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075)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文勇张汉鹏史凯戚兴宇刘清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吉首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少数民族
  • 2篇文化
  • 2篇旅游
  • 2篇民族
  • 1篇动力研究
  • 1篇动态能力
  • 1篇行为动力
  • 1篇学校文化
  • 1篇游人
  • 1篇震后
  • 1篇实证
  • 1篇实证检验
  • 1篇团购
  • 1篇企业
  • 1篇企业竞争优势
  • 1篇企业竞争优势...
  • 1篇自组织
  • 1篇汶川地震
  • 1篇网络团购

机构

  • 6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李文勇
  • 2篇史凯
  • 1篇张韬
  • 1篇戚兴宇
  • 1篇刘清海
  • 1篇张汉鹏

传媒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旅游学刊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动态耗散性保护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村寨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旅游开发。与此同时,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也使少数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发展成为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具有耗散性特征,民族文化村寨系统只有保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动态耗散性保护发展模式,在旅游开发前实施耗散性保护、在开发中采取动态性保护、在开发后采取系统性保护,通过实施阶段性、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实现民族文化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李文勇戚兴宇
关键词:民族村寨文化
本真视角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舞台化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本文以Cohen主客二维动态真实性与舞台化关系模型为基础,在符号的表达和内容层面对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进行剖析,以旅游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为符号维度,以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舞台化作为本真维度,建构出旅游文化符号化的四种关系类型,即意指性旅游文化符号(signification)、象征性旅游文化符号(symbol)、隐喻性旅游文化符号(metaphor)及指示性旅游文化符号(instructions),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文化符号的结构分层状况,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人文地理本真性景观与舞台化景观的建构互动过程,推动本真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李文勇张汉鹏
关键词:本真性少数民族舞台化
静态定价网络团购自组织行为动力研究
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运用强度-频度法和DFA法研究静态定价网络团购的消费动力学行为。对比分析Lashou与Ayatuan购买人数、团购价格、折扣等指标的频度分布,对其在一定标度区间内表现出稳健的分形幂率特征进行物理意义的...
李文勇史凯
关键词:网络团购自组织行为动力
文献传递
基于SEM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2013年
文章运用SEM技术,建构了动态能力、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动态能力如何克服核心能力刚性进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张韬李文勇刘清海
关键词:动态能力环境不确定性持续竞争优势
震后景区旅游人数波动的多重分形结构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该研究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移动平均分析法(MF-DMA)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4年的九寨沟国内外游客时序波动趋势,发现九寨沟旅游市场具有长期记忆性和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采用滑移窗口理论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九寨沟国内外游客人数波动多重分形结构的时序演化过程。研究发现,虽然震后九寨沟旅游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但仅过了1年,以2009年5月12日为界,九寨沟旅游系统内在分形机制就逐步恢复到震前状态。通过对该现象的深入分析,研究受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的旅游景区灾后市场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临界质点效应,认为具有分形特征的灾后景区旅游市场恢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相变过程。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旅游系统是否进入临界态,以及是否有引发相变的关键事件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关键要素。
李文勇史凯邓贵平
关键词:汶川地震旅游人数
“5·12”地震灾区重建后的学校文化塑造与管理实践探索
2012年
"5·12"大地震给灾区学校造成重大损失,如何恢复重建,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学校的新发展,成为灾区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重灾区青川县清溪小学在震后三年的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物质重建与文化重建并举的道路,将学校文化塑造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实施科学的文化管理。同时,以学校文化理念为指导,从管理需要出发,着力打造学校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协调能力、流程整合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系统创新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总结出灾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李文勇
关键词:学校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