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8090311)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吕相银杨华吴晓迪杨明凌永顺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涂层参数对卫星动态辐射特性影响分析
- 2009年
- 考虑卫星本体表面包覆绝热材料的实际物理状态,根据数值传热学和有限容积法建立了目标表面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对在轨飞行卫星的瞬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涂层表面自身辐射及空间轨道外热流等因素,建立了卫星多光谱有效辐射亮度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涂层表面在0.38~0.76μm、3~5μm和8~14μm波段的瞬态有效辐射亮度。分析了涂层参数(太阳短波吸收率α、红外发射率ε)对瞬态温度和波段辐射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卫星涂层温度同α/ε比值成正比,卫星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远红外波段,以及不能同时减小卫星在可见光和远红外波段的辐射能量。
- 吴晓迪杨明吕相银杨华
- 关键词:空间光学热控涂层温度场
- 卫星姿控推进器尾焰红外辐射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11年
- 为全面了解卫星的红外辐射特性,需掌握卫星姿控推进器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按照先计算尾焰的流场、再计算尾焰的吸收系数、最后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尾焰的红外辐射亮度的逻辑顺序,较完整地建立了卫星姿控推进器尾焰红外辐射的求解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尾焰的辐射亮度,进一步求解获得了1000~4500cm-1内的光谱和波段辐射强度。通过分析可知,光谱辐射强度在波数1525cm-1、1700cm-1、2 155 cm-1、2 350 cm-1和3 750 cm-1附近的数值较大;到喷管出口截面的垂直距离不同,最大的波段辐射强度可能对应不同的天顶角。在波数2 350 cm-1和3 750 cm-1附近,光谱辐射强度与同类文献中的计算结果能够相互吻合,此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 金伟吕相银
- 关键词:尾焰有限体积法
- 空间卫星红外辐射灵敏度分析
- 2011年
- 考虑卫星本体表面包覆绝热材料的实际物理状态,根据数值传热学和有限容积法建立了目标表面温度场和红外辐射计算模型。建立卫星结构模型,基于热控涂层性能退化,提出红外辐射灵敏度概念,并建立了卫星红外辐射灵敏度计算模型。对在轨飞行卫星的瞬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与遥测数据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空间卫星的红外辐射和红外辐射灵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卫星温度场计算模型合理,同时,红外辐射灵敏度概念的提出避免了由于热控涂层性能退化而造成卫星温度场和红外辐射重复计算的繁琐工作。
- 杨明凌永顺吴晓迪吕相银杨华
- 关键词:空间光学数值模拟卫星红外辐射
- 用混合有限体积/有限元法研究尾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问题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掌握卫星姿控推进器尾焰的吸收特性,研究了尾焰对太阳红外辐射的吸收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下,建立了尾焰对太阳红外辐射的吸收模型,并采用混合有限体积/有限元法计算太阳光线经过尾焰吸收后的光谱辐射亮度。该方法使用有限元法进行角度离散,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对每一个控制体,可同时耦合求出所有角度方向的辐射亮度。通过求解,得到了受到尾焰吸收后的太阳光谱辐射亮度和尾焰的光谱吸收率。以传递方程积分法的计算结果作为基准解,对比分析了有限体积法和混合有限体积/有限元法产生射线效应的强弱程度。通过分析可知:在某些波段上,太阳辐射受到尾焰的吸收程度较强;与有限体积法的计算结果相比,混合有限体积/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与基准解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以上结果表明:混合有限体积/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并能够较好地降低射线效应。
- 金伟吕相银
- 关键词:尾焰太阳辐射
- 涂层参数对卫星动态辐射特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考虑卫星本体表面包覆绝热材料的实际物理状态,根据数值传热学和有限容积法建立了目标表面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对在轨飞行卫星的瞬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考虑涂层表面自身辐射及空间轨道外热流等因素,建立了卫星多光谱辐射亮度的计算模型,计算了涂层表面在0.38~0.76μm、3~5μm和8~14μm波段的瞬态辐射亮度。分析了涂层参数(太阳短波吸收率、红外发射率)对瞬态温度和波段辐射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卫星涂层温度同α/ε成正比,卫星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远红外波段,以及不能同时减小卫星在可见光和远红外波段的辐射能量。
- 杨明吕相银吴晓迪杨华
- 关键词:空间光学热控涂层温度场
- 卫星红外特性及空间热流对其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 2010年
- 建立了完善的卫星温度场与红外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根据卫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计算了卫星接收的空间热流;其次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然后在3~6μm和6~16μm波段分别计算了卫星作为点源时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最后比较了卫星、卫星本体和卫星太阳翼在红外双波段的辐射强度,并详细分析了空间热流对卫星红外特性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空间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 吴晓迪凌永顺杨明吕相银杨华黄超超
- 关键词:地球卫星热平衡方程红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