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20010)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叶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指称
  • 2篇虚构
  • 1篇信念
  • 1篇虚构作品
  • 1篇义学
  • 1篇语句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使用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内容
  • 1篇语义学
  • 1篇真理
  • 1篇指称论
  • 1篇实在论
  • 1篇人工物
  • 1篇个体化
  • 1篇翻译
  • 1篇反例
  • 1篇必然性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叶闯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世界哲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直接指称论解决虚构对象名字问题的一种语义学策略被引量:3
2013年
直接指称论者自己也承认,空名(emptynames)之存在是直接指称论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虚构对象的名字是空名的一种,直接指称论在处理虚构对象名字的语义学问题时,似乎会遇到更严重的困难,这是因为虚构对象名字的独特性质使得直接指称论解决问题的一些典型策略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解决一般空名问题时,直接指称论者的典型策略主要有三类:一是假设某类存在对象,使得通常被认为是空名的名字成为非空的,即有所指称的;二是把含有空名语句的表达解释为戏剧中或在儿童的游戏中的语言使用,或者加上限制“在虚构中……”、“在故事中……”,等等;三是在语义学上解释含有空名的语句,即无真值、无意义,但同时肯定在说出这类语句时说话者还是说出了某些超出语句语义内容的东西。三类策略中只有第一类属于传统的语义学策略,这类策略是直接指称论者最常采用的,即引入抽象对象做空名指称。本文将考察的是这类策略被用于构造一个关于虚构对象名字的直接指称理论时的有效性问题。
叶闯
关键词:指称论语义学虚构语言使用语义内容语句
分析性与信念之谜被引量:1
2015年
不同类型的语句在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上存在差异,这可以支持分析语句或分析命题存在这一论点。为达到这个理论目的所采用的论证策略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所定义的主观翻译原则与客观翻译原则,考虑各种不同的实义词,从日常对象到人工物语词,到像单身汉这样的语词,含有所有这些语词的语句都有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然后,考虑按通常的标准被认为是综合的或分析的语句,发现仅仅从分析语句还不能构造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第二步,论证在分析与综合区分不存在与不同语句产生信念之谜之可能性上的本质差异不存在之间有一种类似蕴涵的关系。因为已经证明分析语句与综合语句在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上有实质差异,故可以推出分析性的存在性。
叶闯
关键词:翻译
“根据指称决定者为真”的分析性新解及其问题
2014年
分析性的形而上学解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许多人认为此解释依赖于一个会引起严重问题的假设,即从奎因开始就广为流传的双因素决定(语言与世界同时决定)假设。美国哲学家吉利恩·罗素于2008年提出一种以"指称决定者"概念为核心的关于分析性的新定义,企图在修改了的双因素图像下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表明,罗素的这个新定义并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种修改既不能被传统双因素解释的拥护者所信服,同时也改变了分析性本来所面向的哲学主题。
叶闯
反描述主义论证中必然性概念的使用
2014年
在反对指称描述论的模态论证中,必然性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一直以来,无论是直接指称论者,还是被他们所批评的指称描述论者,都相信在这个论证中对于必然性概念的使用是恰当的,并且也是一致的。这篇文章试图指出,其实在实际的模态论证中,存在着两个属于不同范畴的必然性概念,它们被未加区分地使用于论证的不同步骤。因此,模态论证的结果是值得怀疑的。
叶闯
关键词:指称必然性
在个体化虚构作品中抽象人工物实在论所遭遇的困境——一个反例
为解释虚构人物的产生,抽象人工物实在论者提出虚构人物是人的行为所创造的抽象物的论点。这些实在论者使用一个类比论证来支持其结论,即他们首先肯定文学作品是抽象人工物,同时肯定文学作品与虚构人物在本体论上的相似性,然后引出虚构...
叶闯
关键词:虚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