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24)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0H指数:7
- 相关作者:邢光福姜杨余明刚段政钱迈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华南蛇绿岩问题被引量:4
- 2011年
- 蛇绿岩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就成为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大地构造学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蛇绿岩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华南蛇绿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梳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 王存智姜杨邢光福
- 关键词:蛇绿岩
-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被引量:35
- 2013年
-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111Ma(高峰期143~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 段政邢光福余明刚赵希林靳国栋陈志洪
- 关键词:火山作用白垩纪
- 钦杭结合带加里东期榴闪岩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 姜杨陈志洪谭桂丽杨祝良周效华袁强余明刚赵希林段政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榴闪岩
- 江西贵溪冷水坑晚侏罗世铁锰白云岩地层年龄及沉积环境被引量:4
- 2015年
- 江西贵溪冷水坑晚侏罗世打鼓顶组—鹅湖岭组火山碎屑建造中的铁锰白云岩,是一套火山角砾岩或集块岩,以层状或大型透镜体展布,是冷水坑特大型Ag-Pb-Zn矿田的重要赋矿层位。通过对其整合接触的上覆顶板、下伏底板晶屑凝灰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顶板年龄160.75±0.96Ma,底板年龄161.30±1.30Ma,确定这套铁锰白云岩形成于晚侏罗世Oxfordian期,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运动早期的火山喷发及热液作用时。铁锰白云岩中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显示,其成岩温度在344.2℃~202.5℃之间。其中螺状硫银矿的存在,说明成矿温度低于173℃。稀土组分总量低,类似正常湖相沉积碳酸盐岩,但却含有大量正长质岩浆岩组分,说明并非正常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分析显示的平均值:δ13 CPDB-6.108‰、δ18 OPDB-15.667‰、δ18 OSMOW-14.709‰,属无机成因为主的火山-岩浆及陆源碎屑沉积。未见有生物碎屑或动物遗迹,但可见少量微生物沉积构造,而且上、下均与火山岩整合接触,属火山凹地湖泊环境,受火山作用影响强烈,湖水富Fe、Mn、S、Si等,不利于较高等的动植物生存,但铁细菌、硫细菌及蓝细菌等低等微生物可以生存。铁锰白云岩呈磨圆、分选均差的角砾状,是火山爆发炸碎或震碎后原地堆积而成。
- 钱迈平张宗言余明刚骆学全张雪辉孙建东段政
- 关键词:年代地层沉积环境晚侏罗世
- 浙江天台盆地白垩纪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被引量:8
- 2011年
- 浙东天台盆地早白垩世晚期的阿普特(Aptian)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Cenomanian)期天台群赖家组和赤城山组已发现数以千计的恐龙骨骼及蛋化石。通过对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剖面实测,首次精确厘定了天台盆地恐龙动物群的出露层位。化石研究显示,恐龙生物群包括蜥脚类(sauropods)、鸭嘴龙类(hadrosaurs)、慢龙类(segnosaurs)、甲龙类(ankylosaurs)、盗蛋龙类(oviraptorids)、伤齿龙类(troodontids)及暴龙类(tyrannosaurs)等恐龙,暗示了天台盆地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恐龙生存。季节性山洪爆发及河流泛滥,特别是河流泛滥时夹带泥浆的细颗粒沉积物快速封埋恐龙蛋,有利于保存为化石,使天台盆地白垩系成为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地层之一。
- 姜杨钱迈平陈荣蒋严根张元军邢光福
- 关键词:生物地层恐龙化石蛋化石白垩系
-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新元古代陆缘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8
- 2014年
- 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它们属TTG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T1T2G1)和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合(G2QM)两类,普遍以明显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δCe为弱负异常或无异常,属典型的弧岩浆岩类。T1T2G1组合富钠贫钾,εNd(t)值=+2.6^+9.4,Mg#值为41.5~63.1,推断由玄武质俯冲板片脱水部分熔融而成,并受到地幔楔橄榄岩熔体的混染。G2QM组合与T1T2G1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但又明显富K2O(2.75%~5.08%)、LILE和LREE,低Mg#值(27.2~52.31)和εNd(t)值(+1.7^+2.0),应是T1T2G1源区继续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未受到明显的地幔楔橄榄岩混染。测得花岗闪长岩(G1)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41±10Ma,奥长花岗岩(T2)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93±13Ma,前人报道之花岗岩(G2)年龄为832±44Ma,结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说明T1T2G1和G2QM组合是由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向扬子东南缘持续俯冲形成的。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提出金华罗店与诸暨璜山、绍兴平水等地的深成杂岩共同构成了扬子克拉通东南缘一条长达200km的青白口纪(930~793Ma)陆缘弧型深成杂岩带,反映迟至793Ma前仍存在强烈的洋壳俯冲,扬子克拉通尚未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拼合,且T1T2G1-G2QM组合的出现指示洋壳俯冲正处于早-中期阶段。
- 姜杨赵希林林寿发Donald W.DAVIS邢光福李龙明段政
- 关键词:新元古代
- 苏皖北部下寒武统对前南华系的超覆被引量:4
- 2013年
-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的区域划分对比、时代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二种意见:其中一种观点是刘老碑组上部以上的新元古界地层均为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纪地层之间并无较大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另一种看法是该地区寒武纪地层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之上,二者之间存在较长的沉积间断,并存在规模不等的构造运动。最近笔者对该区寒武系—新元古界各界线剖面进行了详测,在获得大量地层空间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证明下寒武统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上,而且生物地层对比也表明其间存在较大的沉积间断,这里的新元古界为更古老的前南华系地层。
- 厉建华钱迈平姜杨
- 关键词:岩石地层新元古界下寒武统
- 浙江外北山铝质A_1型花岗岩成因: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被引量:18
- 2017年
- 外北山碱长花岗岩主要由条纹长石、更钠长石、石英和少量铁质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晶洞由石英晶簇、钾长石充填。在岩石化学上,岩石富SiO2、K2O、FeO、F,贫Al_2O_3、MgO、CaO、P_2O_5;稀土元素组成上,富集REE(ΣREE变化范围为107.4×10^(-6)~330.71×10^(-6)),轻稀土分馏程度明显强于重稀土分馏,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W"型四分组效应;微量元素上,富Rb、Th、Cs、U、Nb,贫Sr、Ba、P、Eu和Ti,显示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为96.2±0.8Ma。与东南沿海其它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体相比,外北山碱长花岗岩具有明显偏高的Nb/Ta和较低的Y/Nb比值,属A1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早期东南沿海岩石圈强烈伸展及多组断裂活化,引发铁镁质下地壳在高温低压贫水的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受到富F流体的交代作用,形成外北山富Nb的铝质A型花岗岩。
- 段政邢光福余明刚赵希林靳国栋
- 关键词:岩石成因A型花岗岩晚白垩世
- 长乐—南澳构造带白垩纪“片麻状”浆混杂岩的成岩机制研究——以泉州肖厝岩体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闽东南长乐—南澳构造带沿线出露大面积白垩纪花岗岩岩基,普遍存在岩浆混合现象,肖厝侵入岩是其中的代表性岩体。野外观察和化学分析表明,肖厝侵入岩由二长花岗岩和辉长闪长岩、以及该两种混合端员岩浆混合形成的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过渡岩类组成;岩石总体富碱、富LREE和LILE、贫HFSE;A/CNK=0.82~1.05,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部分受流体交代的岩石A/CNK值可升高至1.69;岩浆混合过程中发生了元素的选择性富集/亏损和同位素组成的均一化,(87 Sr/86 Sr)i为0.7055~0.7061,εNd(t)为-1.9^-3.0。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肖厝侵入岩的岩浆混合开始于约136Ma,于121Ma时初始侵位于下地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肖厝侵入岩的成岩机制,提出岩体侵位早于长乐—南澳构造带的变质变形作用,两者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118~100Ma时该构造带曾发生过深层次地壳逆冲推覆,使形成于中—下地壳的韧性剪切带和肖厝侵入岩共同快速上升至地表。
- 邢光福李龙明姜杨冯艳芳卢清地陈志洪余明刚段政
- 关键词:成岩机制岩浆混合白垩纪
- 浙江白垩纪镰刀龙类恐龙被引量:3
- 2012年
- 浙江白垩系中戴组和赖家组地层先后发现镰刀龙超科(Therizinosauridae)恐龙骨骼化石,证明镰刀龙类恐龙生活区域不仅遍及蒙古、哈萨克斯坦、中国华北、东北、华南及北美西部等地,而且也包括中国的华东。这类曾长期令人困惑的奇异动物,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化石材料积累和研究,逐渐显现出它们的演化过程,即由食肉性恐龙演化成以素食为主,也许还兼肉食的杂食性恐龙。随着食物来源的扩展,镰刀龙类成为白垩纪分布很广、对环境适应性很强、演化十分成功的恐龙。浙江天台盆地发现的始丰天台龙(Tiantaisaurus sifengensis)脊椎骨骼化石上的气囊构造(pneumaticity),说明其虽体态硕大,但骨骼结构并不很笨重,而是与现代鸟类骨骼很接近。尽管还不能确定恐龙的气囊能像鸟类的那样可作为呼吸系统的重要部分,但其减轻体重、提高行动灵活性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并再一次证实了恐龙与鸟类在演化上关系密切。
- 钱迈平张宗言姜杨蒋严根张元军陈荣邢光福
- 关键词:恐龙鸟类白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