
  • 1篇刘欣
  • 1篇吕士红
  • 1篇张安伟
  • 1篇时春风
  • 1篇王心
  • 1篇孙琳
  • 1篇孙晓红

传媒

  • 5篇吉林医药学院...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日本七鳃鳗毒素蛋白rLj-RGD3及其4种突变体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比较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r Lj-RGD3分子中3个RGD模体对野生型r Lj-RGD3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作用。方法全序列人工合成并重组表达、纯化4种r Lj-RGD3缺失突变体蛋白。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与不同浓度各重组突变体蛋白共温浴,采用Born氏比浊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以评价野生型r Lj-RGD3及其4种突变体蛋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成功重组表达纯化4种可溶性r Lj-RGD3缺失突变体蛋白,r Lj-RGD3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高,r Lj-RGD3-0不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r LjRGD3-1、r Lj-RGD3-2及r Lj-RGD3-3活性相当。结论 3个RGD模体在r Lj-RGD3抗血小板聚集功能中均十分重要,并不分伯仲,而r Lj-RGD3因分子中含有3个RGD模体而活性最强。
吕莉王继红邵钫钰郑媛媛王跃李玲欣肖蓉李庆伟
关键词:七鳃鳗突变体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rLj-RGD3对正常大鼠及角叉菜胶致尾混合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r Lj-RGD3对正常大鼠及角叉菜胶致尾血栓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给予不同剂量r Lj-RGD3后正常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以评价r Lj-RGD3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角叉菜胶诱导大鼠尾部血栓模型,测定给予不同剂量r Lj-RGD3后血栓模型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以评价r Lj-RGD3对血栓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r Lj-RGD3对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无明显影响;与血栓模型组相比,r Lj-RGD3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全血比黏度浆和血浆比黏度的升高。结论 r Lj-RGD3可降低血栓模型大鼠血黏度,而对正常大鼠血液黏度无明显影响。
吕莉王继红张艳邵钫钰蒋隽舒王跃肖蓉李庆伟
关键词:角叉菜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重组七鳃鳗富含半胱氨酸RGD蛋白rLj-RGD1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rLj-RGD1为源于日本七鳃鳗口腔腺的基因重组蛋白,其富含半胱氨酸并具有一个RGD(Arg-Gly-Asp)模体.前期工作表明,r Lj-RGD1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新生的RGD毒素蛋白典型功能.为了研究rLj-RGD1是否具有RGD毒素蛋白的另一典型抗肿瘤功能,以人肝癌Hep G2细胞为模型,对r Lj-RGD1进行了活性研究.MTT法结果显示,r Lj-RGD1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3.6μmol/L;细胞迁移与浸润实验结果显示,r Lj-RGD1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ep G2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诱导的迁移与浸润.Hoechst染色和DNA Ladder等细胞凋亡实验表明,r Lj-RGD1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Hep G2细胞发生凋亡.细胞黏附实验表明,r Lj-RGD1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ep G2细胞与玻连蛋白(vitronectin,VN)的黏附.上述结果表明,r Lj-RGD1具有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功能,并可诱导其发生失巢凋亡.本研究结果提示,r Lj-RGD1具有典型的RGD毒素蛋白抗肿瘤功能,其未来具有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张安伟张丕桥吕莉勾萌王继红李庆伟
关键词:抗肿瘤失巢凋亡
野生型rLj-RGD3基因重组突变体rLj-112分子克隆及对HeLa细胞活性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突变体r Lj-112蛋白的抗肿瘤活性,人工合成七鳃鳗野生型r Lj-RGD3蛋白和突变型r Lj-112蛋白,通过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抗增殖、迁移和促凋亡的活性,确定突变体r Lj-112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及地位。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 Lj-112蛋白对He 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 Lj-112蛋白能显著抑制He La细胞的增殖,且IC50为4.3μmol/L。使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对b FGF诱导的He La细胞迁移实验表明,r Lj-112蛋白能抑制He La细胞的迁移。r Lj-112蛋白作用后,He La细胞经Hoechst33258和Annexin V-FITC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均凋亡。流式细胞仪进一步证明,r Lj-112蛋白能诱导He La细胞发生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见,与野生型r Lj-RGD3蛋白比较,突变型r Lj-112蛋白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抗肿瘤的功能,有望应用于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白娟时春风柳云恩吕士红李庆伟王继红
关键词:基因合成
重组日本七鳃鳗毒素蛋白rLj-RGD3对凝血酶诱发小鼠肺栓塞死亡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研究r Lj-RGD3对凝血酶诱发小鼠肺栓塞死亡的保护作用,并比较等效剂量的肝素与r Lj-RGD3的出血倾向。方法以尾静脉注射凝血酶2 500 IU/kg攻击造成小鼠肺栓塞死亡,计算小鼠肺栓塞死亡比率和保护百分率以评价r Lj-RGD3对抗凝血酶诱发小鼠肺栓塞死亡的保护作用;小鼠给予等效(对凝血酶诱发小鼠肺栓塞死亡的保护作用)剂量的肝素及r Lj-RGD3后,测定尾出血时间(BT)。结果 r Lj-RGD3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凝血酶诱发小鼠肺栓塞死亡比率而升高保护百分率。等效剂量的r Lj-RGD3及肝素BT延长%分别为78.1%和323.8%,r Lj-RGD3是肝素的24.1%。结论 r Lj-RGD3具有保护凝血酶诱发小鼠肺栓塞死亡作用,且出血倾向小。
吕莉王继红张艳孙晓红肖蓉李庆伟
关键词:七鳃鳗凝血酶肺栓塞出血
rLj-RGD3全RGD缺失基因重组突变体—rLj-112分子克隆及其广谱抑真菌活性被引量:2
2015年
Lj-112是日本七鳃鳗RGD毒素蛋白野生型Lj-RGD3的RGD全缺失基因突变体,其一级结构具有富组氨酸的特点.富组氨酸糖蛋白具有抑菌功能.为了研究Lj-112是否具有抑菌作用,使用基因合成和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了纯化重组蛋白r Lj-112,将其对不同菌种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以野生型r Lj-RGD3、RGD模体与组氨酸全缺失突变体r Lj-26为对照,r Lj-112有较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念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7μmol/L,对稻瘟病菌的MIC值为7.5μmol/L,对毛癣菌和禾谷病菌的MIC值分别为11.9μmol/L和29.9μmol/L.可见,r Lj-112能作为抗真菌药物候选,为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和减轻人类感染疾病的用药压力奠定了基础.
白娟吕莉勾萌肖蓉刘欣李庆伟王继红
关键词:抗菌肽
ADAM在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动脉粥样硬化也被认为是一种炎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血管性疾病之一。黏附分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蛋白酶解离素(ADAM)家族是一类含有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的蛋白分子,具有蛋白水解、细胞间的黏附、融合、迁移、信号传导、生物活性因子释放等功能。在炎症反应中,ADAM可以介导L-选择素,VCAM-1,ICAM-1,CX3CL1和CXCL16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黏附分子的脱落,从而调节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形成,未来可以作为新的药物靶点来治疗血管疾病,应用前景广阔。
孙琳王继红李庆伟
关键词:黏附分子炎症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调节与靶向治疗被引量:3
2017年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形成的种子,可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与周围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来调节并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特征,影响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胞内信号通路有Wnt,Hedgehog等通路。肿瘤微环境是肿瘤赖以生存的立体环境,其组成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微血管、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间质干细胞、肿瘤相关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及基质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肿瘤干细胞通过细胞因子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间复杂的调控网络、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对进行综述,为特异性针对癌症干细胞的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
郑媛媛王继红李庆伟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信号通路靶向治疗
蛇毒金属蛋白酶及去整合素的结构与功能
2014年
金属蛋白酶和去整合素是大多蛇毒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分子的金属蛋白酶简称MDC酶,其由N末端金属蛋白酶结构域、类去整合素结构域和一个C末端的富半胱氨酸结构域组成;去整合素是小分子量的含有RGD序列并富含半胱氨酸的非酶多肽。MDC酶的去整合素结构域虽然不具有RGD模体,但其与去整合素有很高程度的结构同源性,并能识别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抑制整合素依赖的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ADAM家族蛋白是发现与哺乳动物细胞的膜结合MDC酶,其与可溶性蛇毒MDC酶密切相关。这组膜锚定哺乳动物ADAM家族蛋白在结构上同样具有一个去整合素结构域和一个金属蛋白酶结构域(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domains),故简称为ADAM家族蛋白。ADAM家族参与细胞表面分子的脱落,一些蛇毒MDC酶也有这一属性。
王心王继红李庆伟
关键词:蛇毒金属蛋白酶去整合素血小板整合素
唾液富组氨酸蛋白被引量:2
2015年
唾液富组氨酸蛋白(histidine-rich protein,HRPs)是由人类和高等灵长动物的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到唾液中的碱性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为4 k D左右,其氨基酸序列富含组氨酸,分子表面带有正电荷和稳定的α螺旋结构.唾液富组氨酸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都有杀伤作用,其抗菌机制是作用线粒体呼吸通路,诱发ATP的释放.此外,唾液富组氨酸蛋白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相关.同时,它也具有金属离子结合能力、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其作用机制与分子表面本身结构特点和阻滞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唾液富组氨酸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功能性蛋白质,有望应用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本文对唾液富组氨酸蛋白的结构特点、功能机制、应用前景作一简要论述,为后续功能蛋白质的研发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白娟李庆伟王继红
关键词:抗菌肽伤口愈合炎症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