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

作品数:266 被引量:2,023H指数:22
相关作者:李勇黄益宗赵宁宁周邦维柳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6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9篇生物学
  • 27篇理学
  • 20篇天文地球
  • 19篇电子电信
  • 18篇化学工程
  • 17篇电气工程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医药卫生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机械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养殖
  • 14篇污染
  • 14篇壳聚糖
  • 13篇低聚
  • 13篇低聚壳聚糖
  • 12篇营养
  • 11篇土壤
  • 11篇基因
  • 10篇代谢
  • 10篇纳米
  • 10篇工业化
  • 10篇工业化养殖
  • 9篇蛋白
  • 9篇电池
  • 8篇光学
  • 6篇循环水养殖
  • 5篇冬虫夏草
  • 5篇稀土
  • 4篇蛋白质营养
  • 3篇选育

机构

  • 163篇中国科学院
  • 8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9篇中国科学院研...
  • 16篇中国科学院生...
  • 14篇中国科学院烟...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长...
  • 8篇河北省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近...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7篇中国科学院过...
  • 7篇中国科学院武...
  • 6篇山东省科学院
  • 6篇江西省科学院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5篇上饶师范学院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18篇李勇
  • 13篇周岩民
  • 11篇周邦维
  • 11篇赵宁宁
  • 11篇黄益宗
  • 11篇温超
  • 10篇高婷婷
  • 10篇柳阳
  • 9篇周健
  • 8篇赵颖
  • 8篇乔丽红
  • 8篇徐峰
  • 8篇袁振宏
  • 7篇许敬亮
  • 7篇夏传海
  • 6篇唐志刚
  • 5篇杨翠云
  • 5篇王立军
  • 5篇刘苏静
  • 5篇陈静

传媒

  • 6篇电源技术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海洋科学
  • 4篇粮食与饲料工...
  • 4篇环境化学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地球与环境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光学学报
  • 3篇光子学报
  • 3篇广西植物
  • 3篇矿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23篇2016
  • 34篇2015
  • 64篇2014
  • 58篇2013
  • 48篇2012
  • 15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1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虫夏草菌交配型基因MAT1-2-1的克隆与分析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尚未实现商业化栽培.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从人工接种形成的僵虫上很难生长出子座.真菌的交配方式是其有性生殖的决定性因素,但冬虫夏草菌的交配型基因迄今尚未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PCR克隆了冬虫夏草菌...
张永杰张姝刘杏忠文华安旺姆
关键词:冬虫夏草人工栽培
AAO模板中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热处理研究
2014年
利用乙醇与银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在AAO(anodie aluminum oxide)模板上制备了银纳米颗粒。SEM图像表明,银纳米颗粒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增多。然后,对银纳米颗粒进行了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长大融合,最终形成致密堆积的银纳米线。
琚伟周树云马望京牟秋红张方志
关键词:AAO模板银纳米颗粒电子线路
螺-草水质净化系统氮素环境归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构建螺-草模拟系统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池塘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氮素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以底泥为基质的螺-草系统中,实验结束后苦草湿重增加了580%,分株数增加了6.6株,苦草根部吸收储存了1.07%的15N,苦草茎叶吸收储存了7.74%的15N,环棱螺吸收储存较少,只占0.06%,底泥滞留了5.73%的15N.结果分析表明: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苦草对水体中溶解态氮的吸收较少,沉积物是苦草生长的主要营养源;水体中氨氮主要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行迁移转化,大部分被苦草根系吸收利用转化为生物体,少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其余则滞留于沉积物;苦草是系统中氮素去除的最终载体,环棱螺的存在通过促进苦草生长及加强泥-水界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加快系统中氮素的去除.因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螺-草结构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的关键.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孙明波
关键词:苦草营养盐环境归趋
代森锰锌类农药对生姜种植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研究了代森锰锌类农药克菌宝(15%)、深蓝(60%)和活根菌灭(80%)对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种植地土壤酶(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评价代森锰锌的合理使用及环境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克菌宝的农田土壤在生姜旺盛生长期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2.3%;深蓝能显著抑制旺盛生长期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抑制率分别为24.2%和40.0%,但这两种酶的活性在生姜收获期均有所恢复;活根菌灭在收获期可显著降低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P<0.05),土壤酶活性的抑制率与一定范围内(0.96 g·m^(-2))的农药施用量呈正相关,但当施用量超过一定阈值(0.72 g·m^(-2))后抑制率降低。3种农药对土壤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深蓝>活根菌灭>克菌宝;DGGE图谱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低顺序为克菌宝>深蓝>活根菌灭,这与相应农药的土壤酶活性高低情况不一致,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细菌16S r RNA基因的聚类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结构受到农药的影响,并与其施用量呈正相关。
李霞张小平喻晓张丹李战鲁刘子明王镧李欣
关键词:代森锰锌土壤酶
土壤NO_x气体释放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营养元素的迁移转化是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的NOx气体作为大气中NOx的重要排放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NOx在大气中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通过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而影响到其它温室气体的浓度,且在对流层O3和OH自由基的光化学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酸沉降中HNO3的生成源,在平流层NOx是消耗臭氧层的痕量气体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土壤NOx产生及排放机理;影响土壤NOx排放的主要因素;土壤NOx气体排放通量的测定及其模型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把土壤微生物系统以及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机理作为以后的研究重点,运用同位素技术和各种模型手段进行较大范围的时空尺度上的连续观测研究。
王兵李心清程红光程建中周志红邢英房彬张立科
关键词:土壤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
新疆于田县优质富锂富锶天然饮用矿泉水及其开发前景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调查新疆于田县的水质和水资源特色,2010年和2012年在新疆于田县及于田县邻区采集水样,并对其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在新疆于田县新发现一个优质天然富锂富锶饮用矿泉水水源,水化学类型为Na·Mg-HCO3·Cl,锂含量1 765.5μg/L,锶含量1.1 mg/L,分别为国家饮用矿泉水锂(Li≥200μg/L)和锶(Sr≥0.2 mg/L)最低界限指标的8.8倍和5.5倍。于田县城饮用矿泉水含水层厚度大,岩性为卵砾石,透水性好,水量较丰富。于田县优质矿泉水与国内外主要矿泉水相比,具有富锂、富锶等有益元素,且富锂矿泉水是中国稀缺的矿泉水资源,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刘永林雒昆利倪润祥王少彬田兴磊王林张晓军高星
关键词:饮用矿泉水
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地质成因被引量:14
2016年
为研究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成因,采集、分析和田地区51组天然水样,收集已发表的新疆其它地区天然水化学数据103组。数据说明:南疆天然水总溶解性固体(TDS)(1 589.4 mg/L)是北疆天然水(513.5mg/L)的3.1倍;83.33%和89.59%的北疆天然水TDS和TH符合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南疆天然水TDS和TH达标率分别为62.26%和70.75%。北疆天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和Ca·Mg-HCO_3·SO_4,南疆天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a-Cl·SO4和Na·Mg-Cl·SO_4。南北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差异与南北疆地质构造分区重合。地质构造演化的不同,为南北疆天然水提供不同物源;水文气象差异加剧了其天然水化学组分差异。
刘永林雒昆利李玲徐永新张湜溪田原
关键词:地质因素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
卤代吲哚类物质控制紫贻贝污损的研究
<正>引言——海洋生物污损对船底和海洋中人工设施构成极大危害[1],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遇到的难题之一,严重阻碍海洋的飞速发展。污损生物的防除技术中,涂层防污是最有效和普遍采用的方法。随着有机锡、氧化亚铜这两类防污剂的...
刘苏静杨翠云王建华方圣涛夏传海
文献传递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大气恶臭污染物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恶臭污染物(Odor pollutants)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以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恶臭气味物质的统称。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大气中恶臭污染物的来源、分类以及危害等,指出大气恶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农牧业来源、工业生产过程来源和城市垃圾处理恶臭污染来源等;其次,文章对能够处理大气恶臭污染物的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能够应用于大气恶臭污染物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过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膜反应器等;同时着重综述了处理大气中恶臭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如底物、微生物、填料、微生物固定化方法、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大气中恶臭污染物净化效率的影响,并且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转化与生物降解恶臭污染物的微观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归纳与总结;最后还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恶臭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如果要真正实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大气恶臭污染物处理中的工业化应用,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优势微生物菌剂的培育、固定化载体的开发与改良、固定微生物反应器的构建与优化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与其它单元技术的联用等。
万顺刚李桂英安太成
关键词:恶臭污染物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滴滤塔膜生物反应器
不同施肥水平下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研究施肥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监测的方法,研究常规施肥、减量施肥1和减量施肥2等三种施肥水平对菜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氮、磷流失浓度均较高,径流TN、NH4+-N、NO3--N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20.5~34、2.2~2.4、6.3~9.5 mg L-1之间,径流TP、DP的平均流失质量浓度分别在7.7~11.1、2.1~2.4 mg L-1之间,菜地土壤径流氮、磷流失风险较大。(2)减量施肥可明显降低径流TN和NO3--N的流失浓度,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降低径流TN流失浓度的40%、32%和NO3--N流失浓度的23%、35%,而减量施肥对径流TP、DP的流失浓度影响不大。(3)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N、NO3--N流失负荷分别在5.8~7.6、1.6~2.3 kg hm-2之间,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肥料20%和30%可分别减少TN、NO3--N流失负荷的24%、19%和11%、29%。不同施肥水平的径流TP、DP流失负荷分别在1.7~2.9、2.5~2.7 kg hm-2之间,减量施肥并不能减少径流TP、DP的流失负荷。
谢真越卓慕宁李定强廖义善韦高玲
关键词:肥料用量菜地径流氮磷流失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