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250)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龚正达张丽云周红宁李春富李春敏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蚤目
  • 7篇物种
  • 5篇蚤科
  • 3篇蚤类
  • 2篇东南
  • 2篇多样性
  • 2篇新种记述
  • 2篇湿地
  • 2篇兽类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小型兽类
  • 2篇空间分布特征
  • 2篇基因
  • 2篇丰富度
  • 2篇藏东南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滇西南
  • 1篇多度
  • 1篇新蚤属

机构

  • 15篇云南省地方病...
  • 10篇云南省寄生虫...
  • 5篇大理学院
  • 3篇大理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安阳市第五人...

作者

  • 15篇龚正达
  • 6篇张丽云
  • 6篇周红宁
  • 5篇李春富
  • 3篇李春敏
  • 2篇连宏宇
  • 2篇段兴德
  • 2篇高子厚
  • 1篇彭毅
  • 1篇权寿瑛
  • 1篇琚俊科
  • 1篇臧颖惠
  • 1篇边长玲
  • 1篇魏丽荣
  • 1篇李栋
  • 1篇左曙青
  • 1篇江佳富
  • 1篇葛军旗
  • 1篇冯锡光
  • 1篇魏春

传媒

  • 7篇寄生虫与医学...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的检测及序列测定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方法采集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山脉、香格里拉雪山等山地(海拔1000~4500m)林区的小型兽类脏器标本以低温保存和运输,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和Msp4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共检测小型兽类5目18属35种共436只,从6属11种小型兽类中发现阳性标本32份,总阳性率为7.34%。其中,高黎贡山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25种301只,阳性26份,阳性率为8.64%(26/301);香格里拉雪山等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19种135只,阳性6份,阳性率为4.44%(6/135);阳性标本绝大部分发现于小型兽类中的啮齿类动物。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小型兽类间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100%,且与吉林野鼠中检测的无形体相对应片段(GenBank:DQ449948)最相近,相似性达99%-100%。对其Msp4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GenBank中相应片段相似性为95%-97%,提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所感染无形体株变异较大。结论首次证实和发现中国西南横断山区6属11种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其中啮齿类动物可能是这一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主要宿主。
边长玲龚正达张丽云栗冬梅葛军旗李四全李璋鸿魏丽荣
关键词:RRNA基因小型兽类
西藏自治区蚤目分类与区系研究Ⅳ.中国藏东南栉眼蚤科二新种记述(蚤目:栉眼蚤科)
2021年
记述了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首次发现的蚤目栉眼蚤科(Siphonaptera:Ctenophthalmidae)厉蚤属(Xenodaeria Jordan,1932)和纤蚤属(Rhadinopsylla Jordan et Rothschild,1912)各一新种:(1)厚永厉蚤,新种(Xenodaeria houyongi sp.nov.),主要特征是:额鬃由6根骨化较深的刺鬃组成;雌第7腹板后缘的凹陷较小而浅,腹叶宽大并明显长于背叶,背缘明显低于第7气门的高度;受精囊头部腹缘的凹陷位于中点,尾部末端具乳突。模式标本(仅1雌)于2019年12月采自林芝市墨脱县的农耕区(海拔约1200 m)的长尾大麝鼩体上。(2)林芝纤蚤,新种〔Rhadinopsylla(Actenophthalmus)linzhiensis sp.nov.〕,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栉刺共18根;雄抱握器可动突较直和细长,前、后缘对称;第8腹板腹缘仅具2根鬃;第9腹板后臂端部亚背缘具1列刺形鬃;阳茎钩突端部呈指状。模式标本(仅1雄)于2018年11月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镇(海拔约3000 m)未定名鼠兔体上。
龚正达许翔李春富文祥兵字金荣
关键词:蚤目纤蚤属
西藏自治区蚤目分类与区系研究Ⅲ.支英继新蚤雌性的记述(蚤目:栉眼蚤科)
2020年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捕获小型兽类并对其体表寄生蚤进行调查取样,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分类和鉴定。结果在所获继新蚤属(Genoneopsylla Wu,Wu et Liu,1966)标本中,首次发现了支英继新蚤(G.zhiyini Wu,Ge et Lan,2003)的雌性标本。该文将此蚤种雌性的形态和特征进行了记述。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的继新蚤属共4种。随着蚤类调查及分类研究的深入,该属的种类还会进一步增加。
登增多杰文祥兵巴桑马兵成杨晓东许翔李春富魏春周红宁龚正达
关键词:雌性
西藏自治区蚤目分类与区系研究Ⅱ.新蚤属3物种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
2020年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对小型兽类进行调查取样并采集其体表寄生蚤,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分类和鉴定。结果在采获的1批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标本中,发现有红羊新蚤(N.hongyangensis Li,Bai et Chen,1986)、特新蚤裂亚种(N.specialis schismatosa(Li,1980))和二毫新蚤(N.biseta Li et Hsieh,1964)3物种,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是当地物种新纪录。将这3个蚤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宿主动物及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雌、雄性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此外,对各蚤种的地理分布和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的新蚤属共8种(亚种)。
巴桑登增多杰文祥兵马兵成杨晓东许翔李春富李春敏周红宁龚正达
关键词:新蚤属
西藏自治区蚤目分类与区系研究Ⅴ.中突古蚤和多棘古蚤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蚤目:栉眼蚤科)
2021年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蚤类区系与分布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西藏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于2018年10-11月对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调查取样,所获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在该地蚤类区系调查中采获1批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标本,经分类鉴定为海仑古蚤(P.helenae Lewis,1973)、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中突古蚤(P.medimina Xie et Gong,1989)和多棘古蚤(P.polyspina Xie et Gong1989)4种,其中,中突古蚤和多棘古蚤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为该地区蚤类物种新纪录。该文将这两新纪录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域、宿主动物及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头部和生殖腹节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此外,对我国古蚤属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结论迄今,西藏地区所知古蚤属物种数已达7种,其数量约占国内该属物种总数的23%。
文祥兵登增多杰巴桑马兵成杨晓东许翔李春富陈子龙周红宁龚正达
关键词:物种古蚤属
中国湿地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湿地是介于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和生物遗传基因库。由于昆虫的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和分布广泛,因此,它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就我国目前湿地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
臧颖惠龚正达
关键词:湿地昆虫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北纬21°-29°,海拔100m-5,000m之间目前所知小型兽类(含啮齿目、食虫目、攀驹目、兔形目和小型食肉目)5目、11科、58属、187种(亚种)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资料追行综合整理、统计分析。小型兽类属、种丰富度沿纬度的变化,基本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逐步增高後降低的分布格局,高峰值主要在中纬度高度24°N-27°N区间;它们沿海拔梯度的变化,也呈现了随海拔增加先增高後降低的偏峰分布格局,丰富度高峰值主要在中海拔高度约1,500—3,000米区域之间。小型兽类属和种β多样性(Cody指数)沿纬度梯度变化基本呈双峰分布格局,其高峰位置主要位于北纬24°N(Ⅳ带)和25°N(Ⅴ带)、26°N(Ⅵ带)与27°)N(Ⅵ带)梯度带之间,高峰的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当地气候沿纬度梯向的中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与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小型兽类属和种p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都呈三峰分布格局,高峰的具体位置分别在海拔1,500m-2,000m(C—D)带之间、2,500m-3,000m(E—F)带之间和3,500m-4,000m(G—H)带之间,其位置约为当地气候由海拔分布向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暖温带与寒温带、温带与寒带气候的过渡地带。上述结果说明横断山小型兽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聚类结果显示:(1)沿纬度梯度分布的小型兽类属及种基本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含纬度较低和海拔较低的21°N-24°N(Ⅰ—Ⅳ梯度带);第二类包含了25°N-26°N(Ⅴ—Ⅵ梯度带);第三类包含了27°N-28°N(Ⅶ—Ⅷ梯度带)。它们分别反映和代表了当地横断山区及小型兽类沿纬度梯度向水平分布的3个主要地域及区系类型,即柬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两者交汇或过渡区位置�
权寿瑛龚正达张丽云岳仁苹郭宪国王政昆
关键词:小型兽类Β多样性
云南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大尺度空间生态位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解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大尺度空间生态位特征,本研究以云南省西部澜沧江流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居民区夜间吸血活动的蚊类为对象,对该流域21°~30°N之间9个纬度梯度带和海拔500~3500 m之间6个海拔梯度带的居民区应用灯诱法进行了调查取样、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共捕获蚊类7属46种180099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多度为77.87,是数量上的优势种;中华按蚊多度为10.16,为次优势种;迷走按蚊、棕头库蚊和骚扰阿蚊的多度为分别5.24、1.83和1.01,是本区域的常见种类;其余蚊种多度为均小于1.00,数量相对较少或很少。(2)沿纬度和海拔梯度分布的46种蚊虫中:三带喙库蚊是物种多度和生态幅最大、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生态位宽度指数为2.109和1.189)的物种;其次,中华按蚊的物种多度和生态幅较大,生态位宽度指数亦较高(为1.571和0.848);其他物种如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的物种多度和生态幅也较大,其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964、0.811和0.814、0.403)相对较高。而余下的多数蚊种由于在纬度、海拔梯度上物种多度较低、生态幅较窄,其空间生态位宽度都相对较低或很低。他们反映了澜沧江流域蚊类物种的多度、生态幅度与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大小都有一定关系,也说明在宏域环境空间下物种多度、生态幅和生态位宽度越大的物种,具有更强的地理空间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的能力。(3)在澜沧江流域46种蚊虫中,占84.78%蚊种沿纬度梯度的生态位宽度指数都明显大于沿海拔梯度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反之,仅15.22%蚊种等于或小于海拔生态位宽度指数。他们总体反映了物种在纬度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通常大于海拔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的特征。(4)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物种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物种占总数3.00%和3.29%;完全不重叠的占总数22.22%和21.55%。在0.001~1.00重叠值�
龚正达周红宁岳仁苹葛军旗王海波张丽云许翔李春敏
关键词:蚊类生态位物种多度分布澜沧江流域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约北纬21°00′~29°00′;东经97°30′~102°00′)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在该区域蚤类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系列研究及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就蚤类的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横断山区蚤类多样性随着纬度、海拔梯度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它们的组成和分布明显不同。比较而言,蚤类科、属、种丰富度在北纬25°00′~27°00′N之间较高;蚤类科、属在海拔2500~2900 m之间最高,而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500~3800 m之间最高。分析显示:(1)在北纬21°00′~29°00′之间水平梯度带的分布中,蚤类物种-属-科丰富度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物种-属和属-科丰富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而物种-科丰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前二者大于后者;(2)在海拔500~5000 m之间垂直梯度带的分布中,蚤类物种-属、属-科丰富度之间呈显著相关,而物种-科丰富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8个山峰不同森林植被带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相关度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蚤类科-属、科-种丰富度的相关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都呈负相关,而属-种丰富度相关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呈正相关,但他们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横断山区(局部地区)蚤类科、属、种丰富度随着纬度、海拔梯度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其分布特征各不相同,但是,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沿纬度或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上都有着基本类似的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山峰(局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之间相关性并非一致及其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并不密切。它们共同反映了横断山区蚤类科、属、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协同进化的趋势、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李栋龚正达高子厚琚俊科连宏宇段兴德张丽云
关键词:蚤类丰富度物种多样性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与重要环境因素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解我国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蚊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和重要环境因素关系,本文以云南省为调查和研究的空间范围及尺度,蚊科(Culicidae)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分布于该省的21个主要高原湖泊湿地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调查取样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蚊类506 974只,隶属于2亚科6属34种.统计显示:(1)γ-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双峰分布格局,两高峰的具体位置处于Ⅱ带(24°N)和Ⅳ带(26°N),但随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呈现先增高然后缓慢降低又下降的宽峰型分布格局,峰值出现在B-D带(1 500~2 500 m);(2)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纬度和海拔梯度的升高均呈现为逐步升高的趋势,其分布趋势与蚊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分布的蚊类均被分划成为3大类,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带或交汇区、古北区系;(4)物种多样性与地理环境因素和蚊种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a.物种丰富度与海拔、降水量和气温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b.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海拔高度和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无相关,但与三带喙库蚊多度和物种优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c.物种优势度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与气温和降水量关系不显著,但与三带喙库蚊多度Cx.tritaeniorhynchus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蚊类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的变化趋势,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多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优势度指数、气温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蚊类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无相关.研究证实:三带喙库蚊不仅分布广
臧颖惠龚正达连宏宇边长玲琚俊科李栋岳仁萍张丽云周红宁
关键词: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环境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