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IA130186)
- 作品数:18 被引量:225H指数:10
- 相关作者:余宏亮李志超吴海涛袁强刘学忠更多>>
-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微课程视界中知识样态的时代表征被引量:11
- 2016年
- 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课程形态,微课程借助信息、数字与媒体等现代技术,业已引发了传统课程生态系统的连锁式变革。它在汰变更新传统课程的物质载体、传播渠道、呈现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迭代创生了不同以往的知识形态、人知关系、认知结构与习得机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知识形态的"网络化"、知识表达的"可视化"与知识习得的"具身化"图景。透视微课程视界中知识样态的上述表征,既有益于对教育信息化深入课程软腹地带作出前瞻的理论探寻,也有益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论辩可能的实践路向。
- 余宏亮
- 关键词:知识表达知识习得
- 微课程作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新路向被引量:12
- 2016年
-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在遵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体验独特性和稳定性基础上,推动着学习方式新变革。微课程下学习认知方式的改变,表现在从"秩序化"走向"碎片化"的文本呈现、由"客观"趋于"具身"的学习体验、由"静"迈向"动"的认知过程。微课程下学习环境的建构,则包括数字化时空的形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进化和数字化学习文化的创造。微课程下学习形式的开展,需要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倡导"深度介入"的学习参与和营造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
- 李志超余宏亮
-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 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法建构被引量:10
- 2017年
- 微课程教学法的建构导源于翻转课堂的异域实验与本土创新,它将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划分为课前学案导学与课堂内化拓展两个阶段,导学方式的一体化、配套资源的视频化、教学结构的翻转化是其实践表征。根据对信息时代知识形态演化、学习理念变革、教学本质重识的深刻把握,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法彰显了技术变革教学的时代价值:引发了传统教与学时空的分化与重组、教与学关系的返璞与归真、教与学情境的创设与整合。建构并推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教学法,既有益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拓展必要的认识论视域,也有益于为微课程的常态化教学提供适切的方法论指导。
- 余宏亮张雅君
- 关键词:教学时空教学关系教学情境
- 微课程视界中知识变革的技术背景被引量:2
- 2016年
- 纵观世界课程史,技术与知识的关系长期以来不甚清晰,其深刻原因在于技术作为知识变革的背景而多半处于隐而不彰的历史境地。时至当下,作为一种承载技术的课程形态,微课程的视界中知识正在发生着数字化变革。回溯历史,此种变革以人类与知识的融生互动为历史线索,以课程与技术的相伴相融为演进轨迹。其间,驱动课程知识变革的技术共时走过了具有"附魅"特征的"原始体内技术"、具有"祛魅"特征的"近现代体外技术",以及具有"返魅"特征的"后现代体内技术"等嬗变历程。透视微课程视界中知识变革的技术背景,对于澄明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融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补充与实践指导价值。
- 余宏亮李本友
- 关键词:课程知识
- 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学案导学模式的视域
- 2017年
- 大班额和因材施教具有学理上的对立关系,客观制约了大班额条件下实施因材施教的效果,是基础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有"为人引学""先学后教""互学互教"的特点,通过基于学情设计学案、组建学习共同体、动态实施和有效评价学案导学,可以有效提升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效果。
- 范小虎
- 关键词:大班额因材施教学案导学
- 基于混合教学的知识习得与路径建构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混合教学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教学方式,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有机融合,优化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效果。混合教学中的知识因技术的融入,表现出可兼容的知识存在、弱架构的知识组织和去中心的知识呈现等。混合教学在场域联动中,形成了"转译-转码-扩散"的知识习得过程,即它经历了知识从书本传向学生的编码转译、知识从"个体化"向"公共性"的转码、学生对知识深描后的有效扩散这三个阶段。混合教学中知识习得的路径建构,需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适合于翻转的教学内容和虚拟实践社区的构建。
- 李志超余宏亮
- 关键词:混合教学数字技术知识习得
-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公共性、可能性与实践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知识分子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介入公共领域,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坚守人类的基本价值的专业性社群或个体。然而,作为拥有知识的教师群体,当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专业主义取向,他们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发展方向,从公共生活退居于专业领地,满足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事实上,教师日常生活的公共情怀、求真批判的公共责任和专业发展的公共伦理,都在召唤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复归。而确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则需沿着前提性追问、必要性探析和可行性论辩这一逻辑线索展开;以此为基础,澄明角色向度、解析意识结构和廓清行为路向,则是践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实践策略。
- 余宏亮吴海涛
- 关键词:教师知识分子公共性
- 大班额条件下学案编制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被引量:1
- 2017年
- 大班额条件下学案编制具有同质化、应试化、同步化的不良倾向。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发展、差异发展的编制学理,基于学生学情、融合课程要素、注重学习探究改进学案编制,能够有效提升学案导学在大班额的实施效果。
- 范小虎
- 关键词:大班额学案编制问题检视
- 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化设计与实施——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视角被引量:54
- 2015年
- 课程模块化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变革的一种趋势。然而,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建设上,面临学科化取向、结构条块切割、实践性课程相对薄弱等诸多难题。今后需秉持教师专业发展为主导、实践取向、课程统整、灵活开放的原则,进一步厘清课程目标,不断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群,形成多取向的有效教学策略,以加速我国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 袁强
- 关键词: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课程卓越教师
- 卓越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的困境及其消解被引量:1
- 2016年
-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直接给高师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质量标准体系不全、组织管理运行不力、质量主体参与不够和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等新的质量保障困境,高师院校应借鉴戴明PDCA质量管理理论,树立改进质量的长期目标,完善配套措施,瞄准核心环节,总结提炼特色亮点等相应对策,以持续改进卓越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 房厚信余宏亮
- 关键词:戴明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