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61)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姜修洋李志忠孔兴功李金全何尧启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石笋
  • 4篇季风
  • 3篇石笋记录
  • 2篇亚洲季风
  • 2篇亚洲季风区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意义
  • 2篇季风区
  • 2篇降水
  • 2篇风区
  • 1篇等时性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洞穴
  • 1篇洞穴石笋
  • 1篇旋回
  • 1篇亚洲-太平洋...
  • 1篇氧碳同位素
  • 1篇氧同位素
  • 1篇印度季风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作者

  • 5篇姜修洋
  • 3篇李志忠
  • 2篇沈川洲
  • 2篇李金全
  • 2篇孔兴功
  • 2篇何尧启
  • 1篇杨邦
  • 1篇郭允
  • 1篇雷国良
  • 1篇张育维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最近500年来福建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及气候意义被引量:31
2012年
基于福建将乐玉华洞一支石笋(YH1)4个230Th年龄和370个氧同位素数据,并利用具有年层时标的湖北清江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校正,重建了AD 1530以来1~3 a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序列。与当地现代器测气象资料对比发现,最近60 a来玉华洞石笋δ18O与当地夏半年降水量相关性最为显著(R=-0.35,n=55),而受温度的影响较弱,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较好的指示了当地夏半年降水量变化的信息。最近100 a来,福建玉华洞石笋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有逐渐变重的趋势,与其他地区高分辨率石笋δ18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且也与季风指数指示的季风减弱趋势相一致,进一步证实季风区石笋δ18O反映了东亚季风大尺度环流特征;在小冰期中后期(AD 1530~1850),玉华洞石笋δ18O在平均值-5.9‰高频振荡,存在一系列的数十年际尺度的季风增强和减弱事件,与亚洲—太平洋涛动(Asian Pacific Oscillation,APO)指数密切相关,说明玉华洞石笋δ18O所指示的降水信息受APO变化的影响。
姜修洋李志忠李金全孔兴功郭允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季风环流
黔北石膏洞9.9~4.2 kaBP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黔北石膏洞一石笋(编号SG-1)进行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和XRF元素扫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Mg/Ca、Sr/Ca和Ba/Ca比值都表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Mg/Ca比值在9.9~6.6kaBP偏低,6.6~4.2kaBP期间逐渐升高,整体变化趋势与石笋δ^18O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石膏洞石笋Mg/Ca比值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即降水增多(δ^18O偏负),岩溶水在母岩中滞留时间短,Mg/Ca比值降低;反之则升高。Sr/Ca和Ba/Ca比值在8.7~4.2kaBP的变化与石笋δ^13C变化趋势一致,呈反相关关系,植被和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可能是影响石膏洞石笋Sr/Ca和Ba/Ca的主要因素。但是在9.9~8.7kaBP,Sr/Ca和Ba/Ca比值与石笋δ^13C关系复杂,有可能同时受到温度、降水、地表植被和上覆土壤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Ba/Ca和St/Ca进行古气候研究时需要慎重,要注重多指标对比研究。
杨邦雷国良姜修洋
关键词:石笋微量元素
福建宁化天鹅洞2100~590aBP石笋记录及区域气候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选择位于典型东亚季风区我国东南部福建省宁化县天鹅洞一支石笋样品(TE2),通过3个30 Th年龄和96组稳定同位素测试,重建了2 100~590a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7年的氧碳同位素时间变化序列。整段石笋δ18 O振幅达2.1‰,在平均值约-6.8‰上下波动,指示了此时期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长期演化趋势和百年尺度振荡信息。该δ18 O记录在2 100~700aBP时段整体呈现出偏正的趋势,这也与同位于东亚季风区的长江中游和尚洞石笋记录趋势一致,共同记录了此时段夏季风强度总体减弱的过程。在百年尺度上,太阳活动减弱时期对应于石笋氧同位素偏正时期,支持在百年尺度上太阳活动对季风强度的驱动机制。石笋碳同位素最显著的特征是在870~730aBP期间从-10‰偏负到-14‰,振幅达到4‰,说明区域植被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有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姜修洋李志忠沈川洲李金全
关键词:石笋东亚季风氧碳同位素
Stalagmite-inferred Holocene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nd asynchronous termination of the Climatic Optimum in the Asian monsoon territory被引量:7
2012年
An absolute-dated, bi-decadal-resolution, stalagmite oxygen-isotopic time series from Shigao Cave reveals the evolution of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past 9.9 ka BP in norther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The 18O-inferred climate conditions are divisible into three distinct stages: (1) a maximum humid era from 9.9-6.6 ka BP; (2) a gradual declining precipitation interval between 6.6-1.6 ka BP; and (3) a relatively low precipitation time window after 1.6 ka BP. Consistency of contemporaneous stalagmite Holocene 18O records between Shigao and other caves in the Indian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ealms support the effect of primary orbital solar forcings on monsoonal precipitation. However,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a significant spatial asynchroneity of the Holocene Optimum termination in the Asian monsoon territory. The Holocene Optimum ended at 7.2-7.4 ka BP in Oman, located in the Indian monsoon region, and at 5.6-5.8 ka BP in Central China,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zon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termination occurred between these periods, at 6.6-7.0 ka BP, and was influenced by both monsoon systems. We propose that this spatially asynchronous ending of Holocene Optimum in Asia may be attributed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which is a primary moisture source for the East Asian monsoon.
JIANG XiuYangHE YaoQiSHEN ChuanChouKONG XingGongLI ZhiZhongCHANG YuWei
关键词:亚洲季风区季风降水洞穴石笋
黔北洞穴石笋记录的GIS-8事件亚旋回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冰芯、陆地和海洋等古气候记录表明末次冰期存在着一系列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尤以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快速升温事件(Greenland Interstadial事件,简称GIS事件)[1]和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的冰漂碎屑事件(Herinch事件,简称H事件)[2]最为显著。虽然各记录中气候事件表现形式不一致,但被证明具有全球性[3]亚洲季风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与北高纬气候事件紧密相关[4],
何尧启姜修洋
关键词:突变事件石笋记录旋回洞穴冰芯记录
全新世黔北降水特征的石笋记录及适宜期结束时间在亚洲季风区的不等时性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黔北石膏洞两支石笋(SG1和SG2)的12个高精度230Th年龄(误差为±2.5~55a)和479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全新世9.9kaBP(相对1950AD)至今较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交汇区季风降水序列.石膏洞δ18O记录表明:9.9~6.6kaBP,季风降水处于降水丰沛的湿润期;6.6~1.6kaBP,该时段为降水逐渐减弱时期;1.6kaBP至今石笋δ18O最为偏正,季风降水整体处于较弱期,其长期演变趋势整体追随30°N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利用时序分析方法,对石膏洞与已发表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分析发现,石笋所揭示的全新世适宜期结束时间在不同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印度季风区的阿曼为7.2~7.4kaBP,东亚季风下的华中地区为5.6~5.8kaBP,而地处于两季风交汇处的西南一带则介于其中约为6.6~7.0kaBP.我们认为供应东亚季风水汽来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变化,是可能造成亚洲不同地区全新世适宜期结束时间不一致的原因.
姜修洋何尧启沈川洲孔兴功李志忠张育维
关键词:印度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