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910)

作品数:34 被引量:342H指数:11
相关作者:陆华湘吴兴华陈欢欢沈智勇罗柳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艾滋病
  • 15篇病毒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7篇艾滋病病毒
  • 6篇中老年
  • 5篇示范区
  • 5篇老年
  • 5篇HIV/AI...
  • 4篇阳性
  • 4篇人类免疫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人类免疫缺陷...
  • 4篇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4篇HIV
  • 4篇HIV感染
  • 3篇性行为

机构

  • 24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贵港市疾病预...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鹿寨县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宾阳县疾病预...
  • 2篇南宁市疾病预...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柳州市疾病预...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陆华湘
  • 16篇吴兴华
  • 15篇沈智勇
  • 15篇陈欢欢
  • 13篇罗柳红
  • 13篇陈礼
  • 9篇唐振柱
  • 9篇覃春伟
  • 9篇朱秋映
  • 7篇覃雄林
  • 6篇张鸿满
  • 6篇葛宪民
  • 6篇黄慧
  • 5篇王学燕
  • 5篇蓝光华
  • 5篇周信娟
  • 4篇李明丽
  • 4篇李晓华
  • 4篇周月姣
  • 4篇李剑军

传媒

  • 7篇应用预防医学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3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港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知信行情况分析
2017年
目的了解贵港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对艾滋病知信行的情况,为更好地开展VCT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VCT门诊的求询者的现场调查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求询原因、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心理状态及高危行为情况等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306名求询者,男女比例为1.10:1,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占23.16%,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占36.93%,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主要是获取相关的宣传资料占41.2%,相关知识知晓率是90.20%,238名已婚有配偶的调查对象中有婚外性行为史的占42.86%,其中男性66.67%(68/102)明显高于女性33.33%(34/102),与配偶/固定性伴平时性生活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占29.83%,有80.39%(246/306)调查者在求询前有恐惧、焦虑不安、心神不宁,无法专心工作甚至失眠等情况出现。结论 VCT门诊求询者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态度不统一,今后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对待病人的态度、消除恐艾心理。
朱刚劲覃雄林徐志良韦发双覃春伟梁耀富陈永锋苏嘉慧邓本本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知识
广西HIV新近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新近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实时动态反映广西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模式,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匹配新发现报告病例的既往HIV抗体检测记录,甄别新近感染病例,面对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了解人口学基本特征、高危行为史、传播来源、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等。结果调查的219例新近感染病例中,男性占66.7%,20~59岁年龄组占77.2%,汉族占68.0%,已婚有配偶者占50.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3%,农民占57.1%;异性性传播占71.7%,同性性传播占27.9%。97.7%的新近感染病例报告了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中位数为334个/mm^3,其中200~349个/mm^3占35.5%,〈200个/mm^3占19.2%。结论广西新近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近年来新报告病例特征基本一致,但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或许已经成为新发感染的主要人群,亟待加强针对性防控。部分新近感染者CD4细胞水平下降快,是否为快速进展型有待加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朱秋映刘玄华沈智勇苏锦明唐帅周信娟唐振柱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广西某县HIV现场监测与定点监测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现场监测与定点监测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发现HIV阳性病例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在广西艾滋病高发区选择某县,获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发现报告的HIV阳性数据(定点监测),同期对当地常住人口进行现场HIV抗体检测同时收集相关信息(现场监测)。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两种疾病监测方式下发现的HIV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现场监测214 586人,发现阳性1 195例,发现率0.56%(1 195/214 586);定点监测151 365人,发现阳性584例,发现率0.39%(584/151 365),现场监测发现率高于定点监测(X^2=53.69,P<0.001);对应分析显示,现场监测更容易发现"年龄在55~岁、文盲/小学文化、农村、异性传播、HIV感染者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定点监测更容易发现"30~岁、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城镇、艾滋病、其他传播途径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结论实施现场监测有利于发现非病症感染者,老年人群、低文化程度和农村人群是HIV感染的重点高危人群。
左梦玲董柏青吴兴华陈欢欢陆华湘黄慧陈礼李明丽韦舒琳
关键词:HIV疾病监测流行病学
1996—2012年广西艾滋病流行地理差异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广西1996—2012年艾滋病流行的地理差异,为针对性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市、区)为基本统计单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艾滋病累积报告感染率(CRIR)和累积报告发病率(CRI)的高、中、低流行区,对比分析各县的差异。结果累积报告感染率为高、中、低流行区的县分别有19、40、50个,相应区间分别为302.91/10万~700.98/10万、124.90/10万~302.90/10万、18.42/10万~124.89/10万;累积报告发病率为高、中、低流行区的县分别有13、35、61个,相应区间为159.79/10万~428.09/10万、64.69/10万~159.78/10万、7.23/10万~64.68/10万。以CRI为参照,CRIR与CRI高、中、低流行区的分布一致率分别为100.00%、82.86%、93.44%。广西艾滋病CRIR和CRI高、中、低流行区的分布呈"同心圆"状辐射递减及"孤点"现象。结论广西艾滋病流行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其流行强度是地理、经济、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今后艾滋病防控策略研究应该融合更多的经济社会因素,以使防控更有成效。
朱秋映陈栏心董柏青唐振柱沈智勇刘伟李明丽吴兴华
关键词:艾滋病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项示范区HIV筛查项目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对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县开展的HIV筛查项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计算广西HIV筛查项目实施期间执行的经费,统计项目检出的HIV/AIDS和抗病毒治疗数据,建立马尔科夫(Markov)5树模型,评估该项目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分析该项目的成本效果.结果 2013年度广西3个示范县区共投入经费1 920.5万元用于HIV筛查项目,检出HIV/AIDS阳性1 218例,3个示范县HIV/AIDS阳性检出的平均成本为1.456万元/例、1.842万元/例和1.404万元/例,通过检出HIV/AIDS获得的QALY平均数分别为12.736、8.523和8.321个,挽回的QALY总数分别为5 973.184个、3 613.752个和2 704.325个;项目整体成本效果为0.156万元/QALY,各示范县分别为0.114万元/QALY、0.216万元/QALY和0.169万元/QALY,A县成本效果指标优于B、C县.结论 广西示范县HIV筛查项目成本效益较好,但HIV/AIDS阳性检出的平均成本较高,加强HIV/AIDS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成本效益。
陆华湘陈欢欢罗柳红陈礼张世真梁英芳李丽陈珍强霍小兴吴兴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马尔科夫模型
775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HIV抗体阳性样本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贵港市某县40岁及以上HIV抗体阳性样本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开展对此类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贵港市某县全人群筛查HIV后,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HIV抗体阳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人群HIV感染人数为775例,感染率为3.31‰(775/233813),全人群感染率为1.81‰(1015/5608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最大94岁,以男性为主占74.5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5.48%,已婚有配偶占79.23%,97.94%为常住人口,农民占88.52%;95.10%通过异性传播;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已成为贵港市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行为干预。
覃雄林李晓华覃春伟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广西部分地区老年男性嫖客商业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地区老年男性嫖客商业性行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初步探索其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老年男性艾滋病流行地区,在暗娼场所现场对≥60岁的嫖客开展调查,采5 ml静脉全血样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236份,65.61%来自低档场所,53.64%的人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47.33%的人商业性行为暴露时间≥10年,53.32%的人近30 d内商业性行为>2次,检出HIV抗体阳性的嫖客30人(2.43%),梅毒阳性40人(3.24%);有固定性伴(OR=0.302,95%CI:0.140~ 0.650)是老年嫖客感染HIV的保护因素,商业性行为暴露时间(1~5)年(OR=2.552,95%CI:1.086~ 5.998)和近30天内发生商业性行为次数≥4次(OR=3.002,95%CI:1.047~8.607)是危险因素.结论 广西老年男性嫖客HIV、梅毒的感染率较高,以低档场所来源和低档消费为主,商业性行为有暴露起点早,时间跨度长、密度高、缺乏防护等特征,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无固定性伴及频繁发生的商业性行为.
陆华湘朱宇佳吴兴华陈欢欢罗柳红蔡开祥李剑军覃春伟张世真梁英芳李丽张鸿满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商业性行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共招募4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1_AE占90.6%(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1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1和2;4例CRF08_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Cluster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邓月琴李剑军方宁烨王斌王江伟梁淑家沈智勇蓝光华张鸿满吴兴华陆华湘葛宪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基因亚型暗娼
吸毒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免疫重建和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的免疫重建及病毒抑制。方法选择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静脉吸毒人群作为观察组,同期的非吸毒人群作为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在基线、抗病毒治疗后第3、6、9、12个月末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数值,比较基线、抗病毒治疗后的第6、12个月末的病毒载量。结果观察组完成42例,对照组完成49例,抗病毒治疗1年内两组病例CD4^+细胞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步增长(P=0.000),治疗3个月时CD4^+细胞增长幅度达到最大。两组在抗病毒治疗3、6、9、12个月时CD4^+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的病毒载量和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12个月时两组的病毒载量和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毒抑制率分别为83.3%(35/42)和87.8%(4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治疗12个月时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5.2%和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吸毒人群HIV/AIDS病例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重建,对病毒抑制效果好,但其CD4^+细胞增长小于非吸毒人群。
黄葵蓝珂韦秀柏李芳陶翠菊李勇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广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87
2017年
目的了解广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和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5年艾滋病新发现并报告病例疫情信息资料。结果广西新发现并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例数2011年比2010年增长22.34%,2012-2015年各年分别报告12 229例、10 877例、9 460例、9 190例,晚发现比例连续6年维持在50%以上。97%以上乡镇(街道)历年都有病例报告,男女比例为2.45∶1,男性新发现并报告为AIDS病人的从26.19%上升到35.41%;25~49岁占48.70%,25~49岁和0~14岁从54.40%下降到43.14%和从1.15%下降到0.52%,而50~64岁从22.44%上升到33.58%;农民占67.92%,从9 515例下降到6 483例,学生从36例上升到126例;异性性传播占90.42%,同性性传播从0.93%上升到5.33%,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从10.74%下降到1.98%和从1.04%下降到0.48%。报告病例来源于医疗机构占57.0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占34.22%,HIV抗体检测医疗机构占66.08%,医疗机构检出阳性比例从2010年的1.91‰下降到2015年的0.88‰,不同机构不同年份阳性检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西2012-2015年新发现并报告HIV/AIDS病例数连续4年下降,但晚发现比例较高,且以性传播途径为主,提示广西艾滋病流行模式已发生转变,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亟须在策略及防治措施和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
葛宪民唐振柱朱秋映王学燕沈智勇蓝光华陈怡吴秀玲孟琴周信娟
关键词:艾滋病描述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