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9)
- 作品数:23 被引量:358H指数:10
- 相关作者:贺明荣周勋波陈雨海董树亭张吉旺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滨州职业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不同水分处理对鲁麦23灌浆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鲁麦23灌浆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鲁麦23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浇水(4水,底墒水、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和干旱处理(1水,底墒水)2种栽培条件下,测定鲁麦23灌浆期水势、AGPase、SSS和SOD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正常处理下,鲁麦23旗叶的脯氨酸含量、光合速率、籽粒蔗糖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抗衰老酶活性均高于干旱处理;干旱处理下,旗叶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正常处理,旗叶水势、渗透势均低于正常处理,说明干旱胁迫破坏小麦旗叶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有机物合成受阻,加快衰老进程,从而造成产量降低。[结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干旱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 邱牧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贾殿勇李飞王成雨代兴龙
- 关键词:干旱灌浆期
- 利用ICP-AES法测定中药材中铅、鎘、铜含量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建立了利用ICP-AES测定中药材中重金属元素铅、鎘、铜的轴向观测方法,对轴向观测和横向观测的精密度结果和样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轴向观测方式测得Pb、Cd、Cu的检出限(CL)分别为3.1ng·mL-1、0.4ng·mL-1、1.7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3%、101.8%、101.1%。轴向观测方式能满足中药材中铅镉铜的检测要求,横向观测方式不符合要求。
- 樊广华王东
-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中药材
- 不同粒重类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群体库源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库源特征等指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00~60000株/hm2,鲁单981(LD981)的单位面积实收穗数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高于60000株/hm2,穗粒数与千粒重则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泉兴2101(QX2101)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是单位面积实收穗数。LD981的单株产量、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要高于QX2101,前者在较低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后者则在较高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群体库容量与源供应能力均是两种粒重类型玉米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群体库容量始终占主导作用。
- 李宗新王庆成刘开昌刘霞张慧
-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
- 冬小麦种群不同分布方式对农田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
- 本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种群不同分布方式对农田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种分布方式,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7 cm×7 cm,B:14 cm×3.5 cm,C:24.5 cm×2 cm,D:(20+40)cm×1.6 cm(...
- 孙淑娟周勋波陈雨海杨国敏徐德力杨荣光
- 关键词:冬小麦种群分布农田小气候热通量
- 文献传递
- 免耕与耕作对旱作麦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在旱作条件下,对免耕与耕作麦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研究,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降雨量为128.17mm的情况下,只要在冬小麦关键的需水高峰期,有相应的有效降水,使土壤不出现干层,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是能够取得7000kg/hm2以上产量的。0-20 cm的土壤含水量耕作的比免耕的低0.62%-0.87%,20-40 cm、40-60 cm、60-80 cm的含水量耕作的比免耕的都高,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分别高0.06%-0.92%、0.13%-0.96%、0.28%-1.05%。但差异不显著,小麦生物产量、经济产量耕作的比免耕的都高,但差异也不显著。因此,在旱作条件下,管理措施得当,免耕仍能取得与耕作相同的效果。
- 张保民王锋刘锋王法宏
- 关键词:旱作免耕耕作小麦产量
- 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9年
-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藁麦8901做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和籽粒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千粒重、籽粒产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显著提高。济麦20和烟农19的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升高,藁麦8901则无显著变化。济麦20和烟农19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延长,藁麦8901基本不受影响。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显著降低,淀粉糊化高峰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相应降低。总之,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粒重和蛋白质质量的不利影响,但对淀粉质量产生负面效应,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 刘永环贺明荣王晓英张洪华
- 关键词:小麦氮肥高温胁迫
- 大田增温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0
- 2008年
-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增温对两个夏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掖单13号(YD13)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到成熟期增温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籽粒产量,ND108和YD13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6.6%和45.1%;叶面积指数平均值分别降低了15.4%和11.5%;穗位叶叶片光合速率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2.85%和18.14%;两个玉米品种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叶绿素a的影响更显著.增温后玉米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都显著降低,ND108、YD13叶片的PEPCase和RuBPCase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1.1%、32.4%和29.5%、7.7%.
- 张吉旺董树亭王空军刘鹏胡昌浩
- 关键词:夏玉米增温光合特性
- 群体分布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4
- 2009年
- 于2006—2008年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设置行距×株距分别为:7cm×7cm(A)、14cm×3.5cm(B)、24.5cm×2cm(C)、49cm×1cm(D)4种群体分布方式,每种分布方式设4种灌溉处理:整个生育期内不灌溉,灌拔节水,灌拔节和抽穗水,灌拔节、抽穗和灌浆水(每次灌水量相同,均为0.60m3),研究在同一群体密度(2.04×106株.hm-2)下不同群体分布和灌溉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状况的影响及其在生产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A、B处理的群体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C、D处理;随着行距的加大,光合有效辐射(PAR)透射率逐渐增多,而PAR截获率呈下降趋势;增加灌溉可提高冬小麦群体单茎数和LAI,降低PAR透射率,从而明显提高了PAR总截获率.冠层内PAR截获率表现为上强下弱的趋势,相对均匀的群体分布和所有灌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冠层40cm以上的PAR截获率.冬小麦光能利用率(RUE)随行距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A、B、C、D处理总RUE两年的均值分别为1.24%、1.27%、1.21%和1.06%,B处理较C、D处理分别提高了5.21%和19.56%,差异显著.群体分布相对均匀的A、B处理可显著改善冬小麦群体结构和PAR截获状况,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所有灌溉处理也可影响群体结构,进而明显提高作物的RUE.
- 杨国敏孙淑娟周勋波陈雨海齐林高会军刘岩
-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光能利用率
- 前茬小麦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2009年采用大区试验,在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方式下,自然条件下对夏玉米田进行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夏玉米产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夏玉米整个生育期降雨量为339.5 mm,前茬小麦两种耕作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都在13%以上,并且两种方式不同土层平均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在夏玉米需水高峰期,相应的有效降水使土壤含水量能够满足夏玉米生长的需要。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下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7 839.2、8 074.5 kg/hm2,差异不显著。因此,前茬小麦免耕可节省劳动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消除犁底层对作物根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 张保民费聿萍王学锋张黎黎张子岭王法宏
- 关键词:夏玉米耕作方式土壤含水量
- 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对夏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研究了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2种方式对夏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夏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茬小麦免耕的全生育期0-20 cm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比耕作低1.06%,差异不显著;而前茬小麦免耕的20-40 cm、40-60 cm和60-8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耕作的分别高0.36%、0.96%、0.97%,差异均不显著。前茬小麦免耕的和耕作的夏大豆平均产量分别为4253.6和4313.2 kg·hm^-2,前茬小麦免耕比耕作的减产59.6 kg·hm^-2,但差异不显著;前茬小麦免耕的和耕作对夏大豆生育期、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因此,夏大豆前茬小麦免耕不但取得与前茬小麦耕作同样的产量效果,而且还能节省劳动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消除犁地层对作物根系生长与吸收的影响,是值得推广的耕作模式。
- 张保民徐晓丽王锋刘锋王法宏
-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夏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