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W004)

作品数:37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郭辉周游罗福惠陈蕴茜彭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辛亥革命
  • 7篇双十节
  • 4篇孙中山
  • 4篇民国
  • 3篇记忆
  • 3篇国民党
  • 3篇国民政府
  • 2篇政府
  • 2篇政治
  • 2篇逝世
  • 2篇主义
  • 2篇宪法
  • 2篇宪政
  • 2篇辛亥革命史
  • 2篇辛亥革命史研...
  • 2篇民初
  • 2篇民国时期
  • 2篇民主
  • 2篇南京国民政府
  • 2篇抗战

机构

  • 26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郭辉
  • 5篇罗福惠
  • 5篇周游
  • 3篇陈蕴茜
  • 2篇霍慧新
  • 2篇朱英
  • 2篇彭剑
  • 2篇田花
  • 2篇何卓恩
  • 2篇许峰
  • 1篇许小青
  • 1篇徐炳三
  • 1篇严昌洪
  • 1篇谷秀青
  • 1篇潘大礼
  • 1篇邱捷
  • 1篇肖建东
  • 1篇李育民
  • 1篇马守丽
  • 1篇刘家峰

传媒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江汉论坛
  • 2篇历史档案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5篇2011
  • 7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学术交流
2011年
近60年来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前一阶段两岸学者互不联系,各自对辛亥革命史开展研究。在台湾经历了从"正统学派"之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同期大陆辛亥革命史研究发展缓慢乃至停滞,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反差与对照。后一阶段大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趋于兴盛,一度成为历史学科众多分支中的一门"显学",台湾相关研究的发展则明显趋缓甚或萎缩。海峡两岸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后一阶段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开展,相互之间还隐然出现了竞争的局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英
关键词:辛亥革命
辛亥纪念语境下海峡两岸对华侨的争取被引量:2
2011年
60年来,海峡两岸在争取华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资源,从各自立场赋予辛亥革命以新的时代意涵和政治寓意。两岸围绕着谁是革命正统的继承者、中国如何走向统一等问题展开论争,利用辛亥纪念仪式来扩大外交或团结侨众,同时以辛亥革命为基点调整各自的侨务政策。华侨在双方的宣传攻势下,总体上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着较为客观、相对准确的判断,最终促进两岸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祖国繁荣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政治取向。百年间辛亥革命作为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被不断诠释,其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诠释本身是否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
徐炳三
关键词:华侨华人
革命纪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的辛亥记忆被引量:9
2011年
纪念活动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辛亥纪念中,"革命"一直是一个核心话语。"革命"话语来源于孙中山对革命进步性与正当性的阐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要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完成重建民国的任务,就必须把自己塑造成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者,借纪念来强化人们的辛亥记忆和现实认同。因而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确立了一整套党国体制下的"革命纪念"制度,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推向高峰。在"革命纪念"的名义下,国民党从凸显自身的革命斗争与革命功绩的原则出发,对辛亥史事进行裁剪并简化,并任意拔高与国民党密切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从而建构了一个"本党"革命奋斗史的辛亥记忆。在"革命纪念"的名义下,国民党进一步把自己所从事的一切事业都泛化成"革命",将"革命"打造成一种精神与信仰、一种价值标准,"革命"的宗旨和对象一步步发生异化,从而在内涵和形式上都偏离了孙中山的"革命"观,成为一种强劲的意识形态话语与说教。
刘伟潘大礼
关键词:国民党辛亥革命记忆
民国时期宪政观念的日常传输
2010年
'宪政'一词是近代中国极为流行的政治词汇,自晚清至民国,它频频出现予各类报刊及公共空间,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政治话题。近代中国人对于'宪政'充满各种想象,政治精英们将宪政视为解决中国积贫积弱的法宝,而国民党则利用经过训政再实行宪政的治国之策来打造其统治的合法性。史学界、法学界关于近代中国宪政思潮及运动的研究极为丰富,仅中国宪政史、中国宪法史就有数十种之多,但宪政观念的日常化传输尚无专门研究。笔者认为,宪政观念的普及性传输促进了中国人形成宪政意识,对后来人们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实行假宪政具有一定的作用。
陈蕴茜
关键词:宪政观念三民主义民国时期民权主义五权宪法
“皇族内阁”与皇室内争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巩固君权",在预备立宪期间,皇室成员大量涌上政坛。但把持朝政的皇室成员,内部分裂也很严重,争权夺利,纷扰不堪。辛亥年皇族成员间围绕着内阁问题展开的争夺,可以说是这种分裂的集中反映。皇族内部的争夺,不但影响了辛亥年的内阁制度文本,也影响了辛亥年内阁制度的运作。辛亥阁制与丙午阁制相比,少了对军国大事负责的规定。这一情况,是由于贝勒毓朗得知在新内阁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之后起而与载涛等联合争权的结果。在皇族内阁内部,庆亲王奕劻与度支大臣载泽之间矛盾颇深。载泽不但与奕劻竞争过总理席,而且在内阁成立后在财政方面扯奕劻的后腿。在奕内阁即将倒台之际,奕劻曾阻挠载泽成为下一任总理大臣。另外,奕劻与农工商大臣溥伦之间也有矛盾。皇室成员围绕着皇族内阁所展开的诸多明争暗斗表明,成立皇族内阁,皇室内部不但没有走向团结,反而走向了进一步的分裂。清王朝的崩溃,除革命形势的发展、士绅离心、督抚离心等之外,皇族内部的纷扰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彭剑
光复初期台湾的孙中山崇拜被引量:3
2010年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在国民党的宣传下,"孙中山"成为国民党与国家的政治象征。为了战后收复台湾、获得民心,国民党强化孙中山与收复台湾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用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而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孙中山的景仰,为光复后国民党在台推广孙中山崇拜奠定了基础。光复后,国民党沿用大陆的宣传方式,全面推广孙中山崇拜,使其成为尽人皆知的国家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国民党在台对国父遗教的宣传与大陆同出一辙,流于形式,因此,并未能完全获得统治合法性,因民生问题而引发"二二八"事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孙中山崇拜的积极影响。
陈蕴茜
关键词:孙中山台湾光复
求索于“思想”与“时代”之间——章开沅先生的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管窥被引量:1
2010年
章开沅先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研究,广摄各个领域,思想领域亦为相当突出的一部分。他不仅探索了大时代与大思潮的关系,而且探讨了时代变迁中思想者的心态演变,还探究了近代思想的当代意义。这些研究体现了章先生对思想与时代关系——时代需要思想、时代产生思想,思想反映时代、思想推进时代——的深邃洞察,更体现了章先生一以贯之的史家风范:唯实,高远,鲜活。
何卓恩
关键词:中国思想史研究
汪伪政权对“双十节”的纪念与阐释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中华民国国庆日、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双十节"是民国时期各政治力量表达意识形态、建构自身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时域,即使屈服日本的汪伪政权,也极力利用此政治资源。汪伪不仅每逢"双十节"大张旗鼓开展"国庆"纪念活动,而且也在纪念主题上借题发挥,他们通过阐释辛亥革命历史与孙中山遗嘱,凸显"中日和平",为其"和平运动"服务,连接"孙—汪",以建构自身政权的合法性。透过汪伪政权的"双十节"纪念,也可以观察到政治节日、辛亥革命历史资源政治运用的多面性。
周游
关键词:汪伪政权双十节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期间盛宣怀“保护”汉冶萍公司的策略被引量:8
2012年
武昌起义后,汉冶萍公司面临着全面危机。公司董事长盛宣怀因革命的打击而出逃日本,资金短缺和革命的突然爆发,使得公司停工停产;南京临时政府因为财政拮据拟将公司抵押,以获得日本的借款;公司所在的地方各省对其财产虎视眈眈。盛宣怀为挽救公司的危局,一方面以中日"合办"抵制临时政府提出的抵押政策,①另一方面疏通湘督谭延闿,阻遏鄂、赣地方政府接管公司的企图。为根本解决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盛还策动公司股东申请"国有",压迫北洋政府解决资金短缺和省有问题。通过这些策略,盛宣怀最终达到了目的。
左世元
关键词:辛亥革命盛宣怀
作为现代性象征的中山公园被引量:3
2010年
近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与发展的特殊时期.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新型空间进入中国,传统空间开始全方位转型.公园是近代最为典型的新型公共空间,且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空间.进入民国以后,公园又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随着孙中山逝世后,全国民众为纪念孙中山,中山公园广泛出现于全国城镇中.
陈蕴茜
关键词:中山公园公共空间中国社会西方列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